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食品网 > 食品信息 > 蔬菜 > 正文

朱健林:空手打造高山聚宝盆(图)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分享到:

  2012年9月17日,记者来到了浙江省景宁县的这个高山小镇,赶上了一场特别的酒宴,三十多桌酒席一字排开,每桌的菜肴都是村民们精心准备的,气氛像过年一样,也引起了当地很多媒体关注。盛大热闹的酒宴上,人们感谢这个叫朱健林的人。

  景宁县农业局局长叶玉琪:我们这里人感恩之心比较强的,都有一种感恩之心因为你带我致富了,丰收了以后就为了感谢朱健林他们,就会请朱健林到他们家吃饭,后来大家相互之间都请,朱健林不可能吃得过来,这家那家都要吃,吃不过来,来不及吃那么长龙宴上大家都会敬朱健林,就在这上面大家代表农民依次感谢他。

  朱健林到底做了什么,人们要这样感谢他呢?记者了解到,朱健林曾是镇里做杀猪卖肉生意的普通农民。在2004年,他突然做了一件让人费解的事情。

  朱健林:他们都说我是神经,他们说,哎呀,你这个人我们不知道怎么讲,这么倔,我们劝你是为了你好,后来我送他们一句话,我说今年是我疯,如果我这个东西,我估计90%,你们也会跟我疯。

  朱健林的妻子:他自己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阻挡不了的。

  朱健林的朋友王军:‘他这个人胆量就是这样,和我一样,我做半途会歇掉,他是一直往前。

  因为一次发现,朱健林不顾阻挠,第一个引进了当地没人种过的东西。这让原本卖猪肉的朱健林在一夜之间发了财,而那些说他是疯子的村民也紧跟着疯了起来,就是当地那些传统上从不下地干活的妇女也都到田里忙了起来,形成了一个产业,那么,朱健林到底干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带出了一个特色产业的呢?

  朱健林原来在老家大漈乡市场里卖猪肉,妻子经营着一个早餐店,两口子生意不大,但是衣食无忧。卖猪肉的朱健林,经常要翻山越岭到外地收购毛猪,2004年4月,朱健林收购毛猪回来,突然要改行种地,妻子一听就火了。

  妻子:当时就是要他不要回家,饭也不要吃,睡觉也不要到我这里来睡。

  朱健林:我老婆说,你神经了,因为她也很忙了,她就一句话,她说你神经啦?

  妻子不理解,日子过得好好的,干嘛要瞎折腾!

  朱健林:她是只知道我杀猪,一天也能赚到七八十块钱,五六十块钱,她觉得这个事情又稳,天天坐在家里,当时我这么想,如果不搞这个产业,永远是穷。

  卖了20年猪肉的朱健林要干什么产业呢?原来,朱健林到两百公里外的缙云县收购毛猪时,一种田里长的东西吸引了他。

  朱健林:这个东西玉米不像玉米,稻谷又不像稻谷,不知道什么东西。我问那些农户,兄弟,这是什么东西?你都不认识啊?他们同行笑咪咪地,这是茭白嘛。

  这就是茭白,茭白是江浙一带长在水里的一种蔬菜

  朱健林:有些人叫水中人参,有些人称为是美人腿也有,有些称这是水果茭白也有,我吃给你们看,这个很好吃的,很鲜。

  茭白可以鲜吃,也可以做菜,在南方很常见,朱健林吃过茭白,但他还从没见过长在地里的茭白。他又打听到,平原地区的茭白一年两季,而高山地区一年产一季,但是质量好,上市时间正好在平原的空档期,价格高,老朱感到自己的发财之日来了。

  朱健林想租地种菜,而且要种几十亩,妻子听了坚决不同意,而且说,如果种菜,家里一分钱不拿。

  妻子反对老朱种茭白是有原因的。大漈乡是个高山盆地,平均海拔一千多米,这里很早就有人琢磨过发展高山蔬菜,但都没成功。

  大漈乡农技站站长刘成益:高山蔬菜大棚蔬菜也种了很多,像茄子黄瓜四季豆,还有小尖椒之类,市场价格也不怎么好那时候,一下子高一下子低,而且我们这里的交通也不好,一下子运不出去就烂掉了。

