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www.agrisns.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粮油网 > 粮油信息 > 面粉 > 正文

2014年中国小麦(面粉)产业报告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加入艾格农业|获取免费农业数据
分享到:

    由于小麦与面粉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导致价格的传导失效,面粉加工企业的生存环境趋于艰难。在新格局下,麦面产业链的市场主体要有新思路,麦面产业链市场主体机遇与风险并存,产业整合中趋于规模化、专业化;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谋划企业的发展,产业链市场主体将由以往的“竞争”关系转换为“竞合”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转变为“决定”作用,农业“十三五”规划研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以解决收储带来的价格倒挂、粮食进口量高等问题,这将对国内粮食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政策定调粮食市场化,将使得国内小麦市场“政策市”与面粉市场“市场市”导致的畸形价格传导机制逐步理顺,“麦强面弱”格局也将逐步消退,新格局下麦面产业链市场主体机遇与风险并存,产业整合趋于规模化、专业化。
 
    产业现状:“政策市”与“市场市”交织  产业链畸形致“麦强面弱”
 
    人口基数大及消费结构升级国内粮食安全尤显重要
 
    中国拥有世界21%的人口,却只有世界9%的耕地,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受到国内人口增长、城镇化、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以及粮食用途多元化及其工业用粮增多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需求将长期保持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内人口增长速度虽然缓慢,但人口总量仍然在不断地扩大,新增人口需要消费更多的粮食。目前国内正处在快速城镇化阶段,城镇每年新增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这意味着有一部分人不但不生产粮食反而要消费粮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差异决定了进城居民将消费更多的粮食。每年大约1000万~2000万人进入城镇成为常住人口,食物消费结构势必发生变化。
 
    由于人口增加导致粮食需求刚性上升;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由粮食生产者变为粮食消费者,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即口粮消费减少、肉蛋奶消费增加,粮食消费量快速增长。国内粮食消费总量持续上升,粮食增产幅度赶不上消费增长的速度,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过去10年,中国人均农业产出增速达到3%的年增长率,比全球1.7%的增长率高出近一倍。
 
    然而,粮食不仅没有出现明显过剩,粮食的进口依存度10年间却从6.2%增长到12.9%,翻了一番。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秘书处和经合组织联合编写的《2013-2022年农业展望》预测,未来10年中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将略快于产量增长,消费量年均增速将比产量增速高0.3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人口署估计,我国人口在未来20年内将增长至14.5亿左右。
 
    小麦“政策市”影响凸显价格形成机制面临挑战
 
    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以前国内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4.5亿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6%~27%;2000年以后播种面积明显减少,2004年降到1978年以来的最低值,比最高的1991年下降了30%,近几年逐渐增加到3.6亿多亩。20年间小麦播种面积约减少20%,在粮食播种面积中的份额约减少5个百分点。近10多年来,国内小麦产量趋势比较平稳,变化不大,基本上保持在9000万~12000万吨之间,常年产量占到粮食总产的22%左右。
 
    2004年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小麦生产的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小麦良种补贴、小麦收购保护价等,使小麦产量逐渐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2004~2013年,小麦总产从9195万吨增加到12193万吨,增产2998万吨。2006~2013年小麦产量连续超过1亿吨。
 
    自2006年国内主产区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以来,2006~2014年,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6个小麦主产区启动托市收购政策,累计收购托市小麦数量约2.32亿吨,约占其间小麦产量的22.29%;其中河南地区托市小麦收购总量约1.17亿吨,安徽地区约4200万吨,江苏地区3700多万吨,山东地区1450多万吨,河北地区近1300万吨,湖北地区约900万吨。国内主产区三等白小麦托市收购价格2006年为0.72元/斤,到2014年上提至1.18元/斤,上提幅度达55.56%。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确保农业农村发展、确保粮食安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内粮价支持政策的延续及政策效应的累积,通过财富效应、保险效应、预期效应等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显著提高。
 
    国内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实施近10年来,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产量“十连增”、增强粮食市场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托市收购政策的支持下,国内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粮价调控空间逐渐收窄,政策效应也在递减。随着托市收购价格的持续提高,国内粮食价格已远远高于国际粮食价格,使国内成为全球粮食市场的价格高地。与此同时,国内粮食市场形成了浓厚的“政策市”氛围,导致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严重扭曲,国内外粮价严重倒挂,进口压力日益加大。
 
    国家调控陷入“国内增产-国家增储-进口增加-国家再增储”的恶性循环,既增加了财政负担,也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当粮食市场价格背离市场逻辑,导致形成一边是储备粮和政策粮收购量为近年最高,储存压力增大,另一边是加工企业亏损加剧、逐步停产的怪现象。表面上看,国内粮食企业受进口因素冲击生产经营难继,但我们必须看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是在自己。我们的市场结构布局不合理:多、松、散、乱——过于粗放,政策干预市场过多,改变了市场固有的规律。粮食市场价格走势已严重脱离市场规律,整个粮食产业链价格运行机制不畅。
 
