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投资安全的“餐桌” A股农业股:看好三大板块

2011-09-07 16:20:12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国家近年来对现代农业的重视日益凸显,政策放开打破了许多农业企业的发展瓶颈;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近几年下游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逐渐启动,对中高端农产品的需求呈现高增长态势。

  良好的市场前景对资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去年,私募股权机构投资于国内农业项目的金额高速增长至14.89亿美元,拥抱“麦田”的投资金额超过了之前4年的总和。

“如果问我想干点什么的话,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50年前,17岁的霍尔顿对他的妹妹这样形容他的人生理想。

  “如果问我想干点什么的话,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50年前,17岁的霍尔顿对他的妹妹这样形容他的人生理想。

  时至今日,中国的投资家们或许也有类似的感慨。因为自2010年起,他们都不可自拔地迷恋上了乡间的“麦田”清科数据显示,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农业领域已披露的投资案例累积达到114起,其中104起披露金额案例共涉及投资金额17.6亿美元。

  足以佐证投资机构热情的最新案例是,联想投资联手常州本土风投九州投资于8月完成了对江苏武进立华畜禽公司的投资,注资规模接近2亿元人民币。联想计划帮助公司2015年新建养鸡、鸭、鹅、猪一体化公司8~10家。

  种种迹象显示,联想投资正逐步做实其董事长柳传志关于“大农业”的投资构想。此前,这家中国本土PE还分别投资了武汉两家农业龙头企业。联想投资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在今年6月份还斥资1.3亿元投资湖南武陵酒业。

  主导该轮融资的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家庆称,加速农业投资布局,一方面是基于国家近年来对现代农业的日益重视,政策放开打破了许多农业企业的发展瓶颈;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几年下游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逐渐启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对中高端农产品的需求呈现高增长态势,良好的市场前景对资本有着巨大吸引力。

  资本下乡

  联想并非是资本下乡现象的唯一引领者。在这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中,随处可见资本的身影。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巨头黑石集团为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砸下6亿美元。凯雷投资集团以1.9亿美元下注海洋鱼类捕捞公司中渔集团。之后,凯雷又以1.75亿美元购入饲料生产商卜峰国际的可转让股,出手之快令人瞠目。

  本土资本也不甘寂寞。2010年10月,九鼎投资与天峡鲟业正式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几乎与此同时,专注绿色领域的青云创投联合汉理资本注资多利农庄;达晨创投等十几家风险投资机构频频出入武汉,考察集种苗、饲料、屠宰和成品制造为一体的卤味食品商精武鸭脖。

  在如此的热闹景象中,国有资本也开始向现代农业招手。具有先天优势的中粮集团在获得“准入证”的金融牌照后,发起首只农业产业基金,初期规模为15~20亿元人民币。

  中粮信托总经理辛伟表示,基金将主要投资农业及食品行业,旨在系统性提高农业食品行业整体安全性与科技含量、帮助解决农业产业化资金不足的问题、创新农业产业投资平台。而上海国盛集团董事长施德容向外界承认,计划募集10亿人民币的大农业发展基金,主要投向实用农产品和生态农业。

  宏观政策的支持是让投资者进军农业的最有力推手。回溯过去,2004年至今,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政策,财政每年投入农业的资金持续增长。十六大之后,陆续出台的惠农政策已近30条。

  对此,柳传志表态,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此前之所以“绝缘”农业项目,关键在于中国市场前几年尚不成熟。“政策上不允许,我们就坚决不动。现在政策的死扣正在慢慢解开,这两年政府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流转的大方向,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一些明确措施。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机会。”他解释说。

  另一个促使资本主动拥抱农业的原因是国内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早年的“苏丹红”事件到近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以及今年的台湾塑化剂。农业的各个链条中都牵涉到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对此的规范性措施将日益严密,消费者对于绿色健康食品接受度也日益提升。

  最新报告《绿色行动:缩小可持续发展差距》显示,69%的调查对象认为,如果绿色产品与同功能非绿色产品价位相等,他们会选择购买前者,其中79%的人愿意为绿色产品多支付10%的成本。主导此次报告的上海奥美绿色高级顾问Hannah Lane对本刊表示:安全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尤为重要。“当小孩到来后,一个家庭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会选择更绿色、更环保、更安全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有真正的绿色产品,价格也是有竞争力的,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投你的票。”

  一些身处其中的企业家早已嗅出了这一趋势中的商机。“如果有机食品的需求每年按照1%的速度增长,那么未来5年,仅上海市场一年就要增加上百亿的市场份额。”多利农庄创始人张同贵对本刊指出,亚洲发达地区,如香港、台湾和日本,有机蔬菜消耗比例在8%~12%之间,而在上海,这一比例尚不到5%。

“如果问我想干点什么的话,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50年前,17岁的霍尔顿对他的妹妹这样形容他的人生理想。
三种企业易受青睐

  多方面的因素推动着农业向正面发展。政策利好、消费升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都促使农业这一最古老的行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转变,而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这无疑意味着绝佳机会在一手推动了中国互联网、通信、清洁技术等新锐产业的升级蜕变后,稻田、鱼塘和牧场将是他们再次施展点金魔术的舞台。

  “三种农业企业最易受到风投的青睐。”华控汇金的董事总经理林林认为,“一是面向终端的消费类企业;二是高科技型,比如有机蔬菜、花卉等种植企业;第三是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产业链整合度高的企业,特别是涵盖种植、贸易、物流、品牌推广、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全产业链"模式。”

  不过,和以往一样,对于值得注资的企业,除了投入巨额资本之外,这些“魔术师”也更偏好于作为企业战略布局的参谋。

  汉理资本在考察多利农庄时发现,靠土地吃饭的纯种植型企业“可复制性”较差,很难做大规模。于是,和张同贵商讨出一种“混合”经营模式:以现有自种土地作为研发、生产“基地”;同时,搭建一个对企业B2B和对个人家庭会员B2C的直销直供平台,从田间到餐桌,用最短的渠道和最放心的有机蔬菜,赢得顾客的“胃”和“心”。

