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小品种百花齐放,挑战进口油料一枝独秀

2012-02-29 10:48:23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艾格农业总经理黄德钧就中国食用油产业发展答央视记者问
 
近年来,中国油料进口量屡创新高,中国已从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转变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引发广泛关注。在进口油料的“围攻”之下,中国食用油产业将何去何从?近日,央视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艾格农业总经理黄德钧先生。
 
问:中国油料的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60%,请问对进口油料的严重依赖是如何产生的?
答:改革开放前食用油是凭票供应,供应极度匮乏,在日常生活中猪油等动物油脂也常常被用作植物油的替代品。改革开放后,压抑的需求逐步释放,而我们的烹调习惯又偏好多使用油,在国内供应有限的情况下,进口逐步增加。起先是直接进口食用油,之后便转向进口油料,把加工环节控制在国内,同时可以增加豆粕等饲料的供应,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畜产品需求。
 
油料进口量不断加大,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油料的对外依存度大约为65%-70%。至2011年国产大豆、花生、油菜籽的产量各约1000万吨,加上一些小品种食用油料,如葵花籽油、芝麻油、棉籽油等共5500万吨。进口油料大约也是5500万吨,其中以大豆为主,2011年进口量达到5260万吨,还有油菜籽130万吨。此外还进口了约1000万吨油脂,包括大豆油120万吨,菜籽油130万吨,棕榈油600万吨等。
 
对进口油料的依赖与日俱增,主要是国内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所致。一方面,需求猛增。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里,国内食用油的年均消费增长达到8%,而依靠国内生产满足的增长需求不到1%。另一方面油料种植面积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23670千公顷下降到2010年的20200千公顷,年均下降速度约2%。从根本上讲,油料种植面积的下降是受到中国农业资源的限制,同时由于比较效益低,油料作物的种植还面临其他作物的挤压,比如大豆的种植就受到玉米、棉花的挤压,油菜籽的种植受到小麦生产的挤压。
 
同时,由于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也使压榨厂更倾向于使用进口原料。以美国大豆为例,
每亩成本约合350元人民币,但每公顷产量可以达到3000公斤,而我国大豆每亩成本高达450元人民币,每公顷产量却仅有1700公斤。从压榨效益来看,2011年压榨厂使用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平均盈利水平分别约为62元/吨与25元/吨,而根据2012年2月下旬的最新数据来看,压榨厂使用进口大豆每吨赢利约222元,但使用国产大豆每吨却要亏损251元。因此,生产厂家整体上对进口大豆形成依赖。
 
在2002/03年度、2006/07年度,中国油料进口出现了两次急剧增加,表面上看是由于当时进口原料价格偏低,压抑的需求得到恢复,压榨厂加大库存。但此后进口量始终维持在高水平上,其根本原因还是由强劲的需求所驱动。
 
    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油料的进口依存度已经从大约30%攀升到60%,翻了一倍。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消费升级、食品工业发展,对外依存度还会进一步上升。
 
问:对进口油料的严重依赖将对消费市场与粮食安全产生哪些影响?
答: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需求还在不断提高,进口依存度也将随之上升,食用油的消费价格将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多方因素影响。比如,今年南美干旱,我们对美国大豆的进口就将有所增加。
 
目前,我国的食用油消费市场规模接近1万亿元,种植占2000亿,收储1600亿,初级加工4500亿,小包装油约1000亿。而这个巨大市场70%的原料供应依靠进口,国内对价格因素的掌控弱化,导致加工企业效益不稳定,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乱象。食用油毕竟是大宗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其价格应该相对稳定。
 
但是,我们也不建议片面强调食用油的自给率,鉴于我国油料种植成本高,农业资源有限,从全局角度考虑,需要通过进口来优化资源配置。我们放弃的油料种植面积也并没有闲置,而是在种植其他农作物,满足我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在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食用油生产加工基地,在南美、非洲合作开发油料资源,从全球角度来考虑中国的粮食安全配置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自有的资源。此外,增加小品种食用油的供给也是一条途径,我们还有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小品种去满足市场需求。
 
问:“十二五”农业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小品种食用油,请问这是否能成为解决国内供需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
答:虽然国内供需缺口不断扩大,但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每年消费食用油18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0公斤,发达国家更高,美国高达37公斤,巴西也达到了27公斤。未来我国对食用油的需求还会增加。
 
预计未来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包括大豆、花生、油菜籽的种植面积还将继续下降,因此未来油料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小品种。但依靠发展小品种食用油来真正解决巨大的供需缺口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些小品种油的产量受到很大限制,且大多供给高端市场。
 
问:我国食用油产业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未来,主要油料的供给结构会有所变化,变化的是菜籽油。2000年油菜籽在我国油料中的占比约20%,未来受政策扶持,有望获得较大发展,预计在油料中的占比将突破30%。
 
除了面临供应总量的不足,我们在食用油品种上还存在结构性的需求。近几年,随着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与消费水平提高,一些高品质食用油的需求开始增长,橄榄油、茶油、玉米油、米糠油等逐渐走俏市场。最近三四年,这些小品种油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0%。“十二五”农业规划中提到要积极发展中国本土的小品种食用油,其中主要是针对高端市场的品类,这也是中国食用油产业未来的方向之一。本人认为,其中茶油的发展前景格外广阔。
 
相对而言,橄榄油虽然营养价值高,但不耐高温,因而不太符合中国人的烹饪习惯,玉米油和米糠油受到原料在其他方面用途的限制,发展空间有限,而茶油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茶油的营养价值与橄榄油不相上下,但由于耐高温,更符合国人的烹饪习惯,而且不存在与棉粮争地的问题,适合在丘陵、山区种植,也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作物。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品种比较落后,未来还需要大力突破。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品种 百花齐放 挑战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