  妻子是怕老朱再重蹈覆辙,赔了家底。老朱要种茭白,一没技术,二没钱,妻子觉得他折腾几天就会老实地回家卖猪肉。但是她这次又低估了老朱。

  朱健林:我自己心里这么想,老婆,你不要这么讨厌我,为什么,我总有一天,你要佩服我。

  妻子捂紧了钱袋儿,这在老朱意料之中,他早就想好了对策。

  2004年5月,朱健林不辞而别,翻山越岭,又去了缙云县。在缙云县的大洋镇朱健林打听到一个种茭白的能人,就是这个王军。

  朱健林的朋友王军:我也和他说实话,碰到我他也是碰到一个好人,我说这个茭白做起来,一年可以种起来,可以顶你十年。

  王军在当地是种茭白的高手,老朱琢磨着,怎么把王军请到大漈乡来,为此他说了这样一句大话。

  朱健林:我说你不要小看我,我今天过来也可以代表乡党委政府,农业局委派我过来的,他一听神奇,你那边县党委政府部门重视这个东西?我说你不要小看我们这里,我说你百闻不如一见

  其实,老朱来请王军,乡党委政府根本就不知道。

  朱健林:我当时觉得自己装牛,不装一点,人家看不起你了,如果看不起你,我这个事情就做不成了,这一辈子都会后悔、伤心的。

  更吸引王军的是,当时缙云县田租已经是一千多元一亩,而朱健林说大漈乡田租一亩只有200元。王军跟着朱健林来到了大漈乡,看到这个高山小盆地,王军像发现了新大陆。朱健林先斩后奏,他把王军引荐给了乡政府。

  大漈乡原乡长陈金荣:我当时跟他讲,这个也是激将法,就是说朱健林,你这个产业好是好,但是要用心去种,要学到技术,否则把这个产业种砸,上有老,下有小,我说你对不起大漈乡的老百姓。

  把王军请来种茭白,朱健林是有意让王军做他的技术指导,朱健林自己也物色了80亩地,但租地加买苗等前期投入需要五万多元钱,老朱绕过了妻子借钱开始干。

  朱健林整天忙在地里,只有睡觉才回家,妻子跟他赌气,从不到地里去,转眼半年过去了,这时,老朱的茭白开始上市了,老朱发财的消息也在村里传开了。

  村民:茭白种出来我们去帮他收茭白,割茭白,到田里,看他的茭白很好,价格也很好,就知道他挣钱了。

  村民:他每天都雇二十几个人来帮他,弄茭白,那人们就背后说,可能老朱挣大钱了种茭白。

  村民:因为一斤种起了有多少,他一年下来有多少,就是这样子,把他算一下。

  只听说丈夫发了财,但妻子却不知道挣了多少,等到茭白收完后,一天中午吃饭,朱健林把一个存折神神秘秘地交到了妻子手中。

  妻子:6万还是60万,你看不见有几个零,我是心里想,我一生一世都赚不到这么多钱,他一年就赚到了。

  半年挣了60万,老朱一时间成了大漈乡的传奇人物。

  朱健林:我们有几个亲戚朋友,都这么夸我,他现在是银行了,基本上轰动了景宁县,知道的人都跑到我这里来看。所以我到2005年就顺利的当选茶林村的村主任了。

  在2005年村里换届选举时,朱健林被选为村主任。有人叫他主任,也有人叫他老大,乡里成立了茭白合作社,老朱被推选为理事长,大家都想跟老朱一起致富。

  大漈乡的传统是女人不下田干活,但老朱种茭白发财后,原来不下地干活的女人都开始下田忙活。

  2005年,就在朱健林种茭白的第二年,全乡茭白种植面积猛增到三千多亩。朱健林和妻子的弟弟彭一东,揽下了大漈乡全部茭白的销售任务。大漈乡的气候地理条件种茭白得天独厚,这里产的茭白特点是又大又白。朱健林以为这样的茭白到哪个市场都会抢手,好卖。