此外,鉴于品牌的价值在消费市场日益凸显,汉理资本还建议多利农庄提高有机农业的科技含量,从品质入手,以塑造公司有机农业的第一品牌为目标。

  此外,鉴于品牌的价值在消费市场日益凸显,汉理资本还建议多利农庄提高有机农业的科技含量,从品质入手,以塑造公司有机农业的第一品牌为目标。

  通过规范企业,整合市场,从而推动受资企业成为行业龙头是众多投资机构的重要目标。目前,中国农业领域的一个特点是行业分散,每个行业企业数量密集,但大部分无法形成有效的规模的利润。

  以化肥行业为例,这一领域有近2000家化肥企业,但行业前100名所占的市场份额总和还不到40%。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只有2%~3%的市场份额。这种分散的好处是优质企业容易脱颖而出,但也容易使行业内出现价格战,并导致竞争无序以及质量安全不过关等不利局面。

  相比之下,国外农产品市场则显示出赢者通吃的局面。例如,豆腐市场,美国领先企业占有全国80%的份额,日本山水豆腐占有全国60%的份额;肉禽养殖行业,美国龙头企业也能占到超过30%的市场,中国占比则不到1%。

  这让资本们看到一个整合市场、塑造龙头的机会。九鼎投资吉峰农机后,帮助它做了7次并购,将吉峰农机从一个地方性企业变成行业龙头企业。而九鼎也通过并购协助农药企业广西田园拓展多项主营业务。

  “我觉得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农业企业去整合市场的机会。”优势资本合伙人吴克忠说,根据趋势判断,这些行业都会向美国、日本逐渐靠拢。因此,中国新农业在萌芽状态中,实际上已经焕发出了勃勃商机。

  
“如果问我想干点什么的话,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50年前,17岁的霍尔顿对他的妹妹这样形容他的人生理想。


种种迹象显示,联想投资正逐步做实其董事长柳传志关于“大农业”的投资构想。(图为柳传志)

  五大投资风险

  但深入考察各种农业项目之后,众多风险投资者也发现一些农业项目无法避免高风险性:资金需求量大,利润单薄,回报周期长达5至7年,易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疫病影响,这些不利因素都让投资经理在选择一些项目时望而却步。

  譬如,在生猪养殖领域,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受季节性影响起伏较大,企业如果不能在供应上做出有效的调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利润受损。此外,一旦这类养殖企业出现大规模疫病就必须全部宰杀。

  “中国农业投资有五大困难。第一,行业高度分散,集约化程度不够,从而给农机、化肥、种子、滴灌的发展带来束缚;第二,中国农业和政策紧密相关,市场化程度不够;第三,农业企业缺乏良好业绩的高质量团队;第四,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第五,这个行业诚信问题严重。”泰山投资中国区联席主管邵楠直言不讳。

  “看农业项目首先要看商业模式。”汉理资本董事总经理钱学锋说。通常情况下,投资者会将农业放在一个大的产业链中去考虑问题,产前的农资产业链包括化肥、农药、饲料等,产中的环节是传统的养殖、种植,产后则是农产品加工环节。

  从总体上看,在产前产中阶段,拥有资源和技术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而产后的壁垒则建立在渠道和品牌上。

  其次,钱学锋认为,农业有“靠天吃饭”的因素,在强调控制传统风险的同时,还要控制管理、运营和销售的风险。“农业企业做得好,毛利润和净利润都很不错,中央和地方的"惠农"政策,使得农业企业的所得税基本上为零。但当农业企业在拿政府补贴时,也要注意用哪种财务管理上的合理之道来拿政府的资助、补贴,尤其是政府的专项补贴而形成国有资产之时,对于未来拟上市的农业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能力。政府的资助,并不是简单的拿得越多越好。”

  寻找安全的农业投资对话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总经理黄德钧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大众关注的焦点,三鹿、双汇等事件的发生,不仅对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投资市场同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我国的农业投资有无影响?今后的农业投资机会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研究农业市场近20年的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钧。

  东方艾格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第一家引入国际咨询公司标准和规范运作程序的股份制农业咨询公司。

  PE投资今年有望达40亿美元

  《投资有道》: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的农业投资有怎样的影响?

  黄德钧: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并没有影响投资人对农业的兴趣,相反,很多人认为这是农业需求升级的信号,因此近年来农业投资增长迅猛。

  据我们的统计,PE/VC对农业的投资3年前是5亿美元,去年达到2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已经有十几亿美元,预计全年可达35~40亿美元。

  在产业资本方面,跨国公司每年有50亿美元的农业直接投资,主要用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政府方面,每年对农业的预算内投资约为4500亿元,农业基础建设投入2000亿元。此外,还有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年补贴额达1300~1400亿元。

  《投资有道》:农业领域的投资都有哪些特点?

  黄德钧: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产业链特别长。过去大家觉得产中(如种植、养殖)不大好做,投资主要集中在产前(如生产资料)、产后(如深加工),但近年来投资开始分散,产中环节也受到重视。

  目前,产业资本的投资主要用于打通产业链,向上下游发展,比如中粮集团。而PE/VC“急功近利”一点,资金投向多为增长比较迅速的环节。

  《投资有道》:哪些农业商业模式比较受关注?

