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粮油网 > 粮油信息 > 大米 > 正文

2012年11月中国粮油市场行情剖析陈述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分享到:

  11月份,国内谷物政策筑底,行情稳中有升。分品种看,小麦市场因供需矛盾凸显而价格持续走高,尽管临储及移库投放数量及区域不减,但依旧难以平抑产区不断上涨的行情;玉米供需宽松,行情整体平稳,东北玉米临储政策正式发布并启动,但对市场影响有限,养殖行业逐渐回暖,但深加工行业持续清淡;国内稻米市场基本稳定,籼稻整体平稳,粳稻行情小幅趋弱,多省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市场预期落定。
  
  油脂油料依旧利空频出。国内大豆临储政策发布,拍卖暂停,油粕价格下滑显著,美农业部报告利空超出市场预期,加之南美大豆种植情况良好,国际豆价破位下跌;国内食用油库存充裕,贸易商采购积极性较弱导致期现货行情继续下跌,国际上棕油主产国库存上升,利空因素依旧主导市场。
  
  国家统计局月末发布公告,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较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实现连续第九年丰产。同时,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1267千公顷,较上年增加694千公顷,增长0.6%。
  
  11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42.47(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上涨0.1%;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131.55(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下降1.26%。
  
  本月,国内经济走势依旧在底部徘徊。10月份CPI为1.7%,维持在“2%以下”,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发布的PMI为50.2,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虽有起色但形势依旧严峻。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11月份,我国小麦行情整体呈稳中有增态势,主要表现在产区涨幅明显,销区价格稳定;面粉加工企业承压前行,小、散企业受原粮价格高企、面粉出路不畅影响,经营惨淡,大、中企业也在勉力维持,为保住面粉市场份额而不惜让尽利润;受养殖行情及面粉加工量影响,麸皮行情基本稳定。月末,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小麦生产数据,小麦总产量达12058万吨,较上年增产318万吨。
  
  一、供需矛盾凸显行情持续升温
  
  11月份,国内小麦主产区行情稳中有升,个别地区受供应偏紧影响涨幅明显。据市场信息,河北、山东、河南北部、江苏中部、南部等地区粮库收购价在1.19-1.22元/斤,河南中部、南部、江苏北部、安徽中部、北部、湖北大部等地区收购价在1.17-1.2元/斤,相比上月末,各地小麦收购价格涨0.03-0.05元/斤。各地面粉企业收购价相比粮库收购价还要再高0.01-0.03元/斤。
  
  分析认为,市场有效供给趋紧是导致小麦行情稳步走高的主要原因。从供应层面来看,由于今年托市收购价格水平提升,市场行情较好,农民售粮积极性相对较高,社会整体收购量高于上年,目前,主产区农户手中剩余存粮平均不足三成,而可供上市流通的更少,市场于是出现了“轮换尚未开展,农民几无存粮”的青黄不接的现象。而对于连接原粮仓储和面粉加工之间的贸易环节,由于涉及到存储成本、资金利息以及运输费用,再加上适当的利润,小麦入厂价格也“水涨船高”。
  
  从需求层面来看,自从进入面粉消费的传统旺季,面粉加工企业多采取“维持库存,随用随采”的方法,但由于小麦价格不断上涨,而面粉价格又因市场竞争而难以上调,导致多数中、小面粉企业不得不动用自有库存来维持市场供应。目前,这些面粉企业自有原粮库存水平快速下降,只有外购才能维持生产,个别大型加工企业自有原粮虽然充足,但作为年底储备,也大量从市场采购,共同导致需求回升。
  
  相比产区,南方销区行情整体处于平稳态势。一方面有国家移库小麦定期定量的投放,满足当地加工需要;另一方面,南方面食需求量相对较少,主要是饲料对原粮的需求,而自从新玉米上市,价格显著低于小麦,饲料企业对小麦的需求也随之减少,缓解了南方市场的供需紧张状况。
  
  二、临储交易向好指导意义增强
  
  11月初,国家对“临储小麦竞价交易细则”再做细节上的补充:对于2012年新投产的面粉加工企业,通过地区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核并出具新投产和加工产能等相关证明材料后,即可参与临储小麦竞价交易。普遍认为,调整后的新“细则”将有助于更多的新面粉加工企业参与国家政策粮食采购,缓解市场压力,对于稳定市场行情有一定作用。
  
  在现货价格高位坚挺、市场粮源供给有限的背景下,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持续高涨。据统计数据,本月周均投放量400万吨,较上月均值增加50万吨;周均成交量达88.6万吨,较上月均值增加30.2万吨;周均成交率达22.1%,较上月提升5.4个百分点;成交均价为2157.54元/吨,增长18.51元/吨。其中,河南市场以及销区移库小麦相应数据有显著提升拉动了整个成交情况。
  
