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艾农邦农业食品投融资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投资频道 > 艾格视点 > 正文

艾格农业董事长黄德钧,精彩讲解“科技、农业、金融之非零和博弈”

2023-06-21 13:06:43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请关注艾格农业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分享到:
2023年6月16日,由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和中华保险集团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大讲坛•名家20讲”系列活动第八讲在京举行。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德钧以“科技、农业、金融之非零和博弈”为题,从背景、解决方案、农业科技重点方向、农业新金融的探索等几方面进行了精彩讲解。
图片

 

以下内容为演讲内容摘选:

✦  +

+

一、缘起及解决方案

 

科技、产业、金融这三者之间作为生态系统,是可以实现非零和博弈的,也就是创造多赢局面。  

 

2021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深改委第22次会议审议《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时指出,要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021年12月,在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时强调,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这三次的会议中,中央都高度重视“科技、产业、金融”三大因素如何实现多赢。

 

1、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三农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农业科技实力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农业农村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事实上,农业作为人类从事的第一产业,已经有五千年历史,就中国农业而言,前四千九百年都保持领先,从汉朝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到宋朝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中国农业始终站在世界的潮头。中国农业是在一百多年前开始出现拖拉机、农药、化肥以后,才开始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通过弯道超车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化水平,目前逐步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如今,中国的农机化率也已经达到了67%左右。

 

在传统农业的发展中,中国农业聚焦在植物科学的发展。在17-19世纪,中国人口大幅增加了4倍以上,当时主要依靠两方面因素来养活人口:一个是大型水利建设,另一个是引进良种,从最早的早熟稻开始引进,同时我们对有机肥的使用也处于世界前列。但在最近一百年,石油农业、生物农业出现,中国农业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现在正是我们补上这一课的时候,所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农业科学发展,那么,农业如何借助科技的翅膀飞起来,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2、推动“政产学研金”等各类创新主体融通融汇、聚智聚力、协同协作

 

“政产学研金”涉及的各类主体如何实现高水平的协作,其中有三个方向性的内容:

 

第一,立足国际科技竞争的新态势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研究的范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农业作为最传统的产业,在现代遗传科学、生物技术等新科技的推动下,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已经成为跨学科的领域,是一个边缘学科和主流学科结合的领域。如今,国际科技竞争正在向基础前沿前移,已经不是单一技术、单一产品、单一企业的竞争,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和技术界限,逐步在各国各地区演化为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的竞争。也就是说,未来的国际竞争是科技方面的竞争,科技竞争又转化成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的竞争。

 

第二,立足国内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科技-产业-金融”要良性循环,需要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的支持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形成资金链,赋能创新链,提升产业链,产业链反过来又支撑资金链,如此形成正向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才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第三,立足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又是现代经济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所以,我们需要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推进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借助金融资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3、科技、产业、金融在经济活动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

 

科技、产业、金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着各自的作用,相辅相成,相互支撑,这三者怎样做到非零和博弈,是接下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关键问题。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往企业与科技主体的连接不够紧密,很容易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一个科学家穷尽一生的研究成果,在产业化方面的比例还是比较低。

 

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对于广大企业而言,要想发展壮大,资本与技术缺一不可,但是农业企业要同时获得这两项要素可谓难上加难,要科研创新却苦于缺少资金,要融资又会因科技含量不够而无法获得资本垂青。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对金融资本而言,农业领域的项目,其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远超其他行业,如何快速筛选出好项目是各家机构的共同痛点。因而作为金融投资机构,往往会把科技作为主要的衡量要件,比如看企业有多少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有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

 

总之,有了科技创新,才有产业升级,有了产业升级才能为金融提供广阔的土壤。这三者有效发展,互融互通,才能形成非零和博弈。

 

4、乡村振兴面临三大挑战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还不足,导致目前出现了三大挑战:

 

第一,城乡收入。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为2.68倍左右;

 

第二,附加值。一二三产业之间的附加值相差较大,比例大约是1:3:6;

 

第三,劳动生产率。造成以上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都在于劳动生产率,目前一二三产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之比是1:5:4,也就是说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的5倍,服务业是农业的4倍。

 

要想解决这三大挑战,还是要把科技能力贯穿到产业中来。

 

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有科学史研究专家曾经得出来结论:

 

第一,在当代,国民经济的增长有60%至80%来自科学技术进步。最近30年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发明超过以往四千年的总和;第二, "科学-技术-生产"的周期正在日益缩短,一种发明到应用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到现在缩短到十年甚或三五年。科研成果的这种迅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产业层出不穷。

 

因此,对于刚才提到的三大挑战,就需要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然后将金融作为外部资源,促进系统循环起来。尤其对于像我国这样的赶超型国家,怎么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都不为过。因此发展战略中的顺序应是:科技-经济-社会,先有科技的发展而后有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6、怎样打造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