  黄德钧:和TMT等新兴行业不同,农业说到底是资源性行业,在农业产业链的中前端,商业模式变化不大,基本上还是谁拥有更多的农田、草地、水源,就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比如水产养殖,就需要拥有更多的水源。

  但在农业产业链的后端,商业模式有多样化的趋势。比如在流通、渠道环节,一些有机农业企业采用了与传统方式不同的直销、会员制模式。国外还有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参见下表)

  食品安全要解决利益问题

  《投资有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德钧: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出在两个环节,一是种植、养殖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缺乏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

  比如乳品行业,我参观过国外的一些乳业企业,他们的牛奶加工厂就是奶农合作组织自己开设的,两者之间没有利益冲突。而在国内,乳品企业和奶农之间是利益博弈关系,这也是导致三聚氰胺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环节是加工环节。我国食品加工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企业总数有50万家,上规模的有4000家。现在出问题的大多是中小企业,他们没有规模,在检测、质量控制等方面就没有足够的投入,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是对产业链的控制有问题。比如双汇,他们也想养猪,但养不好养不了。这其实也和规模也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加工环节的问题还和社会心态、标准落后、监管不力有关。比如添加剂的问题,在现代食品行业中,添加剂是必须有的,但我们这里存在着滥用、恶意使用的现象,必须加大打击力度。

  《投资有道》:如何维护农户利益?

  黄德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发展方向。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来,近三年每年都有近10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目前总数已有30~35万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刚才提到国外的一些乳品企业就是合作社性质的。

  作为市场和农民之间的桥梁,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获得政府或小额贷款公司的“公益性”支持,但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组织化发育程度的提高,未来不排除金融资本会介入这一领域。

  此外,政府也有一些尝试。比如在广西,由政府主导实施了“保底收购价+挂钩联动价”的二次结算方式,如果糖价超过某一水平,则给予蔗农补偿加价。

  企业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努力,比如河南牧原的“一条龙”模式,广东温氏、雏鹰农牧的创新型“企业+农户”模式。这些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了认可,比如中小板上市的雏鹰农牧,最近大盘不好,但它的表现比较坚挺。

  有机食品是奢侈品

  《投资有道》:发展有机食品是不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方向?

  黄德钧:有人说食品安全问题丛生,归根到底与供不应求有关,是个经济问题,我们确实有这方面的压力,因为我国的人口压力大、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很大,而这种需求包含“量”和“质”两方面。

  目前不少地方在搞有机食品,但这不会成为市场主流。有机食品产量太低,如果全国都这样搞,那就有许多人“吃不饱”了,它只是食品中的“奢侈品”。在发达国家,有机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大约为15%,在中国我看5%就差不多了。

  有机食品不会成为食品生产或供应的主流,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发展速度,也不影响对此类企业的投资,因为食品需求也是有层次的,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这种“奢侈品”需求也很大。

  《投资有道》:今后农业投资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黄德钧:刚才我讲过,农业是资源性行业,而我国的自然资源有限,“走出去”是一个趋势。投资人应该培育那些能走向全球的农牧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在农业食品行业,所谓高端的投资肯定是包含资源要素的。

  另一个趋势是并购。我国农业现在还处于战国阶段,产业整合是必然的,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并购,未来的投资机会都很多。

  CSA模式

  CSA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al)的简写,是消除食品不安全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农产品贸易形式,就是让农场和社区居民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农民寻找愿意预定他们农产品的社区成员,直接把菜送到社区居民家里。这种贸易形式1960年代在日本和瑞典诞生,1986年被引入美国。

  CSA与普通直销模式有很大不同。普通直销模式,消费者随时给企业打电话,企业随时给你送蔬菜。但CSA更强调消费者和农户共同分担风险和收益。消费者如果定农户的蔬菜,要提前把下一年度要定的菜钱交给农户,农户可以借此规避经济风险。

  CSA的基础是“熟人社会”,就像过去的中国农村。消费者住在农场附近,每周可以来农场取菜。一方面可以看看所吃的食物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否安全,另一方面也和农场的人相互了解,彼此都是很亲密的朋友。

  三种模式

  温氏食品:封闭式委托养殖

  总部位于广东的温氏食品的养鸡规模居全球前十位、亚洲之首。温氏模式的特点是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封闭式委托养殖模式:把肉鸡的饲养过程交由农户完成,并提供种苗、饲料、疫苗和管理服务,最后回收成鸡并销售。在这个过程中,农户的报酬不与活鸡市场价格直接挂钩,温氏保证农户养鸡每只能有2元左右的收益。

  雏鹰农牧:请农户进厂养殖

  河南雏鹰农牧2009年上市,号称“养猪第一股”,公司预计年销量110万头。

  雏鹰农牧采用的模式和温氏类似,但封闭性更强,即将农户请进养殖厂进行生猪养殖,农户不承担市场风险。

  河南牧原:一条龙

  河南牧原食品公司是我国的“自繁自养自加工”一条龙养猪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拥有40万吨产能的饲料加工厂;21个大型养猪场,年可出栏生猪80万头;1个肉制品加工厂,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

  PE:农田“恳荒”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发现,受到政策大力扶持的农业正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演化。而这一模式的转变也让资本淘金农田成为可能。

  几年前,福建省一家从事水产品养殖和贸易的民营企业福鼎海鸥水产食品计划上市,国内十几家投资机构以及投行等曾赴该企业考察,均无疾而终。他们认为,一家传统农业贸易企业并不适合股权投资和IPO.