  分析成交情况较好的主要原因,除投放量稳定在400万吨、投放区域稳定在20个省份以上这两个因素外,市场现货流通偏紧,地方加工需求不减也是重要的原因。从成本上来看,临储小麦以及移库小麦的交易底价加上出库费用再加上短途运输等杂费,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而在目前较高的参与热情烘托下,通过竞价交易的方式,也使得临储小麦交易的成交均价更具参考性和指导意义。
  
  三、多重因素偏空强麦积重难返
  
  本月,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主力1305合约在上旬围绕2550元窄幅震荡,中旬出现断崖式下跌,最低跌至2460元,跌幅达4.2%,创2010年8月份以来最低水平。尽管下旬回吐部分跌幅,月末收报于2508元,但颓势尽显。
  
  分析认为,基本面偏空是导致强麦期货探底后寻找新的价格定位的主要原因。由于上年优质麦“快涨急跌”的行情让很多贸易、仓储企业“很受伤”,加之今年市场上优质麦现货供应宽松,需求平稳,而较大的进口量又阻断了华北优质麦南下去路,导致优麦行情缺乏支撑,当前华北地区优质小麦的面粉厂收购价多在1.18-1.24元/斤,和普通小麦价格相当。
  
  同时,市场中多达5万多张的强麦仓单也让行情积重难返。经了解,这些仓单成本多在2500-2520元/吨,与现货优质麦相比没有任何价格优势,尽管有分析认为仓单数量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对市场的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减弱,但依旧巨大的仓单数无疑会拖累强麦期价向上的速度和幅度。
  
  当前小麦较好的种植形势也是影响强麦1305合约走势的原因之一。今年的秋冬种已经结束,据农业部门信息,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冬小麦播种面积均较上年有所增加,主产区种植面积累计增加约100万亩左右。同时,具备综合抗性好、稳产高产等特点的优质麦品种使用率较高,加上播种基础扎实、农机作业率高等特点,当前出苗情况整体良好。
  
  四、进口小麦减少美麦高位调整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10月份我国进口小麦35.038万吨,环比减少17.4万吨,但同比增加29万吨。本月进口小麦分别来自澳洲、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占比48%、34%和16%。截止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356.51万吨,澳洲小麦占三分之一,主要是其小麦价格较低。
  
  本月,国际小麦行情走势呈“µ”型。上半月因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利空,今年的干旱对作物造成的损害不如预期那么严重,高盛的报告将CBOT小麦期货三个月价格预期从10.25美元调降至9.5美元,导致美麦连续6个交易日下落,美麦指数最低跌至840.4点,为近4个月来新低。在经过低位徘徊之后,美麦快速走高。主要是因为国际谷物理事会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由于黑海地区小麦减产、澳洲籍欧盟小麦产量预测数据下调等因素,2012/1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6.54亿吨,较上月预期下调100万吨,同时比上年减少4100万吨。尽管在月末由于美软红冬小麦市场的交割数量高于预期,现货供应比预计要宽松,盘面下跌,但全球供应趋紧的现实依旧支撑国际小麦高位运行。
  
  综上所述,供需偏紧的现状依旧是推动行情走高的主要动力,但也应该看到,目前较为火爆的普麦行情也许会引起政府有关机构的关注。由此建议相关企业在后期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2012年新收的托市小麦合适投放市场,投放区域和投放底价如何确定;二是临储小麦的投放数量和移库小麦的投放区域是否会进一步增加或扩大;三是临近元旦和春节,国家是否会采取其他措施来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预计12月份,国内小麦现货行情将依旧有小幅提升,面粉的加工、企业的备货都将加剧市场供需的紧张态势;明年1月份,春节放假因素将使行情将高位趋稳;2月份开始,企业届时将有较大数量的补库需求,但市场供应渠道和供给数量也将会较之前显著增加,供需紧张状况将显著缓解,价格稳定。


 

  玉米
  
  11月份,国内玉米整体稳定,个别地区略有涨跌。东北地区玉米临储政策正式发布并启动,但对市场影响有限;华北玉米价格整体平稳,由于质量较好,外运销区数量不减;销区饲料及加工企业对玉米需求平稳,“随用随采”的方式限制了价格涨幅;南北港口因到货量先少后多因素影响,成交价格先涨后跌。玉米饲料消费维持平稳,深加工行业持续低迷。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大20812万吨,增产1534万吨,玉米单产提高明显,从5748公斤/公顷提升至5955公斤/公顷,增幅达3.6%。
  