  然而,朱健林也没想到,这次他高估了自己。

  2005年9月的一天,在比较了附近十几个批发市场的价格后,朱健林确认了宁波市场的茭白价格最高,一斤2.1元钱。朱健林以1.8元一斤的价格,收购一车茭白。这天傍晚,老朱把茭白拉到了宁波蔬菜批发市场,可一进市场他就傻眼了。

  朱健林:整个市场一眼看去茭白茭白,不得了。

  附近地方的茭白批发商都得知这里价格高,蜂拥而来,一会儿价格就开始跳水。

  朱健林:那小贩子挺厉害的,他们一看货这么多,他们都知道这个东西,运到这里,卸也要卸到这里,你拉出去也没用的。

  价格直线下滑,老朱不知如何是好。

  彭一东:我在这边鼓励他,你不要怕这个东西亏就亏了,处理掉,舍不得处理。

  没有办法,老朱1.8元收购的茭白,0.35元一斤处理掉了。卖完茭白已经快半夜了,一车茭白亏了一万多,老朱辗转难眠,一个人半夜在市场里打转。

  朱健林:后来大概两点多,老彭打电话过来,他说老大怎么样了,我说货卖完了,我还在市场转,他的第一句话不要转了,好好地睡觉,我说你这个傻子,还睡得了觉,我说元两叠的,一百元两叠漂走了,没钱了,还能睡。

  彭一东:我就是没看见他,我就知道他那边已经流眼泪了。

  这是老朱有生以来做得最窝囊的一笔生意。第一车茭白就亏得底朝天,看到乡里漫山遍野地都是茭白,如果继续这么亏下去,几车下来家底就得赔光,老朱开始没日没夜地琢磨。

  朱健林:我是这么想,欠缺的是什么东西呢,只是说自己,市场没走透,所以才吃这个亏,但是我们地方还有一句话,志倒如山,如果你没有勇气了,没有志气了,还怎么做得成成功的事业。

  想来想去,老朱不想再出去卖茭白了,因为拉到外地市场,风险都要自己担。他要另辟奚径,此时他已经有了一个主意。

  两天以后,朱健林又拉了一车茭白去了外面。这次他去了杭州蔬菜批发市场,因为这里的茭白价格不高不低,也不再扎堆,到了市场上,他没有把心思放在卖茭白上,而是盯住一些茭白批发商。

  朱健林:我看到,这个老板我觉得他有实力,那我马上就跟他交流,我说我那里的货怎么好怎么多,因为老板也不信任我,我说这个东西,你不去的开支都我付给你了,有的老板说,这种话我从来没听过,做事有这么硬的,你不信你过来。我电话号码告诉你,我身份证号码告诉你。

  在老朱的游说下,第二天就有经销商跟他来到大漈乡一看究竟。其中就有这个叫杜兴富的人,杜兴富是浙江省很有实力的茭白批发商,销售网络遍及江苏和浙江。而面对这样的大客户,朱健林却不动声色。

  朱健林:他看货的时候,我就关注他的脸色,他关注这个东西,我看已经笑咪咪了,我心里这样想,你肯定想跟我合作。

  朱健林判断时机成熟,自己掌握主动,两人一拍即合。

  杜兴富:我就说,如果别人没有人收,整个大漈乡的我都一个人收也没有问题。

  批发商的引进,大漈乡3000亩茭白的销路问题彻底解决了。到了2011年,已经发展到5000亩,并带动了周边乡镇一万多亩,茭白成了景宁县的特色产业。

  记者:一亩地能赚多少钱,算过吗?

