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艾农邦农业食品投融资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投资频道 > 投资资讯 > 正文

现代牧业全国布局万牛阵 曾获KKR鼎晖注资

2011-06-07 09:16:18  中国企业家   点击: 请关注艾格农业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分享到:

  站在张家口沽源县郊区,空气清澈而干燥,风会提示你已抵塞北。这里海拔约1400米,虽已入夏,树木尚未发芽,农田裸露着泥土,绿草只敢在背风处露头。

  从一个二百米的小山头下望,最显眼的是一排排淡蓝色的屋顶,那是现代牧业塞北牧场的牛舍。牧场占地近4500亩,整齐划一的房子,实际分成了犊牛舍、青年牛舍、泌乳牛舍等。常能看到数百头奶牛赶往挤奶设备,挤完奶后,它们会自行踢掉挤奶器。

  按照规划,这里奶牛存栏量将达到3万头,目前存栏2.3万头,是全球养殖密度最高的大牧场之一。类似这样的牧场,到2015年现代牧业将建成30个。

  自2010年11月26日上市以来,现代牧业就不断引发争议。外界看来,与蒙牛的“血缘”,不仅让它的出身显得神秘,也让它未来的业绩支撑过于单薄;数万头牛的超级牧场模式,在环保与防疫方面令人担忧;如此高度集约化,奶牛与饲料的来源也面临挑战。

  2011年5月中旬,在实地探访现代牧业多个牧场,并采访多位投资人之后,本刊专访了一直沉默的现代牧业董事长邓九强。邓削瘦而精力充沛,自称是“养牛种草的农民”,他认为现代牧业,正如其名字的暗示,是对传统养殖方式摧枯拉朽的颠覆。

  2008年之后,乳业江湖几番洗牌,向产业链上游突进,已是幸存者的普遍逻辑。现代牧业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一路高歌。断言它的模式能为解决奶源危机闯出一条生路,或者只是一个吹大的泡沫,都为时尚早。不过,它的故事,却能完整折射中国乳业近年来的生态。

  出身蒙牛

  现代牧业创立于2005年,5年后IPO,市值140亿港币左右,等于在养殖业复制了一个“蒙牛速度”。

  没办法,虽然现代牧业一直强调自己的独立性,但谈及它,总免不了牵扯到蒙牛。它由多位蒙牛前管理层创立;它的扩张和蒙牛如影随形;老牛基金会的旗下公司是它主要投资者之一;至今它97%以上的销售额都来自蒙牛。

  邓九强今年60岁,比牛根生大6岁。他曾是一家国营乳品加工机械公司管理者,因工作关系,与伊利、三元、完达山等乳品企业负责人都十分熟悉。当年牛根生还在小作坊做冰淇凌时,两人就已相识。他在蒙牛11年,是公司创业元老之一。后任蒙牛集团副总裁,负责牛奶加工厂选址建设。

  2004年,蒙牛乳业上市,2005年集团总收入达到108亿元人民币,与伊利共同成为乳业中唯一销售额破百亿的企业。彼时警钟尚未敲响,不过蒙牛已意识到奶源缺失的潜在风险。

  “养殖属于农业,乳品加工属于工业,两种行业利益并不一致,整个链条中就不具备可控性。”邓九强对此深有感触,“国内乳品的加工能力在世界都是一流的,但这么多年做下来之后,我们感觉压力最大就是奶源,这方面与国外差距太大。一个大品牌,把自己放在脆弱的奶源基础上,是件很危险的事。”

  但是,当年蒙牛无法从事养殖行业。“这是境外投资者给它的限制。”接近蒙牛的人士透露,原因是奶牛养殖风险大、投入高。“建一个像样的牧场,投资要7亿多,也就能年产300多吨牛奶,而只要拿2.5个亿,就可以做一个年加工800吨的工厂。”据悉,当时投资者和蒙牛约定,全年用于“扶植奶站建设”的基金,不能超过2亿元。

  如此看来,蒙牛“墙外开花”,再建一个实体经营奶源,似乎是早晚的事。实际上,现代牧业成立的原因也与邓九强自主创业的冲动有关。

  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是此事促成者之一。高精明干练,之前担任泰安市招商局董事总经理。她曾将蒙牛一个乳品加工厂引入泰安,因此与蒙牛高层熟识。此后,泰安市一位官员调任安徽要职,希望高能把蒙牛也带到安徽落户。高丽娜奔走沟通,终将蒙牛引入马鞍山。