  一、玉米临储启动执行料对市场影响有限
  
  本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通知”称,将在东北三省及内蒙继续实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根据地区不同,玉米(国标三等)收购价格为2100-2140元/吨,较上年提高140元/吨,临时收购起始时间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市场情况研究决定,截止时间为2013年4月30日。时隔不久,国家粮食局即开始部署临储玉米收购工作,要求指定库点按照规定价格公开挂牌收购,对农民交售的玉米做到应收尽收,不限收、不拒收。
  
  从政策对东北地区实施的影响来看,预计对整体市场影响有限。一是当前东北三省及内蒙的玉米市场价格不一,能够满足启动临储条件的仅有黑龙江省;二是直到目前东北玉米价格始终是维持平稳走势,气候原因导致东北玉米的上市量较少是其一,另外,关外深加工行情又遇低迷的经济形势而难以提升;三是今年黄淮海地区玉米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好于上年,加上东北玉米上市时间推迟近一个月,东北玉米销往南方销区的数量将因黄淮海地区的玉米填补空缺而减少;四是临储政策旨在调剂库存、缓解农民销售压力,而非影响市场供应及价格走势。
  
  二、东北雨雪影响上市华北行情持续稳定
  
  11月份,东北产区雨雪不断,导致新作玉米上市量始终难以有效放大,尽管黑龙江地区国有收储企业已经开始挂牌收购临储玉米,其他地区仓储、深加工等企业也相继挂牌收储贸易粮,但由于多地玉米水分较高,整体来看,各地的收储数量较少。据市场信息,月末按照净粮折干价格折算,市场收购价格黑龙江地区多在2020-2080元/吨,吉林地区多在2150-2180元/吨,辽宁及内蒙地区多在2200-2260元/吨,相比上月末,大致涨幅在10-20元/吨不等。
  
  东北地区价格基本稳定、略有上浮的主要原因,一是玉米临储政策从预期到落实,确定了市场价格底部,稳定了市场预期;二是外运量扩大,特别是港口需求扩大,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部分地区的价格;三是烘干塔开机率提升,标准水分玉米上市量增加,提振了收购价格。
  
  本月,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稳定。由于上市量不断增加,加上前期一直挂牌收购的中储系统暂停贸易粮收购,尽管外运数量不减,但近段时期价格持续平稳。目前水分在14-16%之间的净粮收购价,河南地区在2120-2180元/吨,河北地区2140-2180元/吨山东地区2280-2340元/吨,安徽地区2140-2160元/吨,相比上月末变化不大。
  
  三、南北港口先扬后抑销区需求维持平稳
  
  本月,南北港口行情波动较为明显。北方港口方面,主要是受产区玉米运输影响,前期因汽运集港数量较少,港口优质玉米存量水平下降,贸易商纷纷提高收购价,并相应提高平舱价格;后期随产区玉米上市量扩大,运输条件改善,集港数量增加,港口价格随之回落至上月水平。月末北方港口如锦州港及鲅鱼圈港贸易商收购价在2350-2360元/吨。
  
  南方港口前期因陈玉米变质现象突出,价格下跌,而采购企业青睐的新作玉米到货量却始终有限,导致新玉米行情坚挺有增。中旬之后,南方港口玉米集中到货,港口平舱价格稳中趋弱,加之贸易商对后期价格预期降低,多是“随用随采”,价格维持稳定。月末广州港口东北玉米成交价在2480-2490元/吨,广西港优质玉米成交价在2510-2520元/吨。
  
  本月,销区采购华北玉米数量维持较高水平,东北玉米因上市量提升也有部分发往南方市场。但从销区整体行情来看,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主要原因,一是产区价格基本稳定,在公路、铁路运输状况稳定的情况下,销区到站价格处于平稳状态;二是销区当前对玉米的消费量相对稳定,尽管当前小麦玉米价格逆转,但南方的中等偏下质量的饲料小麦价格相对较低,加上南方目前用量最大的华北玉米供应能够保障,所以销区玉米市场价格鲜有波动;三是玉米深加工及饲料用状况平稳,企业采购谨慎,也是导致价格稳定的主要原因。目前,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地区东北玉米到站价分别为2540元和2560元/吨,而河南新玉米到上述两地的价格分别为2380元和2400元/吨,和上月末价格持平。
  
  四、进口玉米环比增加国际行情触底回升
  
  据海关总署数据,10月份我国共进口玉米44.5万吨,较上月增加5.9万吨,主要以美国玉米为主;1-10月份累计进口455.7万吨。本月,我国玉米少量出口,约为600吨;1-10月份累计出口0.99万吨。出口玉米主要以援助形式。
  