  但也有人不这么看。优势资本主管合伙人兼总裁吴克忠对记者表示,这家企业以出口贸易为主,在国内仅此一家能将中国大黄鱼出口到欧美市场,不仅占据天然海域资源,且与上下游产业资源均有良好互动。企业需要的正是资本进入,引导企业转型,实现规模化。

  这与企业创始人想做“百年老店”的思路不谋而合。

  该公司董事长郑康林告诉记者,公司主营的大黄鱼产业链盈利点最高的是上游的养殖环节,有60%~70%的利润。全球大黄鱼主产区在中国,而中国的主产区就位于企业所在的福建宁德。但此前鱼苗养殖一直是以个体户或家庭模式为主,技术含量低,质量无法完全控制,规模小且风险高。

  尽管企业在2010年净利逾8000万元,净资产达到2.1亿元,但如果没有资本进入,企业依然无法“控制住产业链两头”,也就无法控制安全风险。

  2010年下半年,优势资本联合另一家国内投资机构,共同对福鼎海鸥水产食品注资1.2亿元人民币。资本进入后,企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购了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网箱养殖,并投建一个大黄鱼饲料厂。

  在产业链下游开始着力打造国内品牌和渠道建设,力求转型成为一家集水产育苗、养殖、加工、销售、自营进出口为一体的外向型民营企业。

  据郑康林介绍,2011年,公司计划产值达到9.5亿元,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国内销售收入占比从之前的29%,提高到40%。

  同时,在投资人的建议下,企业与当地养殖户成立了四个合作社,将原种厂培育的种苗卖给合作社养殖户继续养殖,并统一饲料和用药,既控制了食品安全问题,又带动了当地6000户渔民科学养殖。郑介绍,2011年种苗养殖就可以实现三四千万元利润。预计2012年底完成上市。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发现,受到政策大力扶持的农业正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演化。而现代农业是用工业化科学管理手段、集约化手段提高效率实现规模化,这一模式使资本介入成为可能。

  新农业的特征则包括:成规模的种植和养殖基地、工业化的标准控制和生产流程、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创新,并最终能够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市场。

  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06年,私募股权机构投资于农业项目的金额仅为0.56亿美元,而2010年,投资金额则跃升至14.89亿美元,这一年的投资金额超过了前4年的总和。

  最看重商业模式和食品安全

  “农业产业链的产前阶段是准备阶段,比如农机、饲料、种子等生产资料,产中就是生产、种植、养殖过程,产后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等。目前从产前到产中出现了融资流通过程,这个环节内资本有很多机会。”吴克忠表示。这家风投机构从2007年开始就在农田里探寻可能的投资机会。

  “投资农业最看重商业模式和食品安全。中国农业投资刚刚开始,未来要做成设施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模式非常重要,商业模式讲究的是可以复制,而目前农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很少有可以复制的。资产是过去积累的,价值是未来赢得的。有价值的企业不一定有资产,农业企业也需要轻资产运营。”

  去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利农国际,优势资本曾参与投资。吴克忠表示,当时正是看中其清晰的商业模式:大面积承包农民土地,将农民变成“工人”,投入技术含量高的设施改造,使农田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原来农民一亩地销售额每年大约两三千元,现在一亩地每年销售额达到三四万元。

  据悉,迄今为止,优势资本在农业产业链上已投资了12家企业,投资总额在4~5亿元。其中,3家企业已上市,回报率在5~8倍之间。

  拥有源头产业才能控制产品安全

  另一个已走上IPO进程的上海农业企业多利农庄,以循环经济农庄模式著称,这也是令投资机构很感兴趣的商业模式。

  多利去年获得了以专注投资清洁技术早期项目闻名的青云创投1000万美元的投资。青云创投合伙人李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利农庄的商业模式是很有意思的创新。他们的理念是“从农田直接到餐桌”,这样的好处是来源清晰,消费信任感容易建立;此外省去多重中间环节,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事实上,多利农庄的初期投入相当巨大,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土、水等环境质量必须通过3年的监测并达标,初期是一个非常“烧钱”的产业。为了把政府支持的1750亩地变成可以生产绿色有机蔬菜的农田,企业连续三年,在无盈利的状况下陆续投入逾2亿元。

  多利农庄的目标市场主要是上海、北京两地,李立伟认为,两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强,愿意为安全而付出更高的溢价,市场潜力非常大。如今,这家企业的上市计划也已经提上日程。

  “青云创投投资新农业的标准与判断高科技企业有相似,第一,科技含量程度;第二,产业链中在纵向一体、横向延伸机会比较多的企业,也就是有进入壁垒的企业。”李立伟表示。

  从细分行业来看,国家支持力度很大的上游种苗类企业、进入壁垒较高的高端农机行业、市场潜力充分的有机食品和生物农药等他未来较为看好。

  而清科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对于投资人来说,无论是农业的哪个细分领域,最重要的是,企业是否拥有上游产业链。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源头产业,才能实现对产品的完全控制,保证产品安全。

  三聚氰胺事件几乎摧毁了整个奶制品产业,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来源。因此,投资人的衡量标准也以质量风险是否可控、产业链地位是否安全为首要的考核标准。

  中国的农业市场没有大鱼

  吴克忠告诉记者,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研究,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800美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之后,这个国家的农业就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平均将有超过10%~20%的增长。这种发展将持续15~20年,而这个过程在中国刚开始启动。

  事实上,农业一直被形容为一个没有爆发性想象空间的行业,投资周期相对较长,收益相对稳定。清科数据指出,传统农业的平均利润率在2%~8%之间。

  目前农业行业内品牌和市场都极为分散,企业规模小,老套地说,这对于资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受制于自然灾害、政策法规、价格周期等固有风险,在讲究效率的资本与节奏相对较缓的农业之间,找到合理风控与合理回报的平衡点,考验着每一个进入农业企业的投资人。

  尽管红杉资本、青云创投、优势资本等一批国内外投资机构都开始以资本“垦荒”,但是他们普遍承认,目前国内市场上,值得投资的企业凤毛麟角。

  “企业除了商业模式,需要有能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接口。管理架构、法律架构、财务架构合规化才能引进外来投资者。”吴克忠认为。

  “第一步是具有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和可复制的空间;第二步是学会用钱;第三要靠资本市场不断吸收资金做大做强。现在中国的农业市场上没有"大鱼",谁跑得快,谁就是赢家。”