  农户:一亩可以赚六七千元吧。

  农户:现在种茭白,每个家庭有四五万元。

  农户:家家户户都发财了,高兴了,舒服了。

  大漈茭白,以又大又白站稳了江浙市场,特别是嘉兴和上海市场,消费者最喜欢又大又白的茭白。但是这时,朱健林发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这个苗头正愈演愈烈,直接危胁到了大漈乡茭白产业的生存。

  从2010年起,大漈乡举办的茭白节上,设了一个重头戏——评选茭白王。

  然而,这个评选,却引起了收购商杜兴富的不满,因为一些种植户开始片面地追求茭白的个头儿、产量,这严重地损害了他的信誉。

  杜兴富:这是老的,这个再过两天就这样。今天降低也许可以卖得掉,明天降价的话,高等群体销售不了,只能第二级价格去销售,如果再不纠正的话,今天老明天更老,在外地销售成问题,销售不了,这里就不能收购了。

  杜兴福的不满引起了朱健林的重视,茭白太大,变绿,变老,会毁了大漈茭白的声誉。朱健林决定在源头整治,收购环节把住关口。

  朱健林:他自己觉得,我是调皮,能多挣一点钱,我说你不是调皮,你这种是笨会砸了整个大漈的牌子,有事不过第三,我跟你讲了,到第三次还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也辣手一点,多把它扣掉一点,比如说市场价格是5元一斤,我把你全部的货收过来,或者是1元一斤或者是1.5元一斤。

  怎么掌握最准确的收割时间,朱健林把从市场上学会了一招辨别方法教给种植户。

  农户:这种就叫一线白。

  记者:这里露出来一点茭白。

  农户:叫一线白,好像这根茭白,今天割刚刚好,到明天就是这样了,它就会变成垃圾了,老掉了,到市场里去,100斤被除掉20斤你也是不划算的。

  一线白,一招鲜,大漈茭白安然地度过了这次危机。2011年,朱健林带领的合作社销售茭白2400万斤。

  2012年9月17日,景宁县举办了第三届茭白节,会场里特别设了长龙宴,丰收的农民兴高采烈,人们特别感谢带领他们致富的朱健林。

  大漈乡党委书记王庆:朱健林对大漈乡老百姓的带动,整个大漈现在是创业创新精神迸发,老百姓通过创业致富,通过创新来找到自己的致富门路,这个我觉得,这些精神都在我们大漈这块土地上涌动。

  2012年9月17日,记者来到了浙江省景宁县的这个高山小镇,赶上了一场特别的酒宴,三十多桌酒席一字排开,每桌的菜肴都是村民们精心准备的,气氛像过年一样,也引起了当地很多媒体关注。盛大热闹的酒宴上,人们感谢这个叫朱健林的人。

  景宁县农业局局长叶玉琪:我们这里人感恩之心比较强的,都有一种感恩之心因为你带我致富了,丰收了以后就为了感谢朱健林他们,就会请朱健林到他们家吃饭,后来大家相互之间都请,朱健林不可能吃得过来,这家那家都要吃,吃不过来,来不及吃那么长龙宴上大家都会敬朱健林,就在这上面大家代表农民依次感谢他。

  朱健林到底做了什么,人们要这样感谢他呢?记者了解到,朱健林曾是镇里做杀猪卖肉生意的普通农民。在2004年,他突然做了一件让人费解的事情。

  朱健林:他们都说我是神经,他们说,哎呀,你这个人我们不知道怎么讲,这么倔,我们劝你是为了你好,后来我送他们一句话,我说今年是我疯,如果我这个东西,我估计90%,你们也会跟我疯。

  朱健林的妻子:他自己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阻挡不了的。

  朱健林的朋友王军:‘他这个人胆量就是这样,和我一样,我做半途会歇掉,他是一直往前。

  因为一次发现,朱健林不顾阻挠,第一个引进了当地没人种过的东西。这让原本卖猪肉的朱健林在一夜之间发了财,而那些说他是疯子的村民也紧跟着疯了起来,就是当地那些传统上从不下地干活的妇女也都到田里忙了起来,形成了一个产业,那么,朱健林到底干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带出了一个特色产业的呢?

