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高温探民生:老菜农的这双脚 早已熟悉泥土的温度(图)

2011-08-19 09:31:14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

  这双脚的主人叫王松淼,68岁,杭州五福村人。头发花白,皮肤黝黑,喜欢在自家田间地头忙活。称他“老农民”,他乐呵呵地笑了。

  杭州凤起东路和新塘路交叉口,有一片空地。原来的居民被拆迁后,新楼房还未造起来,这片土地暂时闲置了,有被迁走的村民舍不得菜地空置,就继续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68岁的王松淼,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退休前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人。1985年起,他和老婆开始种植家门前的一亩地。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锄地,浇水,吃过早饭,夫妻俩匆忙去上班,下班后继续在地里忙活,一直要忙到晚上8点才休息。

  番茄、黄瓜、玉米、毛豆、丝瓜、辣椒……这些蔬菜王松淼都种过,如今主要种番茄、黄瓜等蔬菜,这些相对来说值钱些,种得好能卖个好价钱。

  2006年,村里拆迁,家里的房子拆了,农田成了荒地。不过,闲不住的王松淼眼看着拆迁后新楼房还没建起来,好好的地荒着也不是办法,就继续在地里种植蔬菜。

  那天,透过大棚微微敞开的门缝,记者看到了正在劳作的他。闷热的大棚里,番茄长得很茂盛,一颗颗饱满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叶上,王松淼拿着剪刀采摘番茄,他在里面走动的身影几乎隐没在番茄的枝叶间。

  这正是高温天,室外大约36℃,马路上行人匆匆地赶路,番茄大棚里的温度高达50℃以上。

  “大叔!大叔你听得到吗?”记者高声呼喊道。听到声音的王松淼转过身来。他身上披着厚厚的劳保服,背后已经被汗水完全浸透,袖子上污迹斑斑,蓝色的衣服几乎成了黑色。

  “哎,你们等等。”王松淼走向记者。

  大棚门一拉开,一阵热浪猛地袭来,而王松淼已经在里面待了半个多小时,豆大的汗珠在他的额头上、胸前流淌。

  “你们别进来,一进来白衬衫就变成黑衬衫了!”王松淼向记者摆摆手,他拎着的水桶中盛着小半桶成熟的红番茄。白色的小蝴蝶在王松淼身边飞舞,闷热的气温让人喘不过气来,不过,王松淼说这么多年的务农生活,他对高温早已习惯,而且从来没有中过暑。“我的抵抗力比你们这些年轻人强!”王松淼哈哈大笑。

  从番茄地里出来后,王松淼领着记者去看丝瓜和他养着的三只老母鸡,老母鸡下的蛋拿去给小孙子补营养。他把脚上的劳保鞋脱去,赤脚走到丝瓜地里。他的脚对土地没有畏惧,常年的劳作使得他的脚底磨出了厚厚一层老茧,被阳光炙烤得发烫的泥土对他来说毫不可怕。

  让王松淼担心的不是高温,而是洪涝旱灾。

  6月份杭州下大雨,王松淼记得很清楚,6月6日那天,他一早过来,发现番茄地全都被水淹了。这可把他急坏了。好在损失不是太多。

  王松淼的番茄采摘后,就拿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卖,现在能卖到3.5元一斤。这番茄是非常环保的,施的可是环卫工人给的“农家肥”噢,所以长得个大味鲜。

  因为常年种番茄,王松淼也算是个经验丰富的种植高手,一株番茄苗最多能长18个番茄,这些都成了他生活里很大的乐趣。人家到他这里取取经,给了他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人活着,除了工作生活,爱好也很重要嘛!”对于现在的王松淼来说,种地就成了爱好。

  王松淼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女一直劝王松淼不要种地了,退休后应该享享儿孙福。“我儿子昨天晚上还和我聊到很晚,说咱不缺钱。但我实在不想闲在家里,想再种几年。”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熟悉 高温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