 

这其中有三个方向值得思考:

 

第一,内部知识的外部化。需要企业参与科研机构的创新,首先企业提出科研方向,与科学家达成一些共同的研究课题。在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现在的创新阵地是以企业为主。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每年能拿出10%的营收作为科研投入,像中粮等一些大型企业也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但是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是没有这个实力的,何况科学研究有可能会失败。因此,我们应当发挥我国比较聚集的院校体系和科研体系的能力,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超前的创新战略配置能力,这一点涉及到产业政策。比如在新能源方面,我们补贴光伏十几年,现在成为世界老大,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内部知识外部化过程中,目前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企业和科研院校或者院校体系的科学家共建实验室,解决企业本身需要的科技供给问题;二是科研体系形成专利技术,然后产业化。

 

第二,创新知识的外溢与产业集聚。现在各地成立了很多现代农业产业园、各种创新园区,那么怎样让科研成果和创新知识外溢到这些开发区里,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任何一个科技创新产业化的过程,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就像手机从2G一直现在到5G、6G,这种阶段性创新其实起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作用。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科学家创业的公司,科学家创业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能够促进产业落地。但更值得建议的是,公司总经理可以由科学家的博士生或者团队成员来担任,而科学家本人最好还是在研究机构中,才能持续不断地跟踪最新科研成果,如果脱离了创新的源头,面对技术的不断迭代,可能公司刚成立没多久就落后了。

 

第三,创新生态中的金融支持。究竟是大公司创新更优越,还是中小型的创新企业能够更快出成绩?美国有一个研究成果报告提到,6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是靠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往往伴随着高速的产品迭代,能够迅速创造新行业,最终自身也成长为一家大公司。中小企业承担创新确实具有一些明显优势,例如它们更灵活,在投入产出比方面也更有优势。

 

在支持企业创新成长方面,金融支持主要划分成VC、CVC到PE三个阶段。VC风险投资更多的去支持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大公司可通过自己的CVC机构来连通上下游,做一些相关产业的创新投资;PE类资金主要面向创新型公司到成长阶段之后、在IPO阶段之前,需要更大的资金进行产业布局。

 

7、关于产业升级

 

为了打造创新的生态系统,产业需要升级。目前,企业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大批量简单产品,决定这类企业生存的要素主要有三方面,一个是要素市场,比如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一个是比较优势,比如原材料和成品之间的运输距离远近;另一个是招商引资。现在我们的农业产业中可能有一半企业还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类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规模化的复杂产品,现在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大部分已经转型到了这一阶段,决定这类企业的发展因素包括:规模收益、产业组合能力与融资能力。

 

第三类是创新型、复合型、精密型,生产高迭代产品,决定因素包括科学引领、分工协同、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将来要上升到的新阶段。

 

8、创新企业家与企业的四个经纬度

 

企业是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作为主要引领,在产业中,企业家是最重要的。而创新企业家有很多特质,主要集中在四方面:

 

首先,他是资源的协调者,清晰地知道在自己所从事的细分行业里面,世界的发展水平、企业所处的位置;第二,他是套利者,要考虑产品有没有市场,这一点跟科学家很不一样;第三,能承担不确定性;第四,他是创新者。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要推出一个创新型的高迭代的产品,是需要企业家和科学家双重职能的体现,有可能两个职能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也有可能由两个人来分别担任。

 

具体到企业,创新型企业也有四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要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第二,在技术创新方面有迭代能力;第三,能获得金融支持,有资本运营能力;第四,掌握了客户数据。

 

✦  +

+

二、农业科技重点方向

 

农业食品产业体系的创新,主要围绕两个方向,一个是提高生产体系的效率,比如育种、智能化农机;另一个是创造新的生产系统,以满足人口增长和消费者分层的需要,比如动物蛋白工厂、植物工厂、微生物工厂、合成生物学等,这些原来不属于农业领域,但是又确实在履行农业的功能。

 

未来十年,生物技术方面会有大的突破和应用,最先体现的就是基因编辑、细胞培养肉等;还有微生物组,在精准营养、功能性食品、环保等方面;此外是数智农业,主要是建立农业产业的数字化体系。具体说来,在生物育种、动物疫苗、无人机植保、智慧养殖、智慧种植等领域加上数字化体系。

 

生物育种为什么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当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去往国外学习最新的生物技术,其实在西方,生物技术也是刚刚兴起。在其他领域,我们跟国外的差距可能比较大,但是在生物领域,我们和国际前沿离得最近。现在有不少国家级实验室和相关企业都是当年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创办。

 

目前,我国在棉花、水稻等领域的育种都是世界一流水平,在动物领域(除水产之外)落后的距离比较大,我们要关注这一领域。

 