  朱健林原来在老家大漈乡市场里卖猪肉,妻子经营着一个早餐店,两口子生意不大,但是衣食无忧。卖猪肉的朱健林,经常要翻山越岭到外地收购毛猪,2004年4月,朱健林收购毛猪回来,突然要改行种地,妻子一听就火了。

  妻子:当时就是要他不要回家,饭也不要吃,睡觉也不要到我这里来睡。

  朱健林:我老婆说,你神经了,因为她也很忙了,她就一句话,她说你神经啦?

  妻子不理解,日子过得好好的,干嘛要瞎折腾!

  朱健林:她是只知道我杀猪,一天也能赚到七八十块钱,五六十块钱,她觉得这个事情又稳,天天坐在家里,当时我这么想,如果不搞这个产业,永远是穷。

  卖了20年猪肉的朱健林要干什么产业呢?原来,朱健林到两百公里外的缙云县收购毛猪时,一种田里长的东西吸引了他。

  朱健林:这个东西玉米不像玉米,稻谷又不像稻谷,不知道什么东西。我问那些农户,兄弟,这是什么东西?你都不认识啊?他们同行笑咪咪地,这是茭白嘛。

  这就是茭白,茭白是江浙一带长在水里的一种蔬菜。

  朱健林:有些人叫水中人参,有些人称为是美人腿也有,有些称这是水果茭白也有,我吃给你们看,这个很好吃的,很鲜。

  茭白可以鲜吃,也可以做菜,在南方很常见,朱健林吃过茭白,但他还从没见过长在地里的茭白。他又打听到,平原地区的茭白一年两季,而高山地区一年产一季,但是质量好,上市时间正好在平原的空档期,价格高,老朱感到自己的发财之日来了。

  朱健林想租地种菜,而且要种几十亩,妻子听了坚决不同意,而且说,如果种菜,家里一分钱不拿。

  妻子反对老朱种茭白是有原因的。大漈乡是个高山盆地,平均海拔一千多米,这里很早就有人琢磨过发展高山蔬菜,但都没成功。

  大漈乡农技站站长刘成益:高山蔬菜大棚蔬菜也种了很多,像茄子黄瓜四季豆,还有小尖椒之类,市场价格也不怎么好那时候,一下子高一下子低,而且我们这里的交通也不好,一下子运不出去就烂掉了。

  妻子是怕老朱再重蹈覆辙,赔了家底。老朱要种茭白,一没技术,二没钱,妻子觉得他折腾几天就会老实地回家卖猪肉。但是她这次又低估了老朱。

  朱健林:我自己心里这么想,老婆,你不要这么讨厌我,为什么,我总有一天,你要佩服我。

  妻子捂紧了钱袋儿,这在老朱意料之中,他早就想好了对策。

  2004年5月,朱健林不辞而别,翻山越岭,又去了缙云县。在缙云县的大洋镇朱健林打听到一个种茭白的能人,就是这个王军。

  朱健林的朋友王军:我也和他说实话,碰到我他也是碰到一个好人,我说这个茭白做起来,一年可以种起来,可以顶你十年。

  王军在当地是种茭白的高手,老朱琢磨着,怎么把王军请到大漈乡来,为此他说了这样一句大话。

  朱健林:我说你不要小看我,我今天过来也可以代表乡党委政府,农业局委派我过来的,他一听神奇,你那边县党委政府部门重视这个东西?我说你不要小看我们这里,我说你百闻不如一见

  其实,老朱来请王军,乡党委政府根本就不知道。

  朱健林:我当时觉得自己装牛,不装一点,人家看不起你了,如果看不起你,我这个事情就做不成了,这一辈子都会后悔、伤心的。

  更吸引王军的是,当时缙云县田租已经是一千多元一亩,而朱健林说大漈乡田租一亩只有200元。王军跟着朱健林来到了大漈乡,看到这个高山小盆地,王军像发现了新大陆。朱健林先斩后奏,他把王军引荐给了乡政府。

  大漈乡原乡长陈金荣:我当时跟他讲,这个也是激将法,就是说朱健林,你这个产业好是好,但是要用心去种,要学到技术,否则把这个产业种砸,上有老,下有小,我说你对不起大漈乡的老百姓。