  国际方面,CBOT玉米指数本月中旬出现一轮探底,创两月来708.4点新低,主要是由于高盛将未来三个月CBOT玉米价格预估自每蒲式耳9.00美元调降至每蒲式耳8.25美元。之后,多重利好引导美玉米指数缓步回升至750点左右并窄幅震荡。据国际谷物理事会发布报告,将2012/1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估维持于8.30亿吨,因全球供应减少预计限制饲用和工业需求,但远低于前一年度的8.76亿吨。将2012/13年度全球玉米年末库存预估调降100万吨,至1.16亿吨,2011/12年度年末库存为1.34亿吨。IGC表示,2012/13年度库存将吃紧,尤其是四大出口国,四国结转库存料降至16年最低水平。
  
  五、养殖利润逐步转好淀粉酒精难有起色
  
  养殖方面,本月,生猪价格缓步提升,加之饲料价格有所回落,猪粮比稳定在6以上,养殖利润逐步转好。但应该看到,当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依旧不高,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量处于高位,一段时期内猪肉价格回升乏力,对饲料需求预计难有显著扩大。
  
  玉米深加工方面,由于当前玉米市场价格相对较低,深加工企业普遍提升开工率,导致库存水平提高,而需求不旺、市场竞争等因素又导致企业利润回落。尽管最新公布的汇丰PMI初值从10月份的49.5%增长至50.4%,经济处于筑底复苏时期,但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来看,复苏基础并不牢固。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行业与经济运行紧密相连,行业整体回暖有待时日。
  
  综上所述,随着东北玉米上市量不断扩大,市场供给显著提升,尽管双节即将来临,但消费瓶颈依旧难以在短期内得以改观,养殖业、深加工业等行业对玉米需求将维持平稳。后期随着收购量的提升,以及农民惜售情绪抬头,行情或有回暖。预计12月份国内玉米行情整体维持稳中趋升态势,但涨幅微小,产区行情以稳为主,销区价格或略有提升。


 

  稻米
  
  11月份,国内稻米现货市场整体继续维持弱势,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保持稳定,粳稻价格继续小幅下探。新季中晚籼稻收购工作继续展开,成交活跃度有所减低,但收购价格依然保持最低收购价格上方;多省获批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市场参与者心理预期得到稳定,价格跌势暂时有所减缓。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价格经过上一月的连续盘整后,本月波动幅度大幅增加,中上旬价格连续上涨,随后于月末出现了快速下跌的走势。南方主销区大米价格逐渐停止下跌,出现一定企稳态势。10月我国大米进口数量环比出现了明显回落,但仍远超去年同期。
  
  一、籼稻市场运行稳定
  
  根据国家粮食局公布数据,截至11月2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2年产中晚籼稻1266.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0.3万吨。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月底湖南江西两省的晚籼稻收获工作已基本结束。两省晚籼稻总产量超过去年,总体质量较好,单产高于去年,稻谷出糙率有所提高,种植面积也较去年有所提高。
  
  今年新季晚籼稻上市以来,价格呈现高开低走,直到目前的稳定运行。在收购前期,加工企业由于经营利润较低入市积极性较低,而贸易企业由于对于市场行情发展方向较为担忧也没有大规模入市采购。后期随着部分储备企业入市收购,市场逐渐稳定,价格波动也逐渐减小。目前普通稻入库价格在1.20-1.35元/斤,优质稻在1.40元/斤以上。
  
  当前的籼稻市场基本呈现价格稳定、活跃度较低的运行态势。一方面是收购企业和粮食经纪人对收购价格向下做了调整,另一方面是种植户对当前的价格很不认同,惜售心理进一步增强。总体成交量下滑,市场活跃度不高。由于粮农对当前价格不认同,就目前的价格加工企业和储备企业已经很难收到粮食。如果价格再向下运行,市场成交量将会更加萎缩,而农户的惜售行为也将更加坚决。因此关于籼稻托市是否会启动,笔者的观点是市场短期维持目前的价格可能性较大,托市启动基本无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南方阴雨天气对稻谷的晾晒工作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没有得到有效水分降低的粮食的后期保存将面临较大的风险。部分企业采用烘干设备进行处理,使稻谷水分降至安全水平,从微观看此举放宽了收粮范围,提高了农民的卖粮积极性;从宏观看,对于粮食丰收后的原粮损耗减少也意义重大。不过此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出于鼓励企业正外部效应溢出,有关部门可以适当推出补贴措施,来鼓励企业使用烘干设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整体战略。在扩大种植面积困难、科技助力单产增加边际效益低减的现状,减少粮食损耗的意义将愈发的凸显。
  