替代蛋白是属于一个新的生产体系,主要包括细胞培养肉、人造蛋、人造奶等,目前还需要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比如有以色列公司把人造鸡肉的价格降到了具有商业竞争力的水平,开始应用于三明治,未来人造肉也可以对饺子馅、包子馅做部分替代。

 

✦  +

+

三、农业新金融之新探索

 

1、目前我国涉农金融存在风险高、收益低、资源错配的三大主要问题。

 

目前,农业获取的金融资源还是太少了,获取的成本非常高,比如隐性成本、信用风险、抵押物等等,这跟政策有关,比如农业用地不能作为抵押品去实现融资。那么,我们能不能发展经营性租赁公司,把农业企业涉及的土地、冷库、猪舍、羊舍等重资产,由相关的金融公司来承担,这是值得去试点的方向。

 

2、无论是农业产业的生产者,还是经营者,均须“金融资源”及时雨。革故鼎新,对农业产业金融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势在必行。

 

不管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对金融资源的渴求其实最强烈。农民就关注一个问题,春天种什么对,对秋天卖什么贵,哪里的贷款最实惠。企业家每天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找钱、找人、找项目。

 

3、新模式探索

 

第一,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缓解农业领域融资难问题作出了有益探索。

 

第二,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小贷模式,虽因利率高等问题,时有非议,但带来的“鲶鱼效应”明显,还是应该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下乡。

 

第三,“创新类投资”,要投早投小投科技,聚焦生物科技、数字科技与智慧农业、新生产方式、创新食品、供应链服务、绿色科技六个方面。

 

第四,作为长期投资,“乡建设模式”假以时日或可与“城建设”等量齐观。尤其围绕重资产问题,能否成立金融性租赁公司,帮助企业家把资金用到刀刃上,而不是投在重资产的土地、冷库之类的项目上,支持他们去寻找和科学家合作项目。

 

第五,“重资产租赁基金”构想,推动建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关于重资产的租赁基金,除了经营性租赁基金之外,也可以通过REITs产品来做回购。

 

第六,地方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兴起。2010年左右出现了第一批农业基金,像“国家队”的中国现代农产基金、国家种业基金、供销基金,地方上的河南农开基金,还有“企业队”的中粮基金、光明投资、新希望产业基金、同创艾格基金等。2015年开始集中出现农业基金,像国“国家队”中信农投、央企扶贫基金、中化资本、农垦基金等。同时,更多企业开始成立自己的CVC投资机构,包括温氏、佳沃等等。

 

近些年,乡村振兴基金取得了巨大发展,特别在农业发达省市,像广东、安徽、山东、江苏和贵州,到目前为止一共成立了190余支,实际到款规模在1200亿-1500亿之间,作为母基金给相关行业和相关区域的子基金配资。虽然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近年来一直呈增长态势,但产品发行数量仍然偏少,结构上大多以政府投资为主。

 

✦  +

+

结束语

 

虽然最近100年,中国农业出现了落伍,但是奋起直追为时不晚。目前,从中央到各界,都高度支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此,我们要畅通科技界、产业界、金融界,联动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彼此链接,各施所长,从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实现深度融合,形成“资金链赋能创新链、创新链提振产业链、产业链支撑资金链”的正向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良好发展格局。

✦  +

2023重磅年报 必看!

1、中国乳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2023)

2、中国蛋鸡产业研究及投资分析报告(2022-2023)

3、中国肉鸡产业研究及投资分析报告(2022-2023)

4、中国化肥产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报告(2021-2022)

5、中国生猪产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报告(2022-2023)

6、2022-2023年度中国饲料行业发展与投资分析报告

 

重点推荐

1、《2022年中国农业食品投资年报》

近日,艾格农业发布了《2022年中国农业食品投资年报》,汇聚了2016年-2022年,七年间,产业资本、PEVC、新三板、IPO等各渠道公开披露的投资数据,并对不同细分产业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深入洞察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的未来投资机遇。

详情请参阅:首发|《2022年中国农业食品投资年报》

 

2、《2022 年中国乡村振兴基金绿皮书》

由艾格农业团队联合全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联盟、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共同发布的《2022 年中国乡村振兴基金绿皮书》,全面解析了乡村振兴基金的现状与创新发展趋势,为乡村振兴基金的设立、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为机构投资、社会资本提供信息渠道,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研究支持。

详情请参阅:《2022年乡村振兴基金绿皮书》重磅发布

 

如需获取完整版报告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图片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部分来源于互联网转载,所述内容观点、版权及图片内容与艾格农业无关,如其他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积极配合并协助删除处理!
本文标签: 科技 农业 金融

客户服务

联系人:祝娅  王晨
电 话:8610 64402118  64402118-822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chen.wang@boabc.com  info@boabc.com
 
农业报告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