  把王军请来种茭白,朱健林是有意让王军做他的技术指导,朱健林自己也物色了80亩地,但租地加买苗等前期投入需要五万多元钱,老朱绕过了妻子借钱开始干。

  朱健林整天忙在地里,只有睡觉才回家,妻子跟他赌气,从不到地里去,转眼半年过去了,这时,老朱的茭白开始上市了,老朱发财的消息也在村里传开了。

  村民:茭白种出来我们去帮他收茭白,割茭白,到田里,看他的茭白很好,价格也很好,就知道他挣钱了。

  村民:他每天都雇二十几个人来帮他,弄茭白,那人们就背后说,可能老朱挣大钱了种茭白。

  村民:因为一斤种起了有多少,他一年下来有多少,就是这样子,把他算一下。

  只听说丈夫发了财,但妻子却不知道挣了多少,等到茭白收完后,一天中午吃饭,朱健林把一个存折神神秘秘地交到了妻子手中。

  妻子:6万还是60万,你看不见有几个零,我是心里想,我一生一世都赚不到这么多钱,他一年就赚到了。

  半年挣了60万,老朱一时间成了大漈乡的传奇人物。

  朱健林:我们有几个亲戚朋友,都这么夸我,他现在是银行了,基本上轰动了景宁县,知道的人都跑到我这里来看。所以我到2005年就顺利的当选茶林村的村主任了。

  在2005年村里换届选举时,朱健林被选为村主任。有人叫他主任,也有人叫他老大,乡里成立了茭白合作社,老朱被推选为理事长,大家都想跟老朱一起致富。

  大漈乡的传统是女人不下田干活,但老朱种茭白发财后,原来不下地干活的女人都开始下田忙活。

  2005年,就在朱健林种茭白的第二年,全乡茭白种植面积猛增到三千多亩。朱健林和妻子的弟弟彭一东,揽下了大漈乡全部茭白的销售任务。大漈乡的气候地理条件种茭白得天独厚,这里产的茭白特点是又大又白。朱健林以为这样的茭白到哪个市场都会抢手,好卖。

  然而,朱健林也没想到,这次他高估了自己。

  2005年9月的一天,在比较了附近十几个批发市场的价格后,朱健林确认了宁波市场的茭白价格最高,一斤2.1元钱。朱健林以1.8元一斤的价格,收购一车茭白。这天傍晚,老朱把茭白拉到了宁波蔬菜批发市场,可一进市场他就傻眼了。

  朱健林:整个市场一眼看去茭白茭白,不得了。

  附近地方的茭白批发商都得知这里价格高,蜂拥而来,一会儿价格就开始跳水。

  朱健林:那小贩子挺厉害的,他们一看货这么多,他们都知道这个东西,运到这里,卸也要卸到这里,你拉出去也没用的。

  价格直线下滑,老朱不知如何是好。

  彭一东:我在这边鼓励他,你不要怕这个东西亏就亏了,处理掉,舍不得处理。

  没有办法,老朱1.8元收购的茭白,0.35元一斤处理掉了。卖完茭白已经快半夜了,一车茭白亏了一万多,老朱辗转难眠,一个人半夜在市场里打转。

  朱健林:后来大概两点多,老彭打电话过来,他说老大怎么样了,我说货卖完了,我还在市场转,他的第一句话不要转了,好好地睡觉,我说你这个傻子,还睡得了觉,我说元两叠的,一百元两叠漂走了,没钱了,还能睡。

  彭一东:我就是没看见他,我就知道他那边已经流眼泪了。

  这是老朱有生以来做得最窝囊的一笔生意。第一车茭白就亏得底朝天,看到乡里漫山遍野地都是茭白,如果继续这么亏下去,几车下来家底就得赔光,老朱开始没日没夜地琢磨。

  朱健林:我是这么想,欠缺的是什么东西呢,只是说自己,市场没走透,所以才吃这个亏,但是我们地方还有一句话,志倒如山,如果你没有勇气了,没有志气了,还怎么做得成成功的事业。

