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议会展 > 正文

我国肉类产业发展概况及“十二五”规划要点

2011-05-03 10:22:59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邓富江

一、我国肉类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肉类产业克服畜禽原料价格剧烈波动、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动物疫病危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效益,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肉类产量稳步增加。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25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6%。其中,猪肉产量5070万吨,增长3.7%;牛肉产量653万吨,增长2.7%;羊肉产量398万吨,增长2.2%;禽肉产量1658万吨,增长3.9%;杂畜肉产量146万吨,增长5%。禽蛋产量2765万吨,增长0.8%。主要畜禽产品生产的增长为肉类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产业结构逐步改善。2010年肉制品总产量达到12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7.1%;肉制品产量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比重达到15.1%,超过“十一五”规划的预定目标。2010年畜禽屠宰企业和肉制品加工企业结构比为55.2︰44.8。与上年相比,肉制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在行业内占比上升2.9个百分点。
——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2010年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4054家,规模以上企业占肉类企业总数20%,比2005年的8%增加了12个百分点。随着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增加,一些无竞争优势的企业被兼并或转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0年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940亿元,比上年增长30.33%。
——区域布局渐趋合理。全国规模以上肉类工业企业资产呈三大梯度分布:以鲁、豫、川、辽、苏、吉、皖、蒙、黑、冀等10个省(自治区)为第一梯度,形成工业资产22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全国总量的77%;以闽、浙、鄂、京、湘、粤、沪、晋、津、桂等10个省(直辖市)为第二梯度,形成工业资产5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占总量的17.43%;以渝、赣、陕、云、新、甘、贵、青、宁、藏、琼等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第三梯度,形成资产量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占总量的5.58%。西部地区肉类工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
——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效益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国家重点支撑项目及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肉类工业在屠宰加工技术与装备、肉类加工技术与装备、肉类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技术、副产品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了一大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国内自主开发和生产的肉类加工技术装备的市场份额和应用领域逐渐扩大。2010年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6770亿元,比上年增长31.02%;利润总额达到304亿元,比上年增长47.74%;税金及附加总额达到28亿元,比上年增长34.11%。
二、“十二五”肉类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当前,我国肉类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较慢,影响肉类加工原料基础的稳定。2010年肉类生产总量7925万吨,与规划目标肉类总产量8400万吨相比差距较大;“十一五”期间人均肉类占有量水平始终低于2005年人均59.2公斤的水平。二是工业化屠宰比重较低,影响肉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区域布局不够合理,西部地区投资不足、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四是企业技术更新改造能力不足,影响肉类产业结构调整。五是受生产成本、消费需求等因素影响,肉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大。
基于肉类产业的产业链长及其循环消费和高安全风险特性,为实现今后五年肉类产业的平稳、持续、安全发展,适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肉食需求,“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要点是:
(一)坚持依托农牧业,反哺农牧业,强化产业基础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理念和模式改造传统农牧业,加快传统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集约饲养方式的转变,建立稳固的畜禽原料生产基地,促进肉类工业与农牧业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肉类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稳定增长。到201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发展目标达到860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61公斤,平均每年人均增加1公斤。禽蛋总产量发展目标达到3000万吨,人均禽蛋占有量21.4公斤。
(二)坚持市场导向,确保质量安全,调整产品结构
按照确保消费者食肉安全的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肉类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建立以确保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防范失信风险为核心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改善品种质量,打造优势品牌,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肉类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在稳步发展猪肉产品的同时,加快发展牛羊肉和禽肉生产。2015年猪肉产量5246万吨;禽肉产量为1978万吨;牛肉产量为774万吨;羊肉产量为430万吨。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的比重分别达到60︰22︰10︰6︰2 。耗粮较高的猪肉所占比重比2010年下降4个百分点,节粮型禽肉增升1个百分点,牛羊肉增升6.6个百分点。
积极发展冷却分割肉和名特优新肉制品生产。2015年,县城以上市场冷鲜肉占比提升到30%;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达到 150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7.4%。中西式肉制品结构从现在的45︰55调整为50︰50,中式肉制品数量达到750万吨。
(三)坚持科技进步,加快改造升级,增强竞争能力
按照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屠宰和肉类加工业,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流动,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严格控制新增屠宰产能,原则上不再新建生猪、羊年屠宰量在15万头以下、牛年屠宰量在1万头以下、禽年屠宰量在1000万只以下的企业,确保实现产能减量化、布局合理化,生产规模化。到2015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产能淘汰60%以上。
(四)坚持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实现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制品加工、肉品流通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大力发展畜禽资源深度加工和转化增值,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肉类产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以跨区域、现代化品牌屠宰加工企业为主导,以满足中小城市基本需求的机械化屠宰加工企业为骨干,以保障偏远、散居、交通不便乡村食肉需求的规范化小型屠宰场点为补充,梯次配置,有序流通的产业布局。到2015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稳定在1900家左右;中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由目前的919家增加到1600左右;西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由目前的867 家增加到1500左右。进一步增强畜禽产区的肉类加工能力。
到2015年,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必须100%建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循环利用及无污染排放;“三废”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指标范围。单位产值能耗降低3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通过开展资源综合加工利用,使肉类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为完成上述主要目标和任务,需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屠宰工业化改造、肉类加工品牌优化、肉类产业科技进步、肉品冷链物流、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产业集群等重点工程的实施。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我国 肉类 产业发展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