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艾农邦农业食品投融资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资网 > 农资信息 > 农资 > 正文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今年喜获丰收

2010-10-07 17:20:02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加入艾格农业|获取免费农业数据
分享到:

  9月底,正是丹桂飘香时节,赣鄱大地一派丰收景象。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区,齐穗的稻田里分明透出增产增收的喜讯,“不出一个月就大丰收了。”粮农的笑容那么舒心。

  分布在3县4个乡镇的1万亩核心试验区,成为省内外最新科研成果走向大田的第一发布现场,大大缩短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周期。

  覆盖12个县的100万亩技术示范区,成为现有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生动展区,农技人员根据农民种植品种、土壤、气候等情况的不同,提供贴身的保姆式服务和简便易行的“傻瓜”技术。

  涉及22个县的1000万亩技术辐射区,成为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提高江西大米市场竞争力的主力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让粮农品尝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

  作为国家在我省投入的农业科技项目,它最令人欣喜的成果不是增产增收本身,而是科技对粮农思想观念的一场大洗礼,从而加速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型。

  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主动学习节本增效技术,农民种粮有了底气

  南昌县广福乡是鄱阳湖平原的鱼米之乡,9月24日,走进广福村西山村小组,只见集中连片的稻田里,籽粒饱满的稻穗已披上了金色的外衣,秋风吹过,稻浪翻滚。

  提及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年近五旬的村民李钱水咧开嘴笑得一脸灿烂:“当然好呀,有农技人员手把手在田间指导,咱没文化的也掌握了好多新技术哩!”

  李钱水说自己原来不相信那些戴眼镜的书生,感觉科技不如自己祖祖辈辈种田的老传统实在。可事实却证明自己错了。

  就拿育秧来说,水育改旱育,用塑料秧盘进行薄膜育秧,烂秧基本没有,每亩早稻常规稻的用种量从7.5公斤下降到4公斤。

  原来下肥,耕田时一股脑儿全下到田里,最多后期施一道追肥,如今施肥讲究“少吃多餐”和营养搭配,穗肥、粒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新名词老李也心知肚明。

  据了解,项目实施前,老李家的稻田早、晚稻亩产各400公斤,实施7年间,年年攀升,今年早稻450多公斤,晚稻530公斤,更令他高兴的是,因为种的是优质稻,不仅产量高、卖价也好。“今年早晚稻的卖价每担都过百元,晚稻为110元,估计过年前后会达到120元以上!”李钱水高兴地说。

  由于技术有保障,种田能稳产高产,今年春天,45岁的村民龚国发在自家10亩田的基础上,又承包了100亩田种水稻,他说,原来出去打工是因为农业靠天吃饭,种粮没划算,现在一则年纪大了,外出打工难找工作;二则种田也不累了,一年只需干半年;更重要的是种田基本没有风险。

  谈及科技的神奇功效,龚国发说,2005年全县稻飞虱暴发,村里屋檐下,从稻田里被农药驱赶来的稻飞虱“尸横遍野”,一扫就有一簸箕,周边村委会水稻减产严重的田块达20%-30%,可他们村里纳入示范区的3000亩稻田基本没有受损,这就是预防得好。原来各家各户各打各的药,让虫子有了避难的机会;现在全村统一测报、统一打药,防治效果明显提高。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催生专业合作社,品牌大米有了“根据地”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江西实施二期,先后担任项目首席专家的王海和谢金水都曾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烦恼:各产粮大县争先恐后,强烈要求成为项目示范县,进不了示范县的就退而争取辐射县名额。县领导言辞之恳切、目光之急迫,让首席专家只恨自己手里的名额太少。

  其实各地争得厉害,固然有对项目实施经费的垂青,更重要的是想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上高、奉新的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是江西实施国家粮丰科技工程的一大亮点。7年前农民对绿色稻米的概念还模糊不清,如今,相关的生产技术在项目区已是妇孺皆知。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稻鸭共育模式、猪-沼-果模式在项目区得到全面普及。仅今年上高县项目区减少化肥用量就达550万公斤、农药用量6.6万公斤,改善了农田生态。