  负责蒙牛马鞍山项目的正是邓九强,建新厂需要解决奶源问题,而安徽奶牛养殖业欠发达,无法提供足够奶源,高丽娜本来设想从国外引进良种奶牛,然后由蒙牛交给农户去养。“结果这条路走着走着觉得不妥,没有集约化养殖最终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邓九强说。

  为研究安徽奶牛养殖业如何发展,邓九强曾陪同安徽官员去唐山考察,唐山是奶牛养殖重点区域,他们到时正逢夏天,有些村子两千人养两千头牛,雨后水气一散,太阳一晒,气味刺鼻,参观者几乎进不了村。

  邓的用意就是帮助对方理解,这样养牛是不行的,回到安徽后,他建议:你们给点政策扶持基金,我找几个股东,做一个大型集约化奶牛企业试一下?邓的方案是他去筹集8000万元人民币,政府支持个4000多万,土地等方面再提供些优惠,凑2亿多元就能把牧场建起来,政府慨然应允。

  不过,无论专家、牧业企业还是投资机构,均对建设大规模集约化牧场持保留态度。即使在蒙牛内部,对此也多有担心。一次在酒桌上,有高管直言不讳地说:“老邓,那个模式不行的,别忘了,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

  筹建初期,邓九强与高丽娜邀请三元、光明等知名乳业企业高管,以及行业专家齐聚马鞍山,探讨奶牛养殖,到场者没一个人支持。他们的看法是,奶牛养殖规模一般以几百头为限,再大的牧场,一旦发生疫病就可能血本无归,每日堆积如山的排泄物也难以处理。而邓九强的规划更令人惊讶,他要建存栏7000头以上的牧场。

  面对一片反对声,邓有些上火,发言说:关于规模搞一万头对不对就不要讨论了,我在美国看过一万头的牧场,也看过两万头的,人家管理得很好。各位就说说我们现在要做这件事,需要注意什么就行了。

  他没有实现募资8000万的目标,集资到6800多万时就无人入股。参与集资的共28人,大部分是蒙牛中高层管理人员、销售商与供应商。

  地方政府投资为牧场租赁土地904亩,同时出资600多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牧场主要固定资产是奶牛,作为活物,它并非可抵押资产。不过当地农发行还是在政府担保协调下,以奶牛为抵押,给领先牧业提供了1.5亿元信贷资金。

  在之后牧场建设中,他们都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每一个牧场都能获得银行70%的贷款。2005年9月,领先牧业在马鞍山注册成立,它是现代牧业前身,招股说明书显示,高丽娜持股15%、邓源(与邓九强同姓同籍)持股25%、蒙牛(马鞍山)占10%,其余50%股权分散在11位个人股东手中。牛根生个人并未直接持股。

  工业化养殖

  马鞍山是领先牧业第一个牧场。一直到2008年,邓九强隐身幕后,仍保留着蒙牛的职位,不过,他全程参与了牧场建设。

  2005年9月,牧场开始选址,马鞍山夏天高温,冬天严寒。邓九强的爱人陪他一起上山,就租住在农户简陋的房子里,逢大雨雪,靴子会深深陷入泥中,他们需要频繁用力拔出。

  在此之前,邓曾考察过欧洲、美国多家牧场,他认为中国奶牛养殖有两个误区,第一是一家一户的散养,然后乳品公司补贴加包收,第二是放养。某些广告上常见的蓝天白云下,奶牛在青青的草原漫步的情景,只不过是幻象。

  “中国饲养员人均养两头牛,美国饲养员人均六十头以上,两头牛一年不过赚2万多块钱,这点利润农民能好好养吗?另外,我们的资源和美国和澳大利亚无法比,如今,中国一头牛年均产奶量不到四吨,美国是九吨,好的牧场能达到十二吨以上,我们土地少,环境差,奶牛吃得自然也差。”他认为集约化、大型化的饲养,才是中国奶源真正出路。

  按照邓的思路,公司应该按照做工业的标准化流程养殖,并且将乳品加工厂和养殖场尽可能连在一起。他认为这是中国所独有的机会,“欧美牧场和乳制品厂布局早已固定,重置成本太高,而中国的大型牧场才刚刚开始”。

  进入马鞍山牧场,需穿越一条长长的水泥窄路,路边都是密布的灌木,牧场坐落在一片开阔地上。相比后来兴建的合肥肥东等牧场,马鞍山牧场装备水平有所不如。肥东牧场现有1.7万头奶牛,预计能达到2万头,通往场区的公路有两条,一条专门用于运送饲料、储奶罐、沼液等,一条可以用于客车车辆的行驶。这里采用转盘式挤奶设备,速度超过马鞍山牧场的排式挤奶。建设越晚的牧场越先进,在建中的塞北三期与肥东牧场都采用了自动刮粪系统。