  二、多省启动粳稻托市
  
  新季粳稻上市价格高开后持续走低,价格连续下降的原因很多,但是粳稻产量连年增加以及今年稻谷水平偏高这两个因素最为关键。东北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格从1.50元/斤滑落至近期的1.35-1.40元/斤水平,低于国家年初制定的最低收购价1.40元/斤的标准,具备了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条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本月中旬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12]204号),最早于黑龙江省启动了粳稻的托市收购政策。随后吉林、安徽等省也相继启动了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东北地区相关文件中指出“鉴于本年度稻谷水分偏高,适当调低最低收购价收购水分扣量标准,对高于标准水分的粳稻,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0.6%,而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则不计入增扣量。同时财政给予企业烘干费用补贴,最低收购价粳稻的烘干标准为每吨50元,由农业发展银行提供贷款解决,并计入稻谷库存成本。”较大限度的保证了种粮农民和参与托市收购企业的利益,预计此举将在后期逐渐显现出其对提高市场收购积极性的作用。目前粮库已经开始入市收购,收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执行,政策底已经出现。
  
  虽然说粳稻托市起到了一定的稳定市场的作用,但是市场价格依然出现了小幅下跌,究其原因还是稻谷水分较高的影响。由于新季东北粳稻较往年水分偏高,加之市场供应充足,未来价格预期悲观,贸易企业并无意愿入市收购,而加工企业受限于加工利润不佳,也表现的十分谨慎。完全依靠储备收购的市场,严格按照收购标准执行,那么在今年水分偏高的情况下,价格下行也就显得较为合理。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今年后期雨水偏多增加了收获成本,增加了晾晒难度,而低迷的价格更增加了农户的惜售心理。虽然有关部门适当调低最低收购价收购水分扣量标准,同时给予企业烘干费用补贴,从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农户售粮,但总的看市场价格仍然无法就此反转,短期内市场价格仍将保持弱势。应当说托市收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丰收之后的卖粮难问题,其政策意义在于维持市场稳定避免粮价大幅下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2011年粳稻储备库存较高这一现实的基础上,一旦今年新季粳稻市场价格恢复到托市价格水平时,价格继续向上的推动力量将减弱。
  
  三、早稻期货波动加剧
  
  本月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一改上月的窄幅震荡,走出了剧烈波动的行情。主力1305合约开盘于2698元/吨,中上旬价格连续上涨,最高到达2779元/吨,随后于月末出现了快速下跌的走势,最终月底收于2708元/吨,波动幅度急剧增大。
  
  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1月最新的中国稻谷供需平衡表分析,预计新增供给为20700万吨,年度总消费量为20200万吨,年度结余进一步增加,总体供大于需状况未改。一方面早籼稻基本供需相对稳定,一方面进口米冲击依旧,虽然存在粳稻托市启动的些微利好支撑,但是此前的早稻期货价格连续上涨更像是短期的资金行为。由于市场整体情况较为清晰,缺乏基本面的利多因素和炒作内容,价格继续向上压力较大。而此时获利盘的出现更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下跌,更加证明了本次价格的波动是一次短期行为。预计后期继续维持区间震荡运行的可能性较大,短时间内出现趋势性行情的可能性较低。
  
  四、进口大米环比下降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各类大米198.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47.8万吨。其中10月份进口大米10.8万吨,环比下降12.6万吨,但是同比仍然增加了9.2万吨。进口地主要来源于越南、巴基斯坦和泰国,其中从越南进口的数量占比仍为72%。近期越南大米价格有所上涨,与国内同等规格的早籼米价差接近0.10元/斤,价格优势有所削弱。另一方面,配额有限也是进口数量下降的原因。
  
  综上所述,国内稻米现货市场后期稳定运行的可能性较大,籼稻价格由于卖方惜售而易涨难跌,粳稻价格政策底出现,但水分偏高问题仍然存在。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价格短期出现趋势性行情的可能性较低。当前南方大米主销区虽然消费状况没有出现明显提振,但是由于库存较低以及到货量减少的原因,市场价格已经开始停止下跌。预计随着春节前的备货期来临,大米市场价格将有可能出现小幅的上涨。


 

  大豆
  
  11月,USDA报告利空超预期,南美天气持续好转,美豆期价继续破位下跌,市场心态发生变化,需求开始走弱,大豆步入熊市下半程。大豆临储政策出台,临储大豆拍卖暂停,内盘大豆价格底部确认,国内油粕价格快速下滑,进口大豆压榨严重亏损。国产新豆购销全面启动,豆农惜售致购销不旺。
  
  一、市场心态改变豆价步入熊市下半程
  
  11月,美国农业部再次大幅上调美豆单产,令2012/2013年度全球大豆尤其是美豆的供给情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加之南美天气趋于正常化,市场对于全球大豆供给紧张的担忧得到缓解。在多重利空的袭击下,美豆期价下破10月低点,月跌幅达7.01%,创下本轮回调的新低。
  
