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艾农邦农业食品投融资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粮油网 > 粮油信息 > 粮食 > 正文

东北粮市为何没“火”起来

2010-08-07 13:44:30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加入艾格农业|获取免费农业数据
分享到: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包括较大幅度提高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在内的6项强农惠农新政,其中,按照粳稻每市斤0.92元、玉米每市斤0.75元的价格实行国家临时收储;按照每市斤1.85元的价格挂牌收购中央储备大豆;加强“北粮南运”的运输协调,继续实行粳稻(大米)入关运费补贴政策,鼓励销区企业积极到东北地区采购稻米等一揽子提振东北粮市的举措引人关注。当日,农产品期货市场全线飘红,然而现货市场却并没有“火”起来,这其中原因何在?

  综合各方分析,主要原因不外乎三条。其一,国家收储价格虽然相比往年有所提高,如玉米收储价格就由1400~1440元/吨提高到了1500元/吨,但相对于现在东北内蒙古地区的平均收购价格1490元/吨来说,这一价格并不高。其二,国家临时收储资金还没有到位,收储企业还没有入市。其三,市场对国家公布的收储数量比较失望。以大豆为例,国家临时收储的大豆数量是150万吨,相对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的今年中国大豆产量1750万吨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大豆的收购需要加工企业去完成。然而对使用国产大豆的压榨企业来说,只有比进口大豆成本价低400元/吨时,利用国产大豆榨油才有利可图。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下半年国际市场主要粮食的价格下降幅度超过50%,进口大豆价格连续创下新低。目前,11月船期的进口大豆成本仅为3200元/吨左右,远远低于3700元/吨的国家临时收储价格。因此,市场普遍认为,大豆加工企业不会冒着亏损的风险入市收购。

  虽然现在东北粮食市场尚未“火”起来,甚至现货贸易企业多数做空,但随着收储资金的到位和收储企业的入市,特别是加强“北粮南运”的运输协调以及入关运费补贴等配套政策效应的显现,国家收储和竞拍对东北乃至全国粮食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甚至有市场人士预计,玉米将继小麦之后进入政策市。因为去年国家临时收储东北玉米后,国内玉米市场的价格上涨和下跌都不再剧烈。今年上半年,美国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超过60%,国内玉米涨幅只有12%左右;进入7月以来,国内市场玉米价格平均下跌幅度在15%左右,而国际市场下跌幅度超过45%。其实不管进入政策市与否,对生产者来说,最害怕的还是市场的大起大落,因此国家收储政策也就使得生产者有了更多期盼。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部分来源于互联网转载,所述内容观点、版权及图片内容与艾格农业无关,如其他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积极配合并协助删除处理!
本文标签: 玉米 饲料 粮食

客户服务

联系人:傅真真
电 话:8610 64403086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zhenzhen.fu@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