    加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区域集中度高、产业集聚度低
 
    国内面粉行业自市场化以来,由于民营、外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的进入,以及国有面粉加工企业的改制,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并完善起来,现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体系。
 
    近年来国内面粉加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不断建厂扩大产能,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尚未被淘汰出市场,国内面粉加工行业产能仍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放缓,2013年末全社会加工企业年加工小麦能力2.385亿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9亿吨,小企业1938万吨。
 
    卫生部等部门发布公告,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剂)、过氧化钙,终结了持续近10年的面粉增白剂争议。随着国内小麦品种改良和面粉加工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禁白令”不会对面粉行业造成太大冲击,但部分技术水准低下的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因无法再用面粉增白剂掩饰产品质量缺陷,逐步被市场淘汰。国内众多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仍停留在“以购定产,以产定销”的层面,抗风险能力较弱。
 
    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2010年国内小麦粉产量为10118.4万吨,同比增长16.37%;2011年为11677.7万吨,同比增长15.41%;2012年为12676万吨,同比增长8.55%;2013年达到13204.6万吨,同比增速放缓为4.17%。
 
    面粉加工企业在小麦主产区区域集中情况明显,尤其是以河南、山东、江苏、河北以及江苏为代表的黄淮海小麦产区,2013年上述地区小麦粉产量为10875.9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82.36%;2014年1~7月小麦粉产量为6335.7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81.98%。
 
    2013年国内小麦粉前4位省市的集中度CR4为75.60%,2012年为75.00%,2011年为74.02%,这说明我国小麦粉市场的前4位省市集中度有所增加,前4位省市的区域竞争力增强。但从产业集中度来看,像五得利这样的行业老大,截至目前产能已扩张至日处理小麦3万吨,“五得利”面粉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市场覆盖率达到97.6%。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监测,“五得利”牌面粉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9.29%,凸显出国内面粉产业集中度很低。
 
    国内面粉加工行业面临行业内产品结构仍相对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低的状况。目前国内面粉消费仍主要为挂面、馒头和饺子等,这一层面的面粉主要是价格竞争,食品专用面粉的产量不到面粉总量的20%。
 
    国内小麦产量的90%左右加工成面粉,然后加工成各类食品;焙烤工业制品包括面包、饼干、糕点等面粉用量约占6.8%;方便面面粉用量约占4.5%;挂面面粉用量约占4.0%;速冻食品面粉用量约占4.0%;餐饮业面粉用量约占1.2%;而馒头、包子、水饺等主食食品面粉用量约占70%。
 
    产业主体:粮食流通企业散乱杂加工企业同质化严重
 
    粮食流通企业散乱杂政策依赖度高
 
    改革开放36年以来,国内各地粮食供求平衡形势发生重要变化,造成区域矛盾和品种矛盾日益突出。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粮食生产以南方长江流域为主,粮食增产主要依靠稻谷,粮食产销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南粮北调,以满足口粮需求。80年代以后至今,南方粮食生产在国内的比重下降,北方粮食呈增长趋势,国内粮食重心逐步北移,同时中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重提高,东北地区和黄淮地区共同形成了国内粮食增长中心,粮食的增长主要靠小麦和玉米。稳定调出粮食的省份大减,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安徽、江西。
 
    截至2013年底,国内拥有各类粮食仓储企业1.9万个,仓容总量超过3亿吨,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00倍;基本形成了以大连北良港、
 
    广东新沙港、上海民生港、浙江舟山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心库为节点,以遍布全国的粮食收纳库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由于国内粮食市场带有明显的政策市,这也导致流通企业经营方式单一、政策依赖度高。“流通成本高、流通环节多、流通效率低下”成为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产业链的两端呈现单体规模扩大、行业集中度提高态势。截至2011年底,全国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达到8.6万家,还有不计其数的粮食经纪人,高度分散的粮食市场主体,与社会化大生产极不适应。国内土地流转进程的推进以及土地确权,使得家庭农场以及以家庭农场为单元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以往的售粮方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粮食流通企业粮源收购难度加大,议价能力下降;下游加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也使得粮食流通企业售粮的议价权明显下降。
 
    国内粮食流通企业经营生存的压力加大,粮食流通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以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坐站收粮、坐库守粮“吃政策饭”的经营方式难以生存。粮食流通企业间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以往分散经营方式面临的市场经营风险加大;面粉加工企业的行业整合使得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陆续倒闭,粮食流通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加大。国内粮食市场化格局的推进使得粮食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加大,粮食流通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营难度加大。以往的单纯依靠政策市,以及夹缝中获取价差的市场贸易方式风险加大,流通企业靠价格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方式越来越行不通。

 

上一页 | 下一页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小麦 面粉 中国

客户服务

联系人:柴晓丽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yao@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