  11月美豆基本面维持偏空基调。利空方面,一是USDA11月报告将2012/2013年度美豆单产由37.8蒲式耳/英亩大幅调高至39.2蒲式耳/英亩,令2012/2013年度美豆产量环比上升301.4万吨,2012/2013年度美豆产量同比仅下降333.4万吨,同比降幅仅4%,使市场对今年美豆产量的担忧得到极大的缓解。二是南美天气好转。虽然9-10月南美大豆种植开局不利,但11月南美天气持续好转,巴西干旱地区出现持续降水,缓解了旱情。阿根廷前期降水过多地区出现晴朗天气,有利于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尽管阿根廷局部降水过多导致种植进度放缓,但是大豆种植的时间窗口依旧存在。俗话说“旱谷涝豆”,大豆作为喜水的作物品种,阿根廷充沛的降水将为后期大豆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局部涝灾严重地区,部分玉米种植地块可能被迫转种大豆。三是南美天气预期持续好转,11月上旬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确认今年厄尔尼诺气候条件成中性,也预示着后期南美天气将朝着有利于大豆生长的方向发展。四是需求开始走软,美国农业部出口月末检验报告显示,截止11月22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23.8万吨,低于市场预估的160-175万吨区间,且为过去8周最低水平;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止11月22日当周,美国大豆净出口销售量为31.9万吨,低于市场预估的50-75万吨区间;同时美豆出口市场间歇性的出现了大规模取消订单、违约洗船的消息,显示市场需求出现了明显的疲软态势。
  
  11月,宏观面呈现利多出尽、利空浮现的局面。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中共十八大顺利召开等利好消息公布后,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均呈现大幅跳水的走势。市场注意力转向美国财政悬崖等黑天鹅隐患,加之欧债危机问题可能进一步恶化,中国经济可能进一步放缓,此类因大选和政府换届而延后的系统性风险问题正一步步逼近。在明确的政策利好出台前,市场可能维持震荡偏弱的走势。
  
  11月资金面上,基金对豆类品种的态度依旧偏空,截至11月27日的CFTC持仓报告数据显示,11月基金全线减持豆类品种多单,并增持空单,豆油净空持仓持续上升,而大豆、豆粕的净多持仓持续下滑,说明基金对豆类价格的后期走势依旧看空。
  
  二、临储政策出台连豆陷入政策市
  
  11月,连豆指数震荡下行,跌幅为1.16%,表现较外盘明显抗跌。本月市场盼望已久的临储政策颁布,大豆临储收购底价由去年的4000元/吨提升至4600元/吨,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临储大豆收购底价的公布,标志着连豆期价政策底的确立。但由于国产大豆的使用范围主要集中于食用领域,且多在主产区本地消化,因此国产大豆价格触底对豆类整体价格走势的影响有限。
  
  相比外盘,国产大豆价格受到以下因素的支撑。一是今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市场供给锐减支撑国产大豆期价;二是今年国产大豆出口形势良好,今年1-10月出口量为23.66万吨,同比增长42.3%,1-9月出口就已经超过2011年全年的出口数量;三是临储大豆拍卖底价大幅提升,人为抬高了国产大豆价格运行的底部,利好后期国产大豆价格走势;四是临储大豆拍卖在收购期间暂停,意味着2013年5月前国产大豆的政策供给中断;五是今年全球市场持续呈现粕强油弱的格局,说明蛋白相对短缺而油脂相对过剩,国产大豆因其高蛋白含量而有望受到市场青睐,并导致国产大豆相对进口大豆的溢价。
  
  本月主产区临储大豆收购全面展开,但市场供需双方价格分歧较大,大豆价格上下两难。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11月25日,黑龙江、吉林等5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2年产大豆48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2.3万吨;11月21日至25日临储大豆收购量为0.83万吨。临储收购量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锐减导致农户惜售;二是11月进口大豆价格继续下滑,导致主产区油厂压榨亏损严重,压榨需求不旺。如果后期进口大豆价格没有起色,今年国产大豆购销仍将呈现政策市格局,国产大豆将主要流向临储库存。
  
  三、成本下滑需求趋缓粕价继续探底
  
  11月,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大幅下跌,连豆粕指数月跌幅5.74%,合约持仓量大幅减少。豆粕豆油价格均走弱,但本月粕价表现更弱一些,油粕比值有所反弹。豆粕期现货价格同步下跌,月底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700-3800元/吨,月环比下跌220-270元/吨。豆粕价格继续大幅下跌,一是受到进口大豆成本快速下滑、全球大豆供给担忧缓解的影响。二是价格大幅下跌后,饲料养殖企业采购心态趋于谨慎,企业的库存趋势由库存增加变为库存减少,需求因此走弱。
  
