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艾农邦农业食品投融资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畜牧网 > 畜牧信息 > 牛羊 > 正文

以肉牛产业为突破口 推进畜牧业改革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加入艾格农业|获取免费农业数据
分享到:

  肉牛业是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是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肉牛业必将成为畜牧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的主攻产业。

  一、在调整畜禽生产结构上,突出肉牛产业

  一是发展肉牛产业,有利于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受传统养殖和消费习惯影响,加之政策导向作用,生猪生产在畜禽结构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猪肉在肉类结构中占65%以上;家禽生产具有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高等特点,发展较为迅猛,禽肉在肉类结构中占17%;而肉牛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牛肉在肉类结构中仅占11%。未来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是饲料粮,猪禽作为食粮型动物,全国每年猪禽消耗转化粮食约3亿吨,数量巨大;而牛羊是草食动物,主要饲料是农业秸秆和牧草。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型家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节粮型”畜牧业发展之路,是推动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省将按照“强猪、壮禽、扩牛、增羊”的指导思想,在稳定猪禽生产的同时,加快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

  二是发展肉牛产业,有利于调整优化畜禽空间布局。依托畜牧产业优势和地域特色,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探索一条“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突出发展肉牛产业。以豫西南、豫西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母牛养殖;在京广线以西平原区,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育肥;在黄河滩区和平原地区,大力发展饲草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牛产业重大专项,组织落实好国家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肉牛大县、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项目政策,积极培育母牛养殖和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引导大型肉牛龙头企业在“三山一滩”地区建立母牛生产繁育基地,鼓励企业在国外建设生产加工基地,支持龙头企业进口牛肉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抢占国内中高端市场,提高牛肉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

  三是发展肉牛产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不仅是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其他农副产品,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实选择,而且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牧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的有效途径。我省秸秆资源开发潜力大,全省可饲用秸秆产量1720亿斤,目前饲料化利用率仅为29%,如果将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可多转化利用秸秆860万吨。按每头肉牛年消耗干秸秆6吨测算,可新增肉牛养殖量143万头。按每头牛产净肉200公斤计算,可增加牛肉28.6万吨,增加收入143亿元,每亩地可增加收入400元。

  二、在推动循环发展上,突出肉牛产业

  一是促进种养结合。发展草食畜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既有利于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又能解决地力持续下降和草食畜禽养殖饲草料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配套衔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素质,提高综合效益。今年,我省作为全国“粮改饲”试点省份,中央安排资金5866万元,要求完成105万吨全株玉米青贮任务,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养结构指明了方向。我省将扩大青贮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植面积,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牛羊养殖规模,示范引领全省种养业“以养定种、种养平衡”,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效对接。

  二是促进秸秆转化利用。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更是宝贵的饲料资源,“用则利,弃则害”。河南地处适宜肉牛养殖的黄金地带,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产业带的核心区,年产可饲用秸秆8600万吨,秸秆资源利用潜力巨大丰富。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充分利用浅山丘陵区饲草土地优势,发展基础母畜养殖,形成“浅山丘陵区母畜繁育,平原农区育肥”和“户繁企育”的新型产业结构。引导平原农区中小型养殖场发展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种植,建立完善“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大力推广秸草搭配、青贮饲料防霉变、全混合日粮、肉牛配合饲料等技术,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提高秸秆利用率。

  三是促进粪污利用延长循环链条。农牧结合催生出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不仅能实现畜牧污染零排放,而且还拉长了生产链条,实现养殖户、种植户合作共赢。近年来,河南大力培育肉牛、奶牛产业化集群,遵循“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资源循环利用链条,逐步构建农牧业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示范推广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广“牛—沼—菜”“牛—沼—林”“牛—沼—粮”等模式,促进菜产业与畜牧业有机结合;加快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积极开展牛粪生产有机肥使用试验示范和宣传培训,大力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积极引导利用牛粪养殖蚯蚓,实践证明,每30头牛所产的粪可养蚯蚓一亩,每亩可年产蚯蚓2-3吨,蚓粪40吨,可增收入1.5万元,每头牛可增收500元。按照“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总要求,大力推广“就地消纳、就地利用”“区域配套、循环共生”“生态放养、自然利用”和“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商业化运作”等农牧结合发展模式,示范带动全省生态畜牧业发展。