  A股农业股:看好三大板块

  农业板块上市公司估值目前处于一个合理区间,在通胀形势下,它具备消费品的防御属性。投资考虑的两大要素是,企业是否具有品牌优势;科技研发技术是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尽管农业上市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整体表现并没有跑赢大盘,但平安证券戴晶认为,基于农业股去年整体涨幅偏高,上半年表现属于正常回调。

  从农业板块上市公司2011年的中报分析,基本都有50%到100%的业绩增长,行业景气度上行。此前向上修正中报业绩的几家畜禽养殖板块上市公司涨幅居前,预计大部分企业下半年有望跑赢大盘,中长期农业板块还会出现新行情。

  “投资安全”取决于食品安全

  中国农业产业多为“大行业小公司”,市场总量大而份额分散。受到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消费者对于绿色、安全食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对价格敏感度降低。一项调查显示,有安全认证标志的猪肉,消费者普遍愿意多付出30%溢价。有品牌的优质大米,溢价空间则在一倍左右。

  戴晶认为,目前看来,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将从单纯的种植养殖向精深加工发展,具备循环经济模式产业链,以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重视品牌化获得市场信誉。

  而投资考虑的两大要素则是,企业是否拥有天然良好种植养殖区域,具有品牌优势。种业公司则需考虑其科技研发技术是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农业企业的投资“安全”依然主要取决于“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是长期投资,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一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往往缺乏投入动力。”戴晶说。

  在这一方面,漫长复杂而分散的供应链也给了不轨者以可乘之机,目前大多出现问题的环节是非法添加物。如饲料添加剂、农副产品中的加工助剂、食品制造和餐饮服务中的食品添加剂等。

  “在企业商业模式转型中,预计将产品聚焦中高端细分市场,这样能获得较高的食品安全溢价。同时通过高品质、安全性等产品差异化建立竞争壁垒。”

  农业板块具备消费品的防御属性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大致可分为八大子板块,约有56家上市公司:上游的饲料、疫苗、种子、种苗;中游种植、养殖;以及下游的流通和加工。

  从具体板块分析,首先看好近期受到事件性利好消息推动的上游种子类上市公司。

  8月份农业部发布消息称,将以种子为重点,加快研究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扶优扶强,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受此影响,种子上市公司如丰乐种业、登海种业等涨幅表现都不错,中长期也看好。

  其次,他看好淡水养殖板块。这主要受制于湖泊资源的稀缺性,这一板块上市公司,如淡水水产品龙头企业大湖股份。戴晶认为,前期企业在水产品资源方面持续投入,将在2~3年内逐步释放产销量;同时,通过战略转型+向下游渠道延伸+自主提价,使企业盈利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类比较看好深海养殖板块。代表性的比如獐子岛,近期中小板和创业板出现了一些该板块上市公司。瑞银证券此前一份研究报告也认为,尽管2011年海水养殖公司股价跌幅大于大盘,但考虑到日本核泄漏事件的负面影响,如果回顾过去一年的股价表现,事实上海水养殖行业是享受了溢价。分析认为,海水养殖企业的创新,代表了农业先进生产力,支撑了行业高估值和股价溢价。

  这其中的投资风险主要是,养殖海域发生台风、风暴潮、气候异常等自然灾害;大面积发生严重的水生动物疫病,以及赤潮、溢油等环保事故,都将影响到公司养殖产品的生存安全,影响企业收入。

  此外,受到下游养殖业高景气拉动饲料需求销售,进而带动饲料行盈利高景气。周期性投资可以关注饲料行业,如大北农、唐人神等。

  “总体来说,农业板块上市公司估值目前处于一个合理区间。对于这一行业的投资,在通胀形势下,它具备消费品的防御属性。同时其景气度不断上升,使一些细分领域具备进攻属性。而事件性驱动更能带来超额收益。属于攻守兼备的投资板块。”戴晶表示。

  他认为,目前看来种子类和水产类上市公司仍然是农业板块中质地最好、排他性最强和基本面最为扎实的子行业,其中有资源、有技术、有壁垒的公司是中长期投资的最佳选择。

  一亩田:用IT思维管理有机农业

  有机蔬果供应商面前有两种发展模式:一是依托强势资本限度地抢占市场,进而不断引入更多资本,实现企业上市;另一种则是稳扎稳打,逐步扩大规模。一亩田选择的是后者。

  在辗转了数个有机蔬果供应商之后,最近李傲终于下了决心:选择了一亩田作为家庭有机蔬果的来源。这位曾在华尔街工作多年的金融高管说:“一亩田的操作模式更接近国外,我在家里通过网络就能看到我买的有机蔬果是谁种植的、是在哪块地里种植的、是什么时候从地里采摘下来的。感觉上更放心,质量有保障。”

  上海有机蔬果行业,尽管从总量上而言仍然小众,但竞争却已经非常激烈。崇明、青浦、浦东等郊区区县几乎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有机蔬菜果田地,且范围动辄就是几百亩乃至上千亩。

  周边江浙省份的同行还不断利用地利之便对上海市场渗透、冲击。在沪上众多的有机蔬果生产、供应商中,一亩田以其强大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及由此衍生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而颇为别具一格。

  以家庭客户为主要对象

  “一亩田创立于2008年,在上海的种植基地主要在崇明,有1000亩左右,目前实际使用300亩左右。”一亩田总经理张桓介绍说:“我们目前田地的年产量在250万斤左右。上海市场有机蔬果家庭客户数量和日均有机蔬果配送量目前一亩田都是的。”

  一般有机蔬果生产商都以饭店、企业等商务客户为主,而要货量少、分布又零散的家庭客户最多只是一个补充。嘉兴“奥运蔬菜种植基地”的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我们只供应饭店。零散的订户一般不接,不然成本太高了。”

  一亩田却反其道而行。据了解,一亩田的客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家庭客户、企业客户,以及饭店以家庭客户为主要目标群体,企业客户和饭店作为补充。

