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畜牧网 > 畜牧信息 > 特种养殖 > 正文

四川沐川:打破滋生瓶颈 成长年夜鲵经济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大鲵,俗称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沐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大鲵得以生存和繁衍的乐土。沐川马边河有“娃娃鱼故乡”美誉。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为捕杀以及大鲵自繁能力弱、生长周期长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正逐渐减少。

  长期生活在马边河畔,对大鲵有着特殊情愫的吴龙艳,做起了大鲵养殖的梦。

  在自然界中,大鲵的生活环境非常独特,它特别喜欢生活在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的石缝和岩洞多的溪流中。为寻找适合大鲵生存的环境,吴龙艳走遍了沐川的山山水水。当历经艰辛的吴龙艳来到了杨村乡茨岩村14组时,被这里独特的环境深深吸引,这正是他要寻找的理想场所。吴龙艳花光了自己办汽车修理厂积攒下来的所有积蓄,从省水产局办回了《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随即又从陕西汉中购回价值50万元的7组繁殖亲鲵。

  吴龙艳在岩洞内建起了天然的大鲵养殖场,整日与鱼为伴,悉心观察娃娃鱼生存繁衍的每个细节。

  养殖大鲵,必须突破繁育关。娃娃鱼繁殖因受雌雄性腺发育不能同步成熟和特殊气候地理环境限制,其繁殖一直是世界水生物科研界的一大难题,这也是制约娃娃鱼保护与发展的关键。为突破大鲵繁育关,吴龙艳先后到陕西汉中、浙江杭州等地学习技术,并从筒车坝库区安装自来水管道,引来水质清澈的河水,建造人工小溪流,在溪流两侧修建洞穴,洞穴上方覆盖上土壤,并种植草本植物。这样,一个适宜大鲵生长的仿生态大鲵繁殖场便建成了。

  在仿生态大鲵繁殖场,吴龙艳潜心研究娃娃鱼人工授精和繁育技术。他采用生态、生理、物理变化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娃娃鱼性腺发育不同步的世界级难题。在仿生态环境下,2009年8月13日,大鲵仿生态繁殖场的一对大鲵亲本产下了受精卵,随后又有两对大鲵亲本产下了受精卵,当年9月23日,孵化出了第一批幼鲵。

  繁育技术的突破,让吴龙艳欣喜不已。随着大鲵苗的成功孵化,他开始思索着大鲵产业的发展路子:以繁殖鱼苗为主,农户代养娃娃鱼为辅。在吴龙艳的指导下,有30多户农民从吴龙艳那里购买鱼苗,散养娃娃鱼成了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吴龙艳并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他仍然进行反复比较、反复试验,对娃娃鱼在原生态、仿生态模式下的生态环境构建、亲体培育、产卵繁殖、种苗培育等技术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2010年,吴龙艳的三对大鲵又产下了受精卵,孵化出了幼鲵。2011年,吴龙艳的四对大鲵也产下了受精卵,孵化出了幼鲵。

  随着大鲵繁育技术的成功突破,吴龙艳除保留原杨村乡茨岩村14组仿生态大鲵繁殖场外,又投资100余万元,在舟坝镇新建了近3亩的大鲵培育基地。走进培育基地大鲵养殖房,循着手电光望去,100口贴着白瓷砖的水池整齐排列,从山间引入的泉水沿着壁上的水龙头水流不断,各个池子里大小不一的大鲵正在“午休”。据吴龙艳介绍,仿生态大鲵繁殖场共养殖种鲵56尾,新的大鲵培育基地共养殖大小鲵鱼1500尾。预计今年将繁育幼鲵5000尾。

  从率先突破大鲵繁殖“瓶颈”到繁育幼鲵尾数的逐年增多,从锲而不舍的钻研,到大鲵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吴龙艳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一次次战胜困难,攻克难关,为沐川娃娃鱼发展立下了汗马之功,保护了濒危珍稀物种,增加了娃娃鱼种群数量,使大鲵养殖成为沐川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的重点产业之一。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四川 打破 滋生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