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艾农邦农业食品投融资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粮油网 > 粮油信息 > 玉米 > 正文

瞄准突破性玉米新品种 甘肃产学研界“组团”创新

2021-12-02 09:22:19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请关注艾格农业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分享到:

  在近日召开的甘肃省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座谈会上,甘肃省副省长张世珍提出组建创新联合体,组织省内外玉米制种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中下游企业创新资源,实现玉米种质资源原始创新重大突破,产出一批突破性玉米新品种,推动河西国家玉米育繁制种基地振兴,守护好农业“芯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玉米又是我国产量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作物,还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发展玉米生产,种子是基础。

  甘肃省具有建成高水平现代玉米制种基地的科技支撑、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甘肃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农业区,常年气候干燥,降雨量小,昼夜温差较大,气候条件独特,非常适宜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位于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和中部的沿黄灌区,具有优越的灌溉条件,适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玉米制种基地。”张世珍表示,经过多年努力,甘肃省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数据显示,甘肃省2020年玉米制种面积129.6万亩,产种5.46亿公斤,分别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5.6%和59.7%。其中,90%销往黄淮海、东北等26个省份,保障了全国5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

  发展玉米制种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但制约因素也比较突出,比如,还存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相对滞后、种质创新和育种技术相对薄弱、企业竞争力不强,育种创新能力较低、土壤质量下降严重、生产环境隐患多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制约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玉米遗传育种学家戴景瑞认为,要旗帜鲜明地开展种业联合攻关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引领的产学研一体化新机制。

  长期担任着甘肃省内首个种子行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敦煌种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首席专家戴景瑞,见证了敦煌种业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对于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学研融合体系的创新能力充满信心。

  通过前期大量论证,甘肃省认真梳理制约甘肃玉米制种发展的产业问题、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整合优势创新资源集中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合作,提出了构建以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敦煌种业)为牵头单位的创新联合体。

  同时,联合体聚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张掖金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敦煌先锋良种有限公司、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企业,为联合体开展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基础。

  “组建联合体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支撑甘肃省乡村振兴的重大玉米新品种。”张世珍说。

 

  到2023年,甘肃省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机制健全、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显著增强,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领军性创新企业,形成以育种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企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育种体系与品种测试体系,基本建成与现代种业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制种繁种基地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显著提升甘肃省种业在全国的位势。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部分来源于互联网转载,所述内容观点、版权及图片内容与艾格农业无关,如其他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积极配合并协助删除处理!
本文标签: 产学研 甘肃 突破性

客户服务

联系人:祝娅  王晨
电 话:8610 64402118  64402118-822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chen.wang@boabc.com  info@boabc.com
 
农业报告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