  “上海中产阶级多,海外人士多,对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也更容易接受西方流行的饮食理念,因此家庭客户是上海有机蔬果市场中占比相对较大的一个目标群体,所以一亩田从成立起就以这个群体为主要对象。”张桓介绍。

  通过自建的配送队伍,一亩田能做到将前一天采摘的有机蔬果在第二天清晨送至客户手中,充分保持了有机蔬果的新鲜,也与这些客户的生活、消费习惯更贴近。

  蔬果也“IT”

  如何确保农户真正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生产种植?一亩田的创办者之一,出身于IT行业的张桓找到了他的解决方式:把IT数字化系统引入有机蔬果种植,使得一亩田成为上海首个用IT软件来管理的有机蔬果种植的企业。

  “IT数字化系统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即透明种植、产品追溯、自由订单和降低种植品种的损耗。”张桓说。

  通过一亩田的网站,客户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订的有机蔬果是在哪一块田地中种植,可以看到种植蔬果的农民照片和介绍,甚至能了解到自己所订的有机蔬果是在什么时候从田地中采摘下来的。不放心的客户甚至可以亲自到田地里对自己获得的这些信息一一印证。这一模式,让相对混乱、产品质量缺乏信誉度的沪上有机蔬果市场耳目一新。

  “客户的信任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数字化系统使得我们对生产可以有效控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创业团队没有一个人懂农业,却能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的原因。” 张桓说。

  张桓举例说,一开始一亩田对市场需求什么品种的有机蔬果没有把握,造成了很大浪费。“比如番茄,在上海并不是很受欢迎的品种,实际需求量其实也就几亩,我们一开始却种了十多亩。”

  但之后,通过数据库不断对顾客订购数据的收集整理,对上海市场消费习惯逐渐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一亩田也不断对种植品种和数量进行调整,大大降低了由于对市场判断失误而出现的损耗。到如今,数据库提供的下一种植季品种数量预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能与市场实际需求形成一致。

  另外,数字化系统还让一亩田真正做到了其他有机蔬果供应商很难做到的“自由点单”。由于有机蔬果总体种植量相对偏小,而且各个品种的种植量也不一样,所以沪上市场经营家庭直供的有机蔬果供应商一般是以提供规定品种的“套餐式”为主,客户无法对购买的有机蔬果品种自由选择。

  “一亩田的订单系统可以实时地反映出待销售的有机蔬果的品种和数量,很少会出现客户下了单才发现这个品种缺货的情况,所以可以做到客户想点什么就点什么,不用担心被强制消费。”

  “有机并非是产品标准,而是一整套的生产标准。只要严格按照这套标准来操作,生产出的就是有机蔬果。所以IT数字化系统在有机种植领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张桓笑言。

  不想冲着风投做有机

  有机蔬果种植,是个富含技术含量的农业项目,因此上海几个著名的有机蔬果供应商,不是台湾过来的农业大学的教师,就是拥有名牌大学EMBA背景。一亩田的创业团队,也是由上海交大的EMBA所组成,汇聚的是多个领域中的精英。

  强大的创业团队,高端的农业项目,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使沪上有机蔬果供应商往往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在资本目前,上海的有机蔬果供应商出现了两种发展模式。

  一种是资本化模式经营,依托强势资本,限度地抢占市场,进而不断引入更多资本,购买更多的田地种植,最终依托“有机”概念实现企业的上市。另一种则是稳扎稳打,在保障企业未来发展的必须资金的前提下,一步一步逐渐扩大规模。而一亩田无疑选择的是后者。

  对于公司的这一选择,张桓的解释是:“农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有机农业同样如此。我们当然也希望引入风投,不过前提是风投必须给公司发展带来技术、资源。但可惜至今没有遇到和我们拥有相似理念的风投。”

  据其介绍,很多风投都希望立竿见影地出成绩,想签订一个对赌协议,保证一亩田在几年内达成多少市场占有率。而张桓认为,依托大量资本迅速扩张是一个发展方向,但可能会带来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隐患。目前有机食品在客户心中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固的产品信誉,并不适合过快地发展。一亩田在上海的1000亩田地发展了3年也仅仅使用了不到1/3,有足够的空间慢慢发展。

  在一亩田的战略规划中,到外省市拿地种植,更多的是出于丰富有机产品种类的考量。“不同纬度适合不同种类蔬菜的种植。我们初步设想是未来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不同纬度的地区拥有种植基地,分工生产,全国统一运输配送。”

  张桓强调:“有机并非是产品标准,而是一整套的生产标准,整个生产流程都必须一丝不苟地按照标准操作。对于一亩田来说,发展过快并不是好事,即使田地储备跟得上,但还有有机种子、有机肥料等很多环节,很难保证所有环节都不会出事。”

  蔬菜家族“族谱”

  有机蔬菜:在生产和加工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和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是一类真正源自自然、富含营养、高品质的原生态安全蔬菜。

  绿色蔬菜:在生产过程中,有限制的使用农药、化肥后,遗留在蔬菜里的农药、化肥遗留物指标低于国家或国际规定的尺度。是入门级的环保型蔬菜。

  无公害蔬菜:指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安全许可范围内,经无公害食品认定机构认定的蔬菜,是人们平常消费的最低食用尺度。

  普通蔬菜:普通种植蔬菜施化肥无人监管,无法限量控制,无任何质量安全检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海客乐:做好有机食品“裁判员”

  把好质量关固然是有机食品的根本,而对于渠道商来说,以比普通食品更高的价格把有机食品销售出去更是生存的硬道理。已经在沪上拥有十几家专卖店的海客乐是怎么做到的?