  11月国内养殖数据依旧利多。一是生猪存栏高位企稳,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10月份生猪存栏量较9月增长0.1%,同比增长0.8%,增幅较之前3个月明显放缓,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较9月份增长0.3%,同比增长4.2%,仍处较高水平。二是猪粮比回升,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猪粮比价为6.25,连续9周处于盈亏平衡点上方,猪粮比回升有利于稳定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后期看来,一是养殖需求依旧高位趋稳,但增幅放缓的趋势已经形成,加之节日来临,出栏量增加可能导致后期养殖需求下滑。二是全球大豆供需转向宽松如果成为现实,豆粕供给紧张局面将大为缓解。因此,后期粕类反弹空间可能受限。
  
  四、油粕价格下跌油厂亏损创纪录
  
  11月底,主要港口进口大豆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4900-4920元/吨,月环比下降,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4500-4550元/吨,月环比下降。由于本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下跌,进口大豆榨收益维持在-500元/吨左右,最低时超过-650元/吨,国内油厂深幅亏损已成常态。由于内盘油粕价格跌幅大于外盘大豆价格跌幅,本月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幅度维持在-150至-400元/吨区间,在后期美豆期价缺乏上涨想象空间的背景下,点价负收益将抑制油厂的采购积极性。
  
  五、10月大豆进口量微增豆粕出口依旧强劲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10月大豆进口量达到403.02万吨,同比小幅增加5.78%,月环比减少18.84%。2012年1至10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加16.42%。10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5.42万吨,同比大幅上升948.91%。2012年1至10月我国豆粕出口量同比激增183.22%。
  
  从进口趋势上来看,我国大豆进口后期可能放缓。一是,前期进口量同比增加导致企业库存高企,熊市来临导致国内大豆去库存化。二是压榨收益持续亏损导致油厂大面积停产,去库存化阶段将因此而延长。商务部预估11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494万吨,去年同期为569.6万吨,如果该数据成为现实,11月进口将同比大幅下滑13.27%,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2012/2013年度中国进口量可能不及美国农业部预估的6300万吨。
  
  后市看来,美豆减产幅度远远小于市场先前预期,市场对后期全球大豆供给的担忧得到有效缓解,如果未来南美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南美大豆产量将创纪录新高,并重建全球大豆市场库存。11月的天气预报显示,南美当前及后期的天气较为理想,南美丰产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按照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描绘的场景,全球大豆供需将在2012/2013年度趋于宽松。前期全球大豆供需转向宽松导致了大豆价格的熊市上半场,随着近期市场心态发生根本转变,全球大豆去库存化趋势将愈发明显,后期需求可能持续走弱,豆类价格走势将步入漫长的熊市下半场。


 

  食用油
  
  11月份,USDA上调美豆单产,棕榈油主产国库存上升,国内植物油库存充足,基本面利空因素主导市场,国内外植物油期现货价格较10月份继续大跌,见阶段性底部并震荡筑底,小包装植物油价格也随之回落。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不高,国内植物油库存集中在油厂。
  
  一、基本面偏空前题下宏观面风险也增加
  
  11月份,基本面因素继续主导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行情。在内因偏空的前题下,国际市场宏观面也不容乐观。一是虽然希腊债务问题达成协议,欧债问题暂时缓解,但美国“财政悬崖”受市场关注,大宗商品市场做多意愿受到抑制。二是OECD下调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警告称如果欧元区和美国决策者不能有效解决自身财政问题来重塑市场信心,全球经济可能将面临新一轮衰退风险。预计未来一个月,宏观面上美国“财政悬崖”仍将是市场关注焦点,如没有具体解决方案出台,随着明年1月1日的临近,商品市场因避险情绪上升有可能出现大的波动。
  
  二、利空尽释仍需消化豆油见阶段性底部
  
  11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随期盘大幅下跌,见年内新低。主要原因:一是美国农业部在11月份供需报告中再次上调大豆产量,由9月份的同比下降15%的预期上调到11月份同比减少4%的预期,降低市场对后期美豆阶段性供给紧张的预期。二是全球棕榈油库存环比上升价格下跌,拉低整个豆油市场价格。三是国内植物油库存远超历史同期,大量的库存压制贸易商的采购积极性和国内植物油价格。
  