  邓九强承认,马鞍山牧场建设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他们当时请美国资深养牛专家设计,“都是老头级别”的,当地人带他们参观的也是这些专家们设计的牛场,不过,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些场舍规划在美国已属于过去时。

  马鞍山牧场曾与当地居民发生过几次矛盾。2006年7月一场暴雨之后,牧场粪尿池溢出污物,超过10吨的牛粪流入丹阳新河,邻近乡镇2个自来水厂因水源污染停止供水,当地政府不得不新铺设了3公里供水管道,现代牧业为此支付了上百万元的赔偿金。

  高丽娜解释,当时雨下的太大,从北方刚到南方的公司员工,没想到地面很快有了几十厘米的积水,才造成外泄事故。

  一头奶牛每天排粪25-35公斤,尿20公斤,每年产生有机肥在2万公斤左右,足够提供10亩地的肥料。万头奶牛每年的排泄物相当可观。现代牧业正在研究处理措施,以尽量减少污染。目前奶牛粪便和清洗挤奶设备的污水,都排放到沼气池,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发电机,生成电力供牧场使用。

  由于沼气发电量较大,牧场自身无法全部消化,现代牧业正与当地电网沟通,希望将电力送入电网。

  在南方,剩余沼液处理是个难题。据现代牧业肥东牧场场长助理李建奇介绍,他们通常将沼液放到周边村民田间地头的沼液池中。当地农民对沼液如何使用还在摸索中,肥东牧场周边曾有农民把沼液当水大量浇地,而烧死了庄稼。实际上,有机肥沼液应该随大量的水一起浇地,或用于广泛施洒。

  万头牧场养殖密度很高,塞北三期牧场每个大型奶舍可以盛放2000头牛。这么多奶牛住在一起,采取圈养,疫病控制亦令外界担心。塞北牧场二期场长陈明告诉本刊,他们会给奶牛打各种类型的口蹄疫等疫苗,许多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牧场自己也有一些疫苗给小牛打。

  “现在的疫病基本都能治疗,关键是怕群体发病,就没办法一一照顾好。”陈明承认有此风险。他称牧场对于疾病防护,目前已经把“能想到的基本都做到了”。邓九强则觉得,封闭式管理能更有效控制口蹄疫等传染性疾病。

  迎接“野蛮人”

  无论对中国乳业行业还是现代牧业,2008年都是分水岭。

  这一年,中国人上了一堂关于三聚氰胺的化学普及课,从此之后,政策监管与产业发展思路都发生重大调整。

  此事件后,国家一年内制定出台近10个政策法律法规,例如《食品安全法》、《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等。2009年7月17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版》,修改了奶源地建设门槛,明确指出,进入乳制品工业的出资人必须具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产生鲜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此要求比2008版乳业政策提高了10%);改(扩)建项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

  在此之前,原料奶收购价偏低,许多牧场都处于亏损状态,万牛牧场的前景如何,还真难以预测。

  可以作为参照系的是长富乳业,它由石匠出身的陈学坤创办,比蒙牛的成立还早一年,“蒙牛模式”先“市场”后“牧场”,而“长富模式”却先“牧场”后“市场”。 陈学坤将80%以上资金都投入牧场,到2005年已拥有34个牧场、奶牛存栏数达3.5万头,号称自有牧场数和奶牛存栏数居全国第一。可就在这一年,蒙牛已成为乳业三大巨头之一时,长富却因举步维艰差点卖给伊利。原因就是长富自己的品牌没做起来,又不像现代牧业这样有个大靠山,处处受制于人。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仿佛一夜之间,大牧场又成了主流。

  伊利计划新增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牧场,还在呼和浩特建了个1.5万头的大型牧场;三元计划在3-5年内建成2万头乳牛的牧场;飞鹤乳业宣布5年内投资建设10个万头牧场;完达山与河北贝兰德合资成立新公司计划再建4个万头牧场。连蒙牛自己,也计划未来3—5年陆续投入60亿元,建设约20个超大规模的万头牧场。

  在这股浪潮中,现代牧业自然成为资本的一个青睐对象。

  2007年之后,领先牧业多次增资,到2008年7月,邓源和高丽娜在内197名个人股东持股超过94%,蒙牛马鞍山公司持股1.98%、蒙牛内蒙古公司持股3.96%。

  邓九强2008年5月离开蒙牛,7月,“马鞍山现代牧业”注册成立,邓就是公司法人代表,同年8月牧业有限公司的股份亦由多个自然人股东及法人股东,转让予“马鞍山现代牧业有限公司”。 9月,马鞍山现代牧业又进行了一次“定向增发”。

