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www.agrisns.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粮油网 > 粮油信息 > 面粉 > 正文

国家粮食资金不容侵蚀!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分享到:

    据报道,近期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查出部分干部职工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等系列案件,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

  这一系列骗取国家粮食资金的案件让人触目惊心。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作为一个省级分公司,涉及贪腐的就有110人之多,其中5人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10人超过500万元,涉案人数之多,涉案金额之高,手段之隐蔽,为该领域历史所罕见,暴露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及中储粮系统在管理、监督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训深刻。

  这一系列腐败案件为什么会发生?笔者认为,首先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制度设计不完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是河南省具体执行国家“托市粮”收购的唯一央企,按惯例,每年收购新粮前,粮库要卖陈粮,腾出库容收储新粮。一些粮库负责人与粮商串通,由粮商办理购买陈粮手续,实质上并非真买;“托市粮”收购时,粮库伪造收购农民粮食的单据。这样,粮库的陈粮原地未动,“托市粮”也没有收购,账目报表上一出一进,粮库赚到了国家每吨166元的手续费和巨额粮食差价补贴。一边是农民为卖粮难着急,一边是陈粮在粮库“转圈”,粮库骗取了巨额国家粮食资金,农民没有得到相应补贴,国家的惠农富农政策在这些利欲熏心的犯罪分子操纵下变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按照中储粮河南分公司2009年、2010年账面显示,当年从农民手中收购了全省80%以上的粮食,而实际收购量不到50%,未按照最低价收购的粮食数量如此巨大,却没有被及时发现,值得深思。农民是弱势群体,支农扶农政策要发挥积极作用,落实到农民身上,不仅要看钱有没有花出去,更重要的是要有落实机制和核查机制,要有健全的政策执行效果评价和反馈机制,才能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才能达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的。

  其次,对相关企业“一把手”监督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善,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发生系列腐败案件的重要原因。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担任分公司总经理长达12年,受贿贪污1407.9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上行下效,案件涉及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干部员工81人中,粮库主任和财务人员占九成,几乎全都是家族犯罪、关联犯罪的窝案串案。机构设置上先天不足,内控机制形同虚设、管理混乱,使得“硕鼠”在“托市粮”收储和储备粮轮换销售、建库收库、亏库涨库等环节都找到了大量可乘之机,国家粮库成了“硕鼠”的“家天下”,教训惨痛。要筑起国家粮食资金的安全“防火堤”,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架构,从体制和机制上杜绝漏洞和弊端。

  第三,这一系列案件也暴露了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外部监督缺失的问题。中储粮实行垂直管理,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对中粮储河南分公司并没有日常监管的权力。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作为资金密集型央企,业务相关银行本应监督粮食资金使用,但实际上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河南省检察院在查办该系列案件后所做的检察建议中建议,将中储粮总公司一家监管,改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储粮总公司共同监管,地方相关职能部门也参与监管,并可实行片区巡视管理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这一建议十分中肯,应尽快加以采纳并落到实处。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相关企业、有关方面要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列腐败案件中吸取教训,研究改革粮库管理体制,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不给“硕鼠”以可乘之机,让国家粮食资金每一分钱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国家粮食 资金 不容

客户服务

联系人:柴晓丽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yao@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