  或许令人难以置信,屡见不鲜的果蔬酒水,居然每一样都“来头不小”。

  “这些都是需要经过认真检测才能上架的食品。”在海客乐有机食品专卖连锁店里,上海同脉食品有限公司的客户管理部经理李红艳介绍说:“比如马铃薯,为保证质量,公司检测员定期到高山基地,检测土壤、水质及马铃薯的各项指标是否合格。”她说,能称为有机食品,除了生长过程要符合有机标准,加工食品的加工过程也必须“有机”。

  “作为一个有机食品的零售流通渠道,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消费者把好质量关。”同脉食品董事长姜军说道,“虽然有相关政府部门把关,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太突出太复杂,所以我们就用企业管理的方式替消费者把好关。”

  为安全餐桌把关

  用姜军的话说,食品行业就像运动员,渠道就是裁判员。针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防不胜防,他指出了渠道商“把关”的两项重要质素:专业的知识和“风险控制”,而后者又可归纳为两点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

  危害分析:以韭菜为例,现在一般采用的是有剧毒的含磷类农药。这类农药除了杀虫,还促进植物的生长,但这不能称之为有机食品。农药残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需要渠道商把关。

  关键点控制:所谓关键点,姜军解释道:“比如圈养的普通猪,一般生长期4~6个月,饲料有各种添加剂。而有机猪一般是黑毛猪种,生长期8~10个月,有机饲料不含添加剂。这里有没有添加剂就是关键点。”在姜军看来,非转基因,重金属不超标,不添加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激素和人工合成添加剂,就是重要的关键点。

  海客乐与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共同挂牌成立了“上海同脉德诺有机食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专门对所售有机食品进行抽样检测。

  当然,检测中心是最后一道防火墙,保证食品真正的“有机”还需要考察三点: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对协作种植、养殖基地进行有机知识培训和产品抽检;尽量选用国际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食品。

  如果生产环境被严重污染,改造成本势必高涨,并且不容易达到有机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基地开展有机种植是最关键因素。以高山基地为例,海客乐选择了位于临安高虹镇石门乡的林家塘作为高山蔬菜的生产基地。因为它的土壤表面含有来自地壳深处的有益微量元素,在几十公里范围内并无污染源,还有天然的山泉水。

  但是基地的检测并不能完全杜绝有害物质进入食品体系,种植过程的控制和预防也十分重要。

  “只有事先准备检测某项有害物质是否存在时,才能检测出它的含量。比如奶粉,首先要想到是否存在三聚氰胺,才能检测出它的含量。”为此,海客乐对协作的种植、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进行培训与不定期的巡察,并对生产商、供应商的整个生产、加工流程进行暗访和明察。

  在选择有机食品时,有机证书的真实性、有效期等都纳入了海客乐的考察范围。“国内外有机认证机构没有好坏的区别,只不过各个国家所采用的标准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姜军介绍,目前中绿华夏有机认证、方圆有机认证、南京国环有机认证 、德国BIO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等十几家认证机构都是海客乐的选择参考机构。

  不过,认证也不是万能的,海客乐就曾把200多个通过有机认证的品项拒之门外,因为不符合公司的内控要求。

  门店销售居主流

  质量把关是有机食品的根本,而对于渠道商来说,把有机食品销售出去更是生存的硬道理。

  首先要解决货源问题。据姜军介绍,海客乐有14大类产品,包含1000多种有机食品,基本涵盖了消费者的日常所需。为解决庞大的货源供应,海客乐与种植户、养殖户、加工食品商等上游供应商建立了广泛联系。

  “目前,国内外供货商都有,国内供应商占了80%左右,而很多国外的有机食品供应商也盯着中国的市场,目前已经达到了20%左右,比如意大利、西班牙的橄榄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有机奶粉等,都纷纷进入到中国。”

  专卖店、网络销售、电话订购、送货上门,是海客乐销售的主要形式。其中门店的销售方式居主流,占了80%,而10%的占比来源于网上销售。此外,海客乐还采用了集团购买的方式,将有机食品变成集团公司的员工福利、客户馈赠的礼品。

  “目前海客乐已经建立了十几家有机食品的专卖店。”姜军介绍说,业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其目标指向有一定消费能力,有健康饮食及环境保护理念,并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群体。“我们将在上海开设50家左右的专卖店,争取能够实现5亿元的销售收入。”

  有机食品也需要“头脑风暴”

  尽管销售额尚可,但是姜军认为“有机食品行业尚处于市场培育期,品牌建设需要5~10年”。因此,在从事有机食品销售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建立消费者信任”。

  显然,前期的市场培育关键在于绿色观念的植入,而不是一味的推销。“有机食品行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渠道商不仅要保质保量地提供有机食品,同时更要把健康的饮食观念提供给消费者。”

  因此,增值服务成为渠道商追求突破的一个亮点。基于目前竞争对手还不是太多的局面,海客乐抢占了先机,除了定期地举行各种营养健康论坛,也试运行了“营养有机食材套餐”。

  “在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基础上,根据家庭成员每日营养需求量测算出食材需要量,既帮消费者挑选食材,又附赠食材制作方法。”诚然,追求有机食品的附加值,已经成为市场培育的另一片蓝海。

  实际上,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有机食品行业,除了安全的把控和理念的更新,还面临着其他诸多挑战。单单其高于普通食品好几倍的价格,便令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虽然人人向往健康安全,但价格依然是大部分人购买食品的重要考虑因素。

  “这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就像手机行业刚发展时,由于市场规模小,手机价格刚开始卖到一万元左右,和现在比起来有天壤之别。”姜军指出,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成本的相对降低,有机食品终将成为大家都能消费得起的商品。

  当然,有机食品行业面临的问题也将层出不穷,比如真正有机的种植养植基地占所有基地的比例多大?检测是否及时有力?……这不但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

  香海:“整合”的有机食品

  香海贸易将自己定义为“有机食品的方案整合商”:如果超市认为普通蔬菜销量不好,它就会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如何引进既安全又好卖的蔬菜。三年后的今天,它盈利了。

