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畜牧网 > 畜牧信息 > 牛羊 > 正文

质量问题频出 中国乳品质量何时令人安心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日前,蒙牛再曝丑闻,其公司一名员工私自更改部分产品生产日期,欺骗了消费者。该事件又一次将中国乳品管理混乱、质量难以令人放心的弊端暴露出来。

  实际上,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持续不断的质量事件,让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誉屡屡遭受打击。

  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一次中国乳业的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质量问题频出

  此次蒙牛产品出现问题,并非个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蒙牛的负面报道也不时见诸媒体。

  去年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一份全国液体乳产品抽检公告显示,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可致癌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其实出现质量问题的不仅是蒙牛。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的乳制品企业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平静”后,又问题不断。

  先是圣元奶粉被怀疑可能导致婴儿性早熟,之后其奶源地也成为公众质疑的问题之一。有媒体报道称,圣元年报中的奶源地为新西兰,而其官网却说是来自欧盟。

  虽然后来有关部门和圣元公司都对这些质疑进行了正面回应,但这两起事件无疑给本已经信誉扫地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带来巨大负面效应。

  2010年7月,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无独有偶,重庆警方查获来自内蒙古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的“问题奶粉”2.6万公斤。不法商家以低于市场价近万元的价格“攻陷”零售商,“问题奶粉”险些被制成儿童喜爱的冰糕进入市场。

  今年7月份,广东省工商部门在抽查乳制品流通环节过程中,发现湖南长沙亚华乳业5批次南山倍慧婴幼儿奶粉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含量超标。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报,要求相关企业全面停止生产销售,召回问题产品。中国乳业质量问题接连不断,也让这一行业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其实,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为了整顿中国乳业,相关部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10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及发改委联合出台了两部行业管理细则,要求所有乳制品企业必须于2011年3月底前重新申请获得生产许可证。凡未通过重新核查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和销售乳制品。一大批规模偏小的乳企在经历这次审查后遭遇淘汰,中国的乳产品市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规范。

  奶源困境待解

  中国乳制品质量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乳企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奶源,奶源问题也是中国乳制品的致命死穴。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与北美玉米带的大牧场和新西兰的天然草场相比,中国的产奶区规模相对小而分散,养殖、育种技术不够发达,且没有日本“农业合作社”这样的中间管理者来负责检查原奶的质量。因此奶源的发展跟不上下游乳品加工业的发展速度,加上缺乏监管,导致了2008年前后全国范围的抢奶高潮,奶农在利益的驱使下向奶里添加三聚氰胺,最终引发了三鹿毒奶粉事件。

  此后,虽然进行了整顿,但中国奶牛饲养散、乱、差的局面仍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对于奶源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业内人士都建议企业自建奶源基地。但中国的乳企自建奶源基地的比例较低,这也成为制约中国乳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乳协理事长宋昆冈也表示建立奶源基地、发展自有奶源是行业发展重点。据他透露,目前企业自有奶源比例为30%左右,“十二五”的目标是超过50%。

  但是也有企业界人士认为,目前国内自建奶源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企业“做做样子”,因为自有奶源成本太高,企业根本投不起,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在这方面下功夫。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曾表示,“中国的原料奶奶价已经成为日韩以外世界上最高的!”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部分厂商的主要奶源已经不再是收购原料奶,而是进口奶粉,从新西兰等国家进口奶粉后,再制成常温奶、酸奶等产品。

  宋昆冈认为,要想解决原料奶价格较高的问题,必须建立“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由奶农、企业、政府部门参加的价格协商机制,形成与饲料价格挂钩的标准奶基准价格。但是,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并不能一蹴而就。

  洋品牌趁虚而入

  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依然有许多待解难题,这也为洋品牌特别是洋奶粉大举进入国内市场提供了机会。

  据了解,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蛋糕”价值大约350亿元,而洋奶粉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0%,因此价格话语权被掌握在洋奶粉手里。

  不仅市场占有率高,洋奶粉的利润也非常可观。公开资料显示,据美赞臣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整体毛利率自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3%以上。合生元年报则显示奶粉业务的毛利率超过70%。

  与国产奶粉相比,洋奶粉的价格普遍偏高,尤其最近几年,国产奶粉频频出现质量问题,更为洋奶粉涨价提供了便利。

  记者最近在北京一些大型超市采访时发现,包括多美滋、美赞臣在内的多款“洋奶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今年以来,洋奶粉轮番涨价的频度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半年一涨”,逐渐变为“一季度一涨”,涨幅为10%到20%不等。

  据记者了解,近日,在北京一些商场,包括多美滋、美赞臣在内的多个洋奶粉品牌再度提高售价,配方微调或换个包装后,最高上浮达20%。洋奶粉涨价并非仅在局部地区,据媒体报道,在上海、成都等许多国内大城市,“洋奶粉”近期普遍涨价。

  洋奶粉屡屡提价,总是被冠以各种理由,比如成本论、配方说、关税论以及更换包装说。但有业内人士分析,其实这些理由只不过是商家变相涨价的借口而已。

  以成本论为例,最近奶业原料价格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生产成本并没有涨太多。销售成本和人工成本在经历去年的大幅上涨后,近期也没有太大的提高。如果以此作为终端商品涨价的理由是很牵强的。

  至于“配方说”的理由则显得更为缺乏说服力。据了解,洋奶粉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这些相对奶粉本身而言,所占比例非常小,微不足道。因此以微调配方为由加价,更不靠谱。

  也有企业以奶粉进口关税问题为涨价托辞。但实质上今年年初关税回调,并不存在新负担。

  “更换包装说”则被认为是企业为涨价找到的最普遍理由。但是与许多商品一样,大部分情况下,包装的变化对于产品的配方、品质的改变并不大,在这方面提高价格的说法也很难站得住脚。

  经济学家马光远就曾发出感慨,“这是信誉溢价,没办法。除非中国的乳业自己争气,否则只能如此。一个拥有全球最多儿童的国家,牛奶企业不好好做牛奶,非要坑蒙拐骗,最后声名狼藉,把大好的市场让给国外的企业。这是我如何都想不通的。”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质量问题 频出 中国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