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粮油网 > 粮油信息 > 大米 > 正文

专家:适度提高粮食价格的条件已具备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分享到:

   针对粮价上涨的恐慌心理,拿出两组数字作一比较。2012年12月粮食价格上涨4.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2个百分点;2013年5月粮食价格上涨5.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纵观近年来的粮价在食品类价格指数的比重比较稳定,拉动CPI始终处在0.12——0.15之间,不及蔬菜和猪肉,更不及居住类价格指数的蹿升幅度。
  粮价是百价之基,这一断语应该打上问号了,有两个证据可以佐证,近5年来,人工工资数倍上涨,物流成本也在翻番,其实粮价上涨幅度小的可怜,有数字显示,尽管国家一再提高小麦、玉米、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2007年小麦玉米、稻谷平均最低收购价仅是10年前价格水平的80%,1997年国内小麦、稻谷的价格就已经达到了2000元/吨的水平,近两年三大粮食品种才接近15年前的价格水平。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粮价和菜价一有风吹草动,恐慌心理作祟,立马招来非议,其实一斤小麦不值一瓶矿泉水的价值或产出效率,菜农和粮农没有获取农产品增值部分的1/3。目前的低粮价和消费者尚能接受的菜价,并不能真实反映价值,在价值这条坐标上下波动,也是价格回归价值的正常现象,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违背市场规律搞一些无谓的劳民伤财的多余的调控措施。
  把CPI上涨归咎于粮价,有失公允,也是对农业粮食生产的不公正或说是偏见,在城镇化的今天,再也不能对对种粮农民的“盘剥”了,农业反哺工业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必须对农业加以保护和回馈、补偿。
  中国人民大学郑风田老师发表博文,蔬菜十问。他说近年来菜价屡现暴涨暴跌,生产者、消费者两头都叫,如何才能变“两头叫”为“两头笑”?笔者认为很难,在目前粮食和蔬菜这种流通体制下,在政府和市场没有完全厘清关系的前提下,市场和政府两种调控手段把握的力度和分寸始终影响粮价和蔬菜价格。
  流通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过的途径。流通渠道不畅由来已久,突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中间环节太多,中梗阻严重,“强取豪夺”或中间商盘剥“扒皮”现象,时时发生,成本骤增,农民只是获得初始价格,最终消费成本负担还转嫁到城镇消费者身上,形成农民哀声载道,赔钱种粮种菜,城镇消费群体成为冤大头,无奈接受一轮轮的涨与停。
  再加上近5年来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价格接近成本的临界点,农民增收乏力,继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生产的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粮食等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更低,散兵游勇出击、投机扎堆现象依然长期存在,流通环节收购主体单纯强调多元化,良莠不齐,诚信缺失严重,热钱涌动,抬价抢购低价争购屡屡出现。
  更让人担忧的是,忽视或不重视粮食生产的现象比比皆是,基层或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或积极性异常高涨,销区依赖产区,地方倚重中央,占用农田或良田随处可见,占补平衡真实情况值得商榷,粮食产量数字真实性值得调研。
  粮食安全系数偏低,应急供应的载体缺失,缺少保障手段或调控措施,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分龙治水,资源配置打架或扯皮现象存在,过分倚重中央储备企业,地方重农抓粮搞储备,保安全的积极性不高。
  在粮食流通环节,出现物流成本太高,中间环节过多,利润空间过大。由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和生产往往不衔接,信息不对称,表现就是大蒜、生姜、大葱等一出出“闹剧”,不是过山车,就是烂贱不值,烂掉倒掉比比皆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仍然没有发育全的大市场,庄稼不收年年种现象,组成了流通产业的基本状况,在县域经济中尤为突出。
  尽管有农村经合组织或经纪人,有农产品批发市场,但是不规范运作,收费高滥收费者有,唯利是图者有,掉钱眼者有,设身处地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淡漠。有形市场建设往往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规划、前瞻性,缺乏对产销的分析和物流可行性的研究,经常发生有市无场、有场无市或树倒猴孙散的咄咄怪事。
  事关民生的馒头、早餐、连锁快餐工程等主食社会化生产供应程度低,曾出现一个馒头纳重税的怪异现象,政出多门,不知道哪家来承担此项任务,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而且馒头规模化生产厂家还面临税收的问题。蔬菜、肉蛋奶、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直销缺乏体制机制支持,抓一阵紧一阵,一阵风一阵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产量、价格忽高忽低,产销信息失真或不对称,农民受害,影响居民放心消费。
  国务院始终高度关注流通产业,降低流通成本的政策措施力度很大,重点是贯彻到实处,首要进行流通体制的改革,明确国务院和省级政府的责任,划分部门的职责范围,国家粮食局就是要承担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之责,把中储粮等央企的业务划入国家粮食局的管理范畴,不再搞两个“粮食局”。农业、商务部门就是要对蔬菜、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负责,既管产也管销,不能政出多门,数出多门,都管都不管,管理缺位或越俎代庖。
  进一步厘清流通产业的优惠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方案,把惠农强农富农政策落实和刺激消费一并进行,规范农村合作社或经纪人队伍,打击坑农害农行为,让生产者得到足够多的收益,并且在之后的环节增值中返利于农、“二次分配”。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要走市场化的路子,鼓励民间资本搞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一视同仁,共建共管,依法规范运作。
  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市场和消费者,要真正从从订单生产抓起,形成生产——收购——初次加工——再加工——消费市场的产业链条,这方面各级政府的行政手段必不可少,由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共同运作,政府行为和市场化运行并行不悖。
  在结束本文时,想起讲得最多的一句话,粮价菜价涨点并不可怕,只要可视可控可调即可,关键是是从生产和流通体制改革抓起,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都归于零。必须摒弃无粮论,摒弃依靠国外的滥调,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较大幅度提高粮价,找准市场和调控的契合点。

来源:新浪博客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专家 适度 提高

客户服务

联系人:柴晓丽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yao@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