  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公园附近,集中着大片新兴的公寓楼、别墅区,同时也集中着高级白领、海归人群,欧美外籍人士的数量亦达到3万人左右。

  个子高高的汪广标坐在当地新落成的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内,满意地看着人流。在这家定位为“FOOD HALL”,以体验式生鲜食品为主体,附有咖啡吧、沙拉吧、酒窖等店中店的高档超市内,他的角色是“有机食品的方案整合商”。

  这个名称听上去似乎有点玄。他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碰了无数的壁,将这个模式做出了利润。

  永远不要做供应商

  有机胡萝卜每根11.3元,有机甜椒每个11.8元,有机大白菜每棵23.5元……这样的售价比普通菜场里高出了六七倍,是普通超市的二三倍左右。上柜48小时之后,如果没有售出,即使看上去还很新鲜,也必须下架直接扔进垃圾桶。难怪有消费者将它们戏称为“蔬菜里的LV”。

  在这家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十几种蔬菜水果们个头大小均匀,包装精美,贴着统一的“有机真品”品牌标签和“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签。它们以“卖相”和“有机”两大优势,吸引着消费者。

  “将真正健康安全的食品给最有要求的人,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实现这个理念的思路是要"从农田直接到餐桌",这样才能完全控制食品质量和市场。”汪广标告诉记者。

  这位“25岁就开始做生意”的香港人现任上海香海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过很多行业。四五年前,他意识到上海的食品市场上几乎没有可信度高的大品牌,几乎购买不到符合心目中优质生活标准的各种有机食品,于是在已经可以退休的年纪,他决定“赌”上自己的积蓄,投资“务农”。

  相比无机食品,有机食品有几个特点,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和添加剂,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生产转型方面,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在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保证产品质量。

  在美、德、日等有机食品消费大国,有机蔬菜在蔬菜消费中占比达60%~90%,供应量大,价格相对便宜一些,平均约为无机蔬菜的2~3倍。

  汪广标坚信随着国内新富阶层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对生活有要求的人”。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爆发,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必将不断上升。他在2007年成立了香海贸易,并以“优越生活”作为企业理念。

  为了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从农田直接到餐桌”,他用了将近三年时间,试图在这个市场上抓准产品和渠道两头,省去中间环节,为此尝试过多种方法。他曾亲自养过两万只鸡,结果“损失得一塌糊涂”。“全上海的渠道几乎都做过”,比如五星级酒店、大学、高尔夫球场、电信运营商等等。

  “几乎白做了两年”,他才逐渐积累和摸索出了一套经验。

  “在这个市场上,永远不能做供应商,供应商没有自身价值,必须要成为一个方案整合商。举例来说,如果超市认为普通蔬菜销量不好,你就要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如何引进既安全可靠又好卖的蔬菜。”

  为此,他在上海及周边、吉林、新疆等地投资了五六家生产基地,并与澳洲、日本等国几个农场签订了合作协议,有了“控制源头”的基础。

  随后精简渠道,保留少数五星级酒店。据说他在海南的几家五星级酒店,宁可定期从他们的基地空运有机蔬菜也不愿意在当地采购无机蔬菜。同时有一些价格过高的有机食品,比如一种外国种子生菜,市场售价高达90元/kg,这个价格只能供应给酒店。

  他的渠道重点在于重新部署销售网络。同时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说服了国内规模的零售集团华润集团,成为渠道合作商。

  华润旗下的高端超市,面对的是金字塔尖20%的高端客户群,毛利率高达30%左右,是一般超市的2倍。汪广标则把目标群体定位在更尖端的5%。“在一个市场上,往往5%的人群消费能力等同于95%。”

  贴着“有机真品”品牌的大米,大约要卖80元/斤,牛肉最便宜的也要几百元一斤,茶叶则在每斤2000元以上。“月收入1万元左右的白领,对这样的消费,大多抱着尝鲜的态度。我们的目标客户是月收入2万元左右的人群,他们属于稳定的消费群体。”他告诉记者。

  上下游两手都要硬

  很显然,方案整合商的意思并不只是品牌化、保质量、单价高。

  他在超市内发展了店中店模式,进驻自己的专业团队,现场制作寿司、匹萨等可即食半成品,甚至还有沙拉吧和烧腊铺。如顾客有需要,他从半岛酒店请来的总厨可以现场制作一份牛排以供品尝。

  在目前六七十人的企业团队里,既有农民、养殖户、也有厨师和营销人员。“从盈利模式来说,我们采用联营方式,与渠道分成。我们的优势是解决了产业链流程。在上游投资种植基地,用自己的品牌进行贴牌生产。下游紧接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下单。对农民来说,他们需要我们帮助寻找适合的高端市场,提高产品售价,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方则需要可靠而符合市场需求的源头产品。”汪广标这样解释他的盈利模式。

  目前其主要市场在杭州和上海,计划在今明两年逐渐延展到济南、天津等城市。“开发多元产品以平衡成本,并逐渐做大规模,利润才能保证。”

  差不多两年前,当他的有机蔬菜第一次在杭州上市时,第一周销售额大约在3000元到4000元,70%被扔进垃圾桶。现今,公司在上海高端超市的年销售收入达几百万,今年实现了盈利。预计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万元到5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此前,在上海另一家定位高端的久光百货超市内,仅有机蔬菜每月销售额就上百万。而在四五年前,这里的有机蔬菜销售额只有当下的5%到7%。

  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近期一份报告预测,未来十年,有机食品有望占到整个中国食品市场的1%~1.5%。

  “这个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巨大,有趋势出现几家集中度、可信度高的大品牌。只要你找对模式,亏了5年的钱,可能5个月就赚回来。”

  汪广标自信,渠道规模如果足够,未来企业年增长率有望达到200%~300%。来源投资有道)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投资 安全 餐桌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