  想来想去,老朱不想再出去卖茭白了,因为拉到外地市场,风险都要自己担。他要另辟奚径,此时他已经有了一个主意。

  两天以后,朱健林又拉了一车茭白去了外面。这次他去了杭州蔬菜批发市场,因为这里的茭白价格不高不低,也不再扎堆,到了市场上,他没有把心思放在卖茭白上,而是盯住一些茭白批发商。

  朱健林:我看到,这个老板我觉得他有实力,那我马上就跟他交流,我说我那里的货怎么好怎么多,因为老板也不信任我,我说这个东西,你不去的开支都我付给你了,有的老板说,这种话我从来没听过,做事有这么硬的,你不信你过来。我电话号码告诉你,我身份证号码告诉你。

  在老朱的游说下,第二天就有经销商跟他来到大漈乡一看究竟。其中就有这个叫杜兴富的人,杜兴富是浙江省很有实力的茭白批发商,销售网络遍及江苏和浙江。而面对这样的大客户,朱健林却不动声色。

  朱健林:他看货的时候,我就关注他的脸色,他关注这个东西,我看已经笑咪咪了,我心里这样想,你肯定想跟我合作。

  朱健林判断时机成熟,自己掌握主动,两人一拍即合。

  杜兴富:我就说,如果别人没有人收,整个大漈乡的我都一个人收也没有问题。

  批发商的引进,大漈乡3000亩茭白的销路问题彻底解决了。到了2011年,已经发展到5000亩,并带动了周边乡镇一万多亩,茭白成了景宁县的特色产业。

  记者:一亩地能赚多少钱,算过吗?

  农户:一亩可以赚六七千元吧。

  农户:现在种茭白,每个家庭有四五万元。

  农户:家家户户都发财了,高兴了,舒服了。

  大漈茭白,以又大又白站稳了江浙市场,特别是嘉兴和上海市场,消费者最喜欢又大又白的茭白。但是这时,朱健林发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这个苗头正愈演愈烈,直接危胁到了大漈乡茭白产业的生存。

  从2010年起,大漈乡举办的茭白节上,设了一个重头戏——评选茭白王。

  然而,这个评选,却引起了收购商杜兴富的不满,因为一些种植户开始片面地追求茭白的个头儿、产量,这严重地损害了他的信誉。

  杜兴富:这是老的,这个再过两天就这样。今天降低也许可以卖得掉,明天降价的话,高等群体销售不了,只能第二级价格去销售,如果再不纠正的话,今天老明天更老,在外地销售成问题,销售不了,这里就不能收购了。

  杜兴福的不满引起了朱健林的重视,茭白太大,变绿,变老,会毁了大漈茭白的声誉。朱健林决定在源头整治,收购环节把住关口。

  朱健林:他自己觉得,我是调皮,能多挣一点钱,我说你不是调皮,你这种是笨会砸了整个大漈的牌子,有事不过第三,我跟你讲了,到第三次还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也辣手一点,多把它扣掉一点,比如说市场价格是5元一斤,我把你全部的货收过来,或者是1元一斤或者是1.5元一斤。

  怎么掌握最准确的收割时间,朱健林把从市场上学会了一招辨别方法教给种植户。

  农户:这种就叫一线白。

  记者:这里露出来一点茭白。

  农户:叫一线白,好像这根茭白,今天割刚刚好,到明天就是这样了,它就会变成垃圾了,老掉了,到市场里去,100斤被除掉20斤你也是不划算的。

  一线白,一招鲜,大漈茭白安然地度过了这次危机。2011年,朱健林带领的合作社销售茭白2400万斤。

  2012年9月17日,景宁县举办了第三届茭白节,会场里特别设了长龙宴,丰收的农民兴高采烈,人们特别感谢带领他们致富的朱健林。

  大漈乡党委书记王庆:朱健林对大漈乡老百姓的带动,整个大漈现在是创业创新精神迸发,老百姓通过创业致富,通过创新来找到自己的致富门路,这个我觉得,这些精神都在我们大漈这块土地上涌动。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朱健林 空手 打造

客户服务

联系人:柴晓丽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yao@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