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艾农邦农业食品投融资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粮油网 > 粮油信息 > 油料 > 正文

中储粮的救赎须由功利考核松绑开始

2010-08-19 17:58:58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加入艾格农业|获取免费农业数据
分享到:
内容摘要: 进入2010年,针对中储粮的调查突然变得频繁起来。外界对中储粮“参与推高粮价”的质疑从未停止,不断炮轰中储粮沦为盈利机构坐拥垄断利益。独家垄断不过是中储粮的“病症”,而其在公共保障职责外被附加的功利化才是“病灶”所在。

    有话照说

    进入2010年,针对中储粮的调查突然变得频繁起来。随着“每斤净赚5分钱”之类的内幕被踢爆,中储粮表面上塑造的稳定粮价的“救世主”形象逐步变成了“一只粮仓硕鼠”的猥琐形象。众人看看戏,惟有叹息一声:又是一出独断专营、假公济私的垄断闹剧。

    调查的深入,成功解秘了中储粮的谋利“魔术”.早在2006年托市政策实施当年,中储粮公司及地方储备粮公司就以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815亿斤,占到当年全国小麦总产量的40%以上,流通小麦总量的60%以上。在河南、河北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粮仓爆满、露天存放的现象。

    然而,当年11月初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小麦却不降反而骤升。有关部门随后多次在郑州和合肥等地公开拍卖当年中储粮公司新收购的“临时存储”小麦,总量超过400万吨,但当时平抑粮价的效果却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政府投放市场的400多万吨最低价小麦,拍卖底价全都高于当初的最低收购价。这对于惟一的卖主?D?D?D中储粮公司来说,可谓“一举多得”?D?D?D托市收购抬高了粮价,高价卖粮又增加了利润,同时也实现了国家要求的“顺价销售”.

    中储粮的违规操作导致粮价连年上涨。今年6月底,安徽、山东等地小麦收购价格同比上涨约10%,首次冲破每斤1元大关,远远高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6月初联合发布的《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的政策收购价。

    外界对中储粮“参与推高粮价”的质疑从未停止,不断炮轰中储粮沦为盈利机构坐拥垄断利益。原来,国家本来定位中储粮是非盈利机构,靠财政部的补贴来服务粮食调控,但中储粮又是国资委的下属企业,按照国资委的考核要求,企业每年要盈利要赚钱,要完成利润增加指标。既然顶着盈利任务,那就怪不得中储粮也要昧着良心赚钱了。

    有专家建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增加竞争主体打破独家垄断来规范中储粮的行为。笔者深不以为然。这种思路还是纯市场化的路数,忽略了兼有行政特权的主体的市场化竞争行为往往动作变形的客观情况。试问,能引入哪家实力敢与国家财政抗衡的企业来竞争?只怕最终都徒具形式,陪太子读书罢了。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如果作为公共服务主体的国家组织都变成唯利是图的经济组织,还有什么东西的价格可以不飙升吗?医疗市场化、教育市场化、民生市场化……不少市场化的改革都从合理配置利用市场资源的正道上偏离,畸形的“市场化”被简化为“向钱看”,终于引发了一系列违背初衷的不良后果。

    因此,独家垄断不过是中储粮的“病症”,而其在公共保障职责外被附加的功利化才是“病灶”所在。如果继续将中储粮作为国资委的下属企业,不彻底撤除对中储粮的盈利考核指标,一切的改革调整都将是治标不治本,重拳打在海绵上。中储粮的救赎必须由功利化考核松绑开始!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免责声明: 本网内容部分来源于互联网转载,所述内容观点、版权及图片内容与艾格农业无关,如其他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积极配合并协助删除处理!

客户服务

联系人:傅真真
电 话:8610 64402213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zhenzhen.fu@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