  三、在满足消费需求上,突出肉牛产业

  一是在满足市场需求上,牛肉消费潜力巨大。世界肉牛产业发达的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牛肉在居民食物中占30%以上。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中牛肉仅占10%。2015年我国牛肉产量为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年人均牛肉消费量只有5.19公斤,低于世界人均8公斤的水平,低于日本、韩国10多公斤的人均水平,更低于欧盟国家20-30公斤的人均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加拿大等国40-60公斤的人均水平。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牛肉,牛肉在肉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肉牛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在改变膳食结构上,牛肉营养十分丰富。牛肉主要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20%以上),脂肪含量低,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且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特别是牛肉中甘氨酸的代谢产物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他食品都高,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特别有效。牛肉副产品营养丰富。除了牛肉以外,牛血、牛肝等副产品也颇有营养。牛血经过加工后可以提取蛋白粉,对蛋白粉进行深加工还可提取血红素和SOD氧化物歧化酶。牛骨可用于制作保健食品,如壮骨粉、骨胶等产品。牛肝脏中还可提取肝浸膏、水解肝素和肝宁注射液等。

  三是在促进消费升级上,推进牛肉产品精深加工。目前,人们对牛肉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追求最高的营养价值、观赏价值、赏味价值甚至是功能性食品价值,高档牛肉已成为消费时尚。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河南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牛肉产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施高档牛肉生产开发,鼓励企业紧跟消费趋势,创新产品发展,围绕“清、鲜、专、全”四大特色,生产包括冰鲜、冷冻分割牛肉、调理牛排、火锅料理、方便菜、休闲系列等系列中高端牛肉产品。研发肉牛副产品综合利用,积极拓展产业发展链条,大力推动毛皮骨血等牛副产品综合利用。

  四、在挖掘科技潜力上,突出肉牛产业

  一是从良种繁育上挖潜力。肉牛与其他畜种相比,良种化程度低,育种技术落后,单产水平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牛肉单产低、质量差问题,就必须重视良种选育,加快良种肉牛选育速度。唯有良种、良法,再加上规模化饲养,才能促进肉牛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省积极保护、开发和利用南阳黄牛、郏县红牛、夏南牛等地方良种资源,重点支持河南夏南牛工程研发中心建设,加快皮南牛和德南牛新品种培育步伐,推动河南肉牛全面走向国际肉牛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二是从饲料配比上挖潜力。整合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和科研院所力量,以安全高效养殖、饲料营养、饲草料种植等核心技术为重点,在肉牛不同生理阶段日粮配方、饲喂技术、饲料添加剂使用、饲草加工调制、常用粗饲料饲喂模式等方面,加强联合攻关,研发肉牛专用饲料,降低饲喂成本,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不断提高肉牛生产科技含量。

  三是从科学管理上挖潜力。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善养殖设施与设备,扩大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实施范围,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逐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养殖管理技术水平,研发肉牛舍饲半舍饲养殖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加强配套集成,形成区域主导技术模式,推动肉牛由散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制定完善标准化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广成本低、效益高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并购、自建养殖场,养殖企业自建加工生产线和品牌专卖店等,增强牛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肉牛产业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肉牛养殖加工企业深度融合,加强产加销对接;鼓励电商等新型业态与牛肉产品实体流通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牛肉产品流通网络。

  五、在助推扶贫脱贫上,突出肉牛产业

  一是贫困地区发展肉牛产业有优势。贫困县土地承载能力强,多数贫困县地处豫南、豫西等丘陵山区和黄河滩区,具有土地潜力大、人口密度低、防疫条件好、环境承载能力大等特点,发展畜牧业区位优势明显,其中肉牛产业是我省“三山一滩”地区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贫困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53个贫困县秸秆产量3490万吨,占全省总量的40.6%,具有广阔的天然草地和众多的饲草种植基地。贫困地区大部分是荒山、草坡和林地,饲草基础条件好,适合放牧饲养和林下养殖,饲养成本低,养殖效益好,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

  二是贫困地区发展肉牛产业有模式。河南畜牧产业扶贫规划把33个贫困县列入全省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区域。这些县大部分在“三山一滩”地区,适合建立“自繁自育”家庭养殖模式和“户繁企育”集中育肥模式。目前,我省探索出了内乡春牧、泌阳恒都等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和“公司+贫困户”帮扶模式,建立企业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订单生产、合同养殖、品牌运营、统一销售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农户发展养牛业,贫困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推动贫困县肉牛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三是贫困地区发展肉牛产业有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利用国家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肉牛良种补贴等项目政策,我省重点在“三山一滩”地区发展存栏10头以上肉牛基础母牛养殖户,依靠政策积极培育母牛养殖基地和优质饲草种植基地,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助力贫困户如期脱贫。随着扶贫资金投入的加大,将为肉牛养殖扶贫增添更大动力。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肉牛 畜牧业 突破口

客户服务

联系人:Lisa
电 话:8610 64402213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lisaa.li@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