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粮油网 > 粮油信息 > 面粉 > 正文

中国杂交小麦育种研究获重年夜打破 财富化推广尚需时日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目前,山西省已经启动了以杂交小麦研发为核心的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F型杂交小麦产业化。

    这一科技园区的启动,是基于运城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选育出比最好的常规小麦品种增产15%左右的杂交种,其产业化推广,将有望为中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据了解,小麦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杂交育种难度很大,杂交小麦技术因此成为全球粮食增产的重大核心技术,具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三系杂交小麦技术更被认为是杂交小麦研究中最难的课题。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小麦主产国都大力进行杂交小麦的研究攻关。威尔逊在美国合成第一个三系配套的“T型小麦不育系”,1965年,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蔡旭从匈牙利引进“T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但一直没有解决不育系育性不稳定、恢复源少、群体杂种优势不够显著等方面的问题,杂交小麦一直处于小面积试验阶段。

    冯树英是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冯树英和他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突破现有育种理论的限制,按照种质创新——改变以远缘杂交培育小麦不育系的通用做法,采用6倍体普通小麦近缘杂交的方法,培育成功一种新型小麦不育系,并以冯树英名字命名为“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其研究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在育种理论、技术路线、材料选用和育种实践等四方面都实现了创新。

    2011年1月,中国农业部对F型小麦不育系进行了审定,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国家级小麦育种专家尤明山、赵茂林、姚凤霞、郑天存和美国生物学博士杨雅生等人考察后一致认为:F型小麦不育系突破了美国T型不育系难恢复的瓶颈,其杂交种的恢复度达到95%以上,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中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小麦专家庄巧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学家范云六等人认为,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三系杂交小麦的研究都没有重大突破,但F型三系杂交小麦技术最有希望实现产业化。

    冯树英表示,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已经与全国种业50强之一的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同开展三系杂交小麦研发的战略合作,力争用三至四年的时间,将F型杂交小麦推向大田生产。

    业内专家认为,F型杂交小麦可覆盖全国整个黄淮流域小麦主产区,推广面积至少可以达到2亿亩以上,据测算,按增产幅度15%计算,全国推广F型杂交小麦每年可增产小麦150亿公斤左右,增收300亿元,相当于增加耕地面积4000万亩,可满足1亿人的口粮。

    有专家指出,F型杂交小麦虽经40年攻关研究达到世界领先,但要保持长期的国际领先性,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不仅需要大量选配适合不同生态区种植的小麦杂交种,还要不断选育升级换代的新小麦不育系和恢复系,以确保小麦杂交种持续高产稳产;此外,还应开展相关的小麦细胞学、分子学和基因学等研究,保障中国杂交小麦在分子生物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先性。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中国 杂交 小麦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