  这一系列资本安排解决了两个问题,首先,将股权结构整理得更清晰,淡化了与蒙牛的关系,“领先牧业”也完成了它的角色。再者,通过定向增发,为引资铺平了道路,不至于在外资投资者进入后失去控股权。

  说不清“毒牛奶”风波是乳业之幸或不幸。在此之后,投资者突然发现乳业上游存在巨大商业机会。2008年9月,美国私募股权基金KKR向现代牧业投资1亿美元,牛根生创立的老牛慈善基金会旗下投资公司Brightmoon也向现代牧业投资1.5亿美元。

  之前,蒙牛在成都举行的董事会,KKR、鼎晖、摩根等投资商也都在,三聚氰胺余震未了,大家都很关心奶源。牛根生一指邓九强:老邓正在干这个事,让他谈谈吧。

  邓九强的发言让投资者眼前一亮,“他们过去都最反对养牛,不过奶源刚好到了需要大改变的时候,现代牧业做的事,又让他们觉得有可复制性,而且养牛需要整合政府资源,在这方面我们也做得很好。”当时,现代牧业在全国各地已建成牧场4个,正在建设的牧场有3个,奶牛存栏数达2.6万头。

  “投资方后来一直追到呼和浩特。”高丽娜回忆。

  KKR随后从美国派了4名行业专家在中国调研数日。一位接近此项目的金融界人士透露,最初KKR准备出资4亿美元,因为按照其内部估算的财务模型,以现代牧业的速度,4亿美元才能满足扩张需求,达到上市标准。

  不过邓九强没要这么多钱。上文中的金融界人士记得,邓当时说了一个定价标准,大约是公司原始股价格的5倍,KKR并未讨价还价。

  按照通常的投资协议,如果公司最终无法上市,管理层通常要补偿投资方,而邓九强则提出:上不了市怎么办?如果公司发展节奏乱了你要赔我。“当然,这可能也是邓一种策略,最终谈判结果就是谁也不赔谁。”

  投资者为何如此看好现代牧业?邓说,他们并不是按照现金流估算法,而是看重未来盈利空间的可计算性。“牧场投资、建设再到盈利,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我们同时做若干个牧场,总有新牧场在投入期,不可能所有牧场都赚钱”。邓九强介绍,一个成熟牧场应该有55%—60% 的泌乳牛,它们是真正能产生利润的牛群。“投资人能够计算出,当整个集团所有牧场都至少有55%泌乳牛时的利润数字”。

  2009年6月,KKR联合鼎晖再次向现代牧业入股1亿美元。“这同2008年获得KKR第一次投资时,其实是一个大合同,价格早就谈好了。只是现代牧业觉得钱还是分步到位比较好,否则要通过外汇监管,量太大了比较麻烦。另外也是出于用多少,接受多少的考虑。”上文中匿名的金融界人士说。

  KKR在中国项目不多,之前的直接投资只有河南民营企业天瑞水泥有限公司。KKR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刘海峰,之前在摩根士丹利任董事总经理时曾投资过蒙牛乳业。按照KKR的日程表,希望2012年现代牧业能够上市,市值达到十亿美元。

  邓九强拨快了时钟。

  纠结的未来

  从确定上市到挂牌,现代牧业花了6个月,“和我们日程表的安排一天都不差”。高丽娜说。

  据接近项目的人士透露,现代牧业提早上市,与花旗的建议相关。邓九强在蒙牛时,花旗投行部一位高管就与他相识,后者认为现代牧业在2010年就具备上市条件,邓九强请其拿出具体方案。方案出来后,发现可以操作。

  IPO前,现代牧业有王世伟、郭一泓、任美成等前蒙牛管理层团队成员在内的31位自然人股东,合计持股32.65%;马鞍山先行牧业持股10.21%、老牛牧业持股4.77%、蒙牛马鞍山公司持股0.77%、蒙牛内蒙古公司持股1.55%。KKR、鼎晖投资及Brightmoon 3家持有股份分别为34.51%、11.5%及5.23%。

  花旗、瑞银、德银为此次上市的联席香港牵头经办人。瑞银最初参与此项目的是其原亚洲区主席蔡洪平,上市过程中,他改任德意志银行亚洲区公司金融业务主席,据说蔡对现代牧业很感兴趣,又将德意志银行也拉了进来。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0年6月30日,现代牧业在中国有11个大型牧场,饲养了约72000头奶牛。尽管其业绩复合增长率达到79.1%,不过,2010年6月结束的财年,它的净利润为1.08亿,上市后每股净利润只有0.0225元,相比其发行价,市盈率高达146倍,对应2011财年市盈率介乎62.4-79.7倍。而蒙牛乳业在香港的市盈率也不过20多倍。