  12月份,国内豆油价格将有反复,整体以弱势震荡为主,在高库存压力下,中间环节采购仍较谨慎,操作上建议先观望,不可急于进场。利空因素:一是10月、11月连续两个月国内植物油进口总量均达到100万吨(含棕榈油硬脂),是过去3年来月度进口量的最高水平,远超今年1-8月的53万吨的平均水平,再加上10-11月我国大豆进口数量接近1100万吨,也超于预期,因此我国包括豆油在内的植物油库存将进一步上升。二是国际市场豆油和棕榈油价差进一步扩大,国内外豆油价格很有可能受到棕榈油价格拖累。三是CBOT盘大豆虽已见阶段性底部1400美分/蒲式耳,但未见中长期底部1200-1250美分/蒲式耳,因此外盘暂时的反弹并不能说明捌点已出现。利多因素:一是在经历了从9月初到11月中旬两个来月的持续单边下跌后,市场向下看的空间已不大,一些趋势性资金可能陆续入市。二是油世界预计2013年一季度全球大豆库存可能降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而明年2月份底前,国际市场大豆仍主要依赖于美豆,不排除资金在春节前后炒作大豆供给的可能。三今年春节在明年2月,市场备货旺市与全球大豆低库存时期吻合,双重因素有利于资金炒作。
  
  三、继续处于比价劣势菜油价格受累向下
  
  11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受豆油、棕榈油的拖累,呈稳中下跌态势,现货需求不畅,购销低迷。主要早由于植物油品种可替代消费,国内菜油和豆油的价差居高不下,菜油需求受抑,处于竞价劣势。而在国内植物油基本面整体偏空,终端需求疲弱,国内豆油和棕榈油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菜油价格也难幸免。
  
  12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将震荡筑底,菜油现货需求仍然不畅。操作上,现货随用随购,期盘可逢低陆续买入1305合约。一是国内菜油和豆油的价差进一步扩大,菜油处于竞价劣势,不利于菜油需求。二是国内植物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在去库存化之前,国内植物油现货价格将受压制,国内菜油价格和需求也将受连累。三是进口油菜油到港成本环比下降,且进口油菜籽和进口菜油数量增加。不过,资金出于对明年将继续出台菜籽(油)临时收储政策,并继续提高收购价的预期,在当前菜油期价远低于现货价格,也远低于明年新菜油收储成本的情况下,资金将逢低陆续进入菜油期货市场,支撑菜油现货价格,并传递到菜油现货市场。
  
  四、国内外库存均上升棕油跌至底部区域
  
  11月份,国内棕部油期现货价格继续震荡下跌,价格见36个月新低,同时在港口高库存压力下,贸易商采购热情不高。一是棕榈油出口乏力,主产国马来和印尼的棕榈油库存量均环比上升,打压马盘棕榈油期价见三年来新低,并传递到国内棕榈油市场。二是美豆上市,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全球经济不景气,众多利空因素下国内外植物市场信心低迷。三是国内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植物油工业需求、餐饮和团体消费,而棕榈油作为主要工业用油和中包装主要用油,受到的不利影响最大。
  
  12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反复震荡筑底,由于棕榈油内外盘向下空间已不大,操作上,现货市场建议随用随购,期盘可逢低陆续建中长期趋势多单。利空因素:一是部分企业加快将主产国棕榈油库存向国内转移,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将进一步上升,压制中间环节的采购热情和行情反弹幅度。二是由于棕榈油出口不振,市场预计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将继续增加,11月底达到260万吨左右水平,比10月底创纪录的251万吨库存上升3%-5%,预计马盘在12月中旬前多反复筑底。三是国内外宏观经济回暖乏力,棕榈油作为主要工业用油,需求难以明显好车,去库存化将是一较长期过程。利多因素:一是无论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棕榈油和其他主要植物油品种的价差均已在历史低位,这将抑制棕榈油现货的向下空间。二是根据往年规律,11月份至明年2月份,棕榈油产量将逐步下降,棕榈油实际产量环比下降,市场做空动力将受到抑制。
  
  五、进口增加库存上升植物油后期供给充足
  
  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90万吨,较8月份的86万吨大幅增加4.7%,较去年同期的51万吨增长76%。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641万吨,较上年同期的516万吨增长24.2%。加上进口大豆同比增加折豆油126万吨,今年1-10月我国植物油供给量同比增加251万吨。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今年植物油消费零增长或略微负增长,因此,预估当前仅豆油和棕榈油(不含棕榈油硬脂)的商业库存就接近300万吨,考虑到其他植物油商业库存和国家临时存储。维持上期“四季度国内植物油供给充足”的观点,各地植物油库存较大局面短时难以扭转,大量的库存必将压制贸易商的采购囤货积极性,最终压制植物油的反弹空间。
  
  综上所述,12月份,从基本面来看,利空因素仍占主导地位;从宏观因素来看,美国“财政悬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强。预计国内外植物油市场仍有反复,操作上建议观望为主,不要急于入市,如回落至11月低点,可考虑少量入货。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2012年 11月 中国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