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艾农邦农业食品投融资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资网 > 农资信息 > 种子 > 正文

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发展状况如何?

2014-12-03 08:41:28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加入艾格农业|获取免费农业数据
分享到:

  中国是世界的农业生产国,也是的种子需求国之一,每年种子总用量约在125亿公斤左右,其中商品化种子约50亿公斤,市场总规模超过500亿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总规模的20%。中国种子市场化时间不长,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发展较快,种子企业规模和行业市场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行业集中度低、育种研发能力弱、商品化比例低、法规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但竞争力不强,行业集仍然中度低。行业内拥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公司最多时有8700多家,目前有所减少但仍有超过6000家,但的公司市场份额不到5%,行业前十名集中度CR10不到20%,行业过于分散,集中度低。大多数公司经营规模小,没有市场竞争力,拥有育繁推一体化实力的公司不到100家,绝大多数公司没有品种权,只是“代繁”或者“经销”公司。

  行业内公司过多会导致市场混乱,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11年颁布的新版《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就大幅提高了资本、人才方面的准入门槛,新政策也支持和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未来种子行业的经营将逐渐趋向于规模化、集中化。

  企业育种研发能力不足,缺乏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育种研发都是由国家出资、科研单位育种,种子公司只负责销售,因此虽然市场化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公司仍然缺乏自主研发的积极性,研发投入不足,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在5%以下,远低于国外10%的先进水平。而科研单位主导的育种存在着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分工合作、研发成果产业产业转化率低等问题。

  目前大部分公司的经营模式都是购买“品种经营权”,真正有育种研发能力的极少。比如目前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玉米种子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等,都不是参与品种推广的公司自己育成的品种。而即使有研发能力的公司,也由于种质资源、育种方法、育种人才等各方面的限制,育种水平不高,周期长,效率低。良种商品化率低,定价机制不合理。目前中国良种商品化率还不到50%,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棉花、油菜等品种较高,而常规水稻、麦、大豆、蔬菜等商品化率比较低,一方面是农民的种植习惯和思维转变较慢,很多人还愿意自留种。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加工、包衣、包装等方面比较差,大量粗制滥造的种子在市场上流通,不利于农户合理地选择购买和使用种子。此外,种子价格整体偏低,也是由于大量低价低质的种子存在和套牌、倒卖种子的行为泛滥,导致高质量的种子卖不上高价格,严重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研发积极性。目前国内玉米、水稻等杂交种子的种粮比大概在1:8-15左右,而小麦等非杂交种子则更低,远低于美国1:20-30的比例,种子费用在种植总成本中的比例仅有6%,与种子对农作物增产高达40%的贡献率严重不匹配。

中国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部分来源于互联网转载,所述内容观点、版权及图片内容与艾格农业无关,如其他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积极配合并协助删除处理!
本文标签: 蔬菜种子 行业发展 中国

客户服务

联系人:傅真真
电 话:8610 64402213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zhenzhen.fu@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