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畜牧网 > 畜牧信息 > 特种养殖 > 正文

雏鸵鸟脐带炎的防治_特种养殖养殖技术

2012-04-28 10:44:44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鸵鸟传染性疾病的病源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比较值得我们关注的,在鸵鸟饲养期所患的,特别是细菌、真菌引起的疾病,均是由管理不善和防治不当造成的,但是通过加强管理力度,改善饲养条件,这类疾病是完全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一、发病的原因

1、雏鸵鸟的细菌性疾病早在鸵鸟孵化前就被感染了

(1)种鸟产蛋感染,蛋壳上有肠道细菌的污染是非常正常的,因母鸟泄殖腔排粪、尿与产蛋是共用的。

(2)运动场及产蛋的沙坑中的粪便及其它污染物。

(3)种蛋收集的容具、户外环境、运送至贮蛋室的人员不洁。

(4)入孵前种蛋的保存,未进行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5)孵化室及孵化箱卫生不佳或换气不良。

2、孵化中和孵后的污染

(1)孵化过程中温度偏低和湿度偏高,胎儿卵黄吸收不良,脐部收缩不齐。

(2)孵出后,雏鸵鸟所用垫布消毒不彻底,或不换、少换垫布。

(3)雏鸵鸟脐带没在第一时间或从来没有或少次数消毒。

(4)所有消毒用药质量不行或方法不当。

(5)育雏初期保温差或湿度高,加剧疾病程度。

(6)育雏用饲料不能保证发育的营养标准需要。

二、临床症状

出生时发病雏鸟身体弱、不站立、爬伏,部分水肿,脐带红、大,脐带收缩不良。严重的开放性症状,脐孔周围红肿,直径为1—2cm,部分肿孔突起,腹部膨大,卵子黄软,从出雏机转出后饲喂时食少或废食,生长发育停滞、缓慢,逐日消瘦,多在10日内死亡。

三、剖检结果

可见卵黄基本未吸收,内容物多为墨绿色,灰黄,粘稠且恶臭。

脐孔未封闭或封闭不完全,部分肠道发炎、充血。

从而确定脐带炎和卵黄囊炎是继发引起败血症,导致雏鸟死亡的诱因。

四、疾病的防治

1、种鸟产蛋周期前15天,本公司每年11月15日至11月30日,分两个周期,每期7天,添加磺胺二甲嘧啶,每只每天2克;土霉素,每只每天10克,把母体的肠道炎症治愈好,并确保一个无菌感染的产道。

2、加强饲养区的卫生管理,鸟栏勤扫,鸟类勤捡,沙坑、鸟栏由饲养员用自备喷雾器消毒,并每月一次,每季一次全场用机械喷雾消毒,消毒药交替使用。如:烧碱,浓度2%,消毒灵,浓度3%等等,其效果不错。

3、产的种蛋,严格操作规范,收集、保存、消毒,力争把蛋干净卫生、无细菌地放入孵化机中。

4、对孵化室、孵化机、贮蛋室要严格消毒,每天产的蛋、入孵前的蛋要用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20克高锰酸钾+40ml福尔马林,时间十分钟,并坚持每周对孵化室、贮蛋室、孵化机用上述方法进行一次消毒,并科学规范其温度、湿度的运行标准,严格操作。

5、雏鸟出生初期,对温度、湿度、气体交换、噪音较敏感,应该严格控制。

6、出壳后雏鸟,立即对脐带、脐底部用2%碘酊浸泡3—4秒,彻底消毒以后每天早7:00晚19:00对脐带、脐部周围直径4cm范围2%碘酊喷雾消毒,直至痊愈。

7、对刚出壳的雏鸟发现脐部红肿、脐带开放、脐部突起,应及时采用抗生素治疗,首先剪去脐部周围羽毛,碘酊局部消毒,脐部皮下注射青霉素2—4万单位,每天一次,连续2—3天后,脐红肿即消失,脐部复平,收缩良好,效果非常明显。

8、雏鸟开饲时间应定在出壳后72小时为好,过早开食,不益于卵黄吸收;首次饮水加入抗生素、高锰酸钾等药物,消杀肠道细菌,防止再次感染。

(海风)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 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