  邓九强认为价格定得并不高,他解释这一点利润只来自两个牧场,其它牧场里多数牛还处在青年期。他再次强调现代牧业模式的“可计算性”:一个成熟牧场一年至少有3000万元的利润,好的牧场能达到5000万,三十个牧场就能达到9亿多,到了2012年,市盈率也就是二十倍左右。

  为保证高价发行成功,现代牧业找到了5名实力雄厚的基础投资者,,包括蒙牛和已成为蒙牛大股东的中粮集团旗下的财务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东银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Keywise。

  第一天路演,现代牧业拿到的订单超了1.4倍,可来到美国之后,大批投资者开始撤单。邓解释当时朝韩关系紧张,一触即发,投资者担心形势恶化,全球股市大跌。另外,不久前,环球乳业与雅士利也刚刚IPO。

  当时有人建议是否暂停IPO,后来邓和团队还是决定继续走下去。上市当日开盘即破发,全日收盘报2.51元,较招股价2.89元跌13%,募集资金净额达到22.04亿港元,至今仍未回到招股价。

  投资人对现代牧业的最大疑虑,来自它对蒙牛依赖度过高,虽然从2008—2010年,来自蒙牛集团的订单分别占现代牧业销售总额的98.9%、99.6%及97.6%,而现代牧业占蒙牛原料奶采购总额还不到5%。也就是说,蒙牛几乎是它的唯一选择,而它只是蒙牛的众多选择之一。

  此种背景下,现代牧业的议价能力值得怀疑,它很难将生产成本压力转移给蒙牛,而蒙牛却有能力将下游销售的压力转嫁给它。

  进入2011年5月,现代牧业日产牛奶已超过了1000吨,而蒙牛日需牛奶10000吨,现代牧业已占蒙牛奶源的10%。邓九强认为,现代牧业的原奶,未来能占到蒙牛消耗量的25%是个比较恰当的水平。

  影响现代牧业的另两个要素,是它在上游和下游的布局。

  万头牧场每天消耗的牧草数量惊人,而按照邓的计划,未来选址并非遵照传统奶源地标准,而是着眼于黄河、长江以南等地区,这里靠近消费市场,也是蒙牛建厂的首选,不过牧草却需长途运输。目前肥东牧场就需要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运输苜蓿、青燕麦等。现代牧业还需要从美国进口牧草,因为美国苜蓿营养品质高。

  目前,现代牧业也准备自己发展牧草种植,计划在各牧场周边扩大种植面积,以解决供给,此计划已然得到投资方热切回应。不过牧草产业是否纳入上市公司内还未确定。

  现代牧业与蒙牛乳业订立有从2008年10月开始的十年承购原料奶供应协议,按照规定,现代牧业有权将30%的奶源供应给除了伊利和光明的其它公司。这30%,邓计划除少部分产量可能与生产奶粉的跨国乳业公司合作外,主要的还是要用来打造自主乳业品牌。

  目前它也有小瓶装巴氏纯牛奶和酸奶,在北京和呼和浩特接受订送,还没有大规模投放商超。巴氏纯牛奶按月订送价每瓶6元,价格与蒙牛特仑苏接近,现代牧业也是特仑苏主要奶源。

  塞北牧场二期纯牛奶生产线已投产,目前每三天开机一次,塞北三期还将建设第二条生产线,而肥东等牧场也可能将在年底或明年建设生产线,供给合肥、上海周边地区。

  它想做成全国品牌还是区域品牌?邓九强对此未加细解,以其牧场布局来推断,很可能意在全国市场,只是现在再造一个全国品牌已障碍重重,当年险些让伊利“招安”的长富,从未检出三聚氰胺,已起死回生,可目前也只能偏居福建。

  邓九强的信心来自牛奶质量,他称现代牧业的巴氏奶都是“从乳头到口头”,几乎没有受污染的可能。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奶。”他站在窗前,拿起一瓶。

  不过,他也许要小心隐藏自己的雄心,蒙牛也许不会坐视另一个“小蒙牛”的崛起。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部分来源于互联网转载,所述内容观点、版权及图片内容与艾格农业无关,如其他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积极配合并协助删除处理!
本文标签: 现代 牧业 全国

客户服务

联系人:祝娅  王晨
电 话:8610 64402118  64402118-822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chen.wang@boabc.com  info@boabc.com
 
农业报告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