  9月下旬,记者来到上高县泗溪镇杜家村,种粮大户杜东明正忙着施晚稻穗肥,70亩稻田只有10多亩在项目区内,项目区里的田,由县里的龙头企业——金农米业集团和县农业局联合提供从品种到种植技术到收购的保姆式全程服务。他告诉记者,今年早稻提供的是两优25、两优42两个品种,每担卖到110元;晚稻提供的是黄华占,米质好,产量也高,亩产达到550公斤。

  杜东明说,项目区的早稻田养了140只鸭子,鸭子在田里吃杂草、虫子,鸭粪肥田。原来一季早稻要打四五次药,现在只需抽穗时打一次即可。

  “种绿色水稻有划算吗?”记者问。“好呀,卖价比一般稻谷每担要高6至11元哩。”杜东明点头笑着说。

  优质优价是决定绿色水稻生产持久发展的关键。上高、奉新两县均采取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将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在一起。

  上高的金农米业集团与66个水稻种植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联系社员1.1万多户、种植优质稻8万多亩。社员享受统一供种、供肥、供药、技术指导、产品收购的“五统一”服务;而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第一车间”。以前集团内企业能签到一二千份订单就算多的,现在最少的也有四五千份订单。

  集团总经理刘小晖说:“谁拥有绿色稻米,谁就有了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实力。”据了解,企业加工经营1吨绿色稻米比普通稻米利润增加253.2元以上。目前,该集团的“圣牛”、“汇银”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有6家企业取得了“中国绿色食品标志”。

  在稻田里书写论文,在生产中更新知识,农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

  走入项目核心区进贤县温家圳镇杨溪村的稻田,插在田间的各类牌子分外抢眼,项目组负责人、江西农业大学博导石庆华教授介绍,这里有40多个新品种(组合)对照实验,还有稻草还田、免耕高产、种植密度、新农药药效对比等10余项实验。“以前农大科研成果从学校试验田走向农民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我们把过硬的最新成果放在核心区,边试验边示范,农民眼见为实,自觉接受。”

  石庆华指着写有“淦鑫688”的牌子说,这是我省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稻,2007年在这里进行对照试验,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的事实就是最好的宣传,到今年,三年间在进贤一个县种植就达5万亩。而农大选育的另一个新品种——五丰优T025,去年开始引到基地,今年种植面积就达1多万亩。这样的推广速度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项目的实施出现一批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成为农大的博士、硕士科研课题的“源头活水”。年轻教师曾勇军2005年开始攻读农大博士时,就与导师石庆华教授一起参加项目组的四大课题攻关研究,并常年坚持在一线进行大田试验,他的毕业论文《双季稻高产群体株型指标及调控对策研究》从选题到试验数据都来自项目区。因为课题申报能切中生产时弊,今年他又取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潘晓华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吴建富在项目区系统地研究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发表了系列论文,出版了专著。

  省农科院的水稻、土肥等专家针对生产实践,研究出水稻防早衰剂、化学控蘖剂两种易于操作的物化成果;总结出稻鸭共育、香根草诱螟、稻粱除>

  对于基层农技站来说,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培训人才、稳定队伍的作用。进贤温家圳镇农技站站长吴玉成说,粮丰工程实施前站里无钱干事,渐渐地也就无事可干。参与项目实施后,与省里来的专家亲密合作,自己得到“充电”,原来防早衰只在书本上看过,现在给农大教授当助手,到田间采集试验数据,知道攻关的突破口在哪了。如今站中6名农技人员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过得很充实。

  据悉,粮丰工程荟萃省内相关专业的高精尖人才,来自省农业厅、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的精兵强将,与各市、县、乡、村级6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精诚合作,实现了农科教、产学研的密切结合。

  一项工程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创造了一批实用成果、普及了一种科技意识,这是提升江西粮食产业竞争力的最宝贵财富!

  本报首席记者鄢玫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部分来源于互联网转载,所述内容观点、版权及图片内容与艾格农业无关,如其他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积极配合并协助删除处理!
本文标签: 农资

客户服务

联系人:傅真真
电 话:8610 64402213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zhenzhen.fu@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