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中国茉莉之乡-广西横县

2011-07-22 10:16:18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10月25日,横县。太阳静静地照着这片3464平方公里的土地。

  流经横县的郁江依旧奔泻千里,江水两岸是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当地农民正在盘点着一年的好收成。

  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支流郁江,不但赋予郁江平原以及这片土地上日益丰润富足的生活,还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受到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的滋润,横县人不但创造了优秀的文化,还用文化知识的雨露浇灌着这片土地,让这里的茉莉花盛开更加芬芳的花朵,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人们的笑脸更灿烂。

  备受关注的横县文化致富工程,就这样惠泽一方百姓。10月25日,记者在横县采访了解到,该县近年来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内涵,以文化知识致富型为重点模式,全面实施文化致富工程,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横县。

  源远流长,名列全国文化先进县

  2007年8月6日,横县。风和日丽,茉莉飘香。

  当天上午,横县博物馆暨淮海书院举行隆重开馆庆典仪式。这项历时近一年、耗资150万元的修复工程,使得淮海书院焕然一新。

  记者了解到,淮海书院分为横县历史文化陈列展和茉莉花文化展两部分,藏品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到明清时期的瓷器,共计600多件馆藏文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罐、南朝人乘飞兽饰钱纹铜鼓和南明王朝“援江将军之印”。淮海书院是南宁市唯一的县级博物馆,也是广西一流的县级博物馆。这些文物见证着横县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建制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的横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这里的传统文明和灿烂文化。

  横县人认为,这是流淌千年的郁江给他们积攒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并通过文化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引擎。

  近年来,该县文化建设投入逐年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本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文化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

  他们用数据和事实告诉记者:2000年以来,筹措资金49万元对县人民礼堂翻新维修改造;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横县图书馆新馆;投入资金对县博物馆天面全面翻修;投入370多万元建设海棠文化公园,使海棠文化公园、县博物馆不仅能够展示横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能够反映当代横县作为“中国茉莉之乡”的独特风采,成为一个宣传了解横县的重要窗口。

  位于横县中北部的校椅镇,建起了十几个村级示范图书阅览室和6个村级信息服务室,读书看报和上网查找信息成为当地群众的重要消遣方式,图书阅览室和信息服务室也成了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重要场所。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早在1987年,横县就实现全县22个乡镇每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的目标。

  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得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好戏连台。2000年以来,该县创作、改编、辅导舞蹈、歌舞诗朗诵、快板、小品等节目200多个,参加南宁市组织的各类文艺汇演共获得奖项19项。

  历史悠久的横县,文物征集管理、保护维修和民族民间文艺发掘、保护取得较好成效。近年来,该县拨出专款对具有本县特色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传统民间艺术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提炼、加工。许多文物古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缮,博物馆馆藏文物逐年增加,文物藏品管理逐步规范化,文物安全态势良好。

  历史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建设卓有成效。1996年,横县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和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厚积薄发,探索文化知识致富路

  去年5月23日,横县。法国专家哈桑·斯拉优博士顶着骄阳来到郁江平原,到横县开展茉莉花蕾螟、白绢病综合防治和无公害茉莉花、有机茉莉花栽培等技术攻关,进行茉莉花栽培技术研究、技术指导和培训。

  茉莉花是横县的经济支柱。然而,这朵致富花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长期连续栽培后,土壤肥力下降、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品质下降,品种单一,需引进培植优良品种。

  遭遇茉莉花种植技术与产业发展瓶颈的横县,需要一个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让包括茉莉花在内的经济作物绽放长盛不衰的致富花。

  借助深厚的文化基础,横县走上了尊重知识,广揽人才,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致富工程之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横县文化致富工程实施是以文化知识致富型模式为重点,主要的思路是:以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为载体,以“知识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为渠道,通过加强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组织、吸引更多的人多读书、读好书,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增长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劳动致富技能,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致富门路。

  自从迈开第一步,横县就一直在积极探索,创新模式。2003年,该县在校椅镇石井村纹塘屯建立了茉莉花专家大院,聘请12位国内知名专家,采用“专家+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十农户”“专家+协会+示范基地+农户”“专家+项目+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示范基地和技术培训学校,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专家大院的建设,在横县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优势产业的培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专家大院联结了6个茉莉花产业建设项目,在校椅镇石井村建立了600亩的示范基地,聘请的专家根据茉莉花的生产季节到大院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或者在专家大院信息网上发布技术信息,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此外,还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先后引进了法国、日本3名外国专家,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名国内农业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到横县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指导,为当地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的农业和农村技术人才。专家大院的技术辐射全县,有力地促进了横县茉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10万多亩,年产鲜花8万吨,产值4.56亿元,茉莉花茶总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占世界总量的50%。

  在横县,科技文化知识已经成为一把通向致富的金钥匙。

  致富花开,跻身全国百强中小城市

  今年6月底,横县。多家中央媒体把焦点对准“中国茉莉之乡”。

  在这个开花结果的时节里,横县文化致富工程被各级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致富模式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横县校椅镇青铜村村民覃思玉,晚上没事就往村里的图书室跑。这个农民在文化致富工程的熏陶下,十分注重新技术在甜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把新技术应用到甜玉米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去年,他种植的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250公斤,仅此一项全年收入10多万元。

  另一个农民叫韦有垦,横县云表镇旺庄村人。这个“养蚕能手”为了掌握先进的养蚕技术,多次参加文化科技培训学习,利用空余时间上网钻研种桑养蚕知识,还热心地向村民传授养蚕技术。

  在韦有垦的带动下,全村98%的农户种桑养蚕。去年,全村单此项收入人均2500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桑蚕专业村。今年,致富后的村民集资80多万元,规划新村蓝图,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在这个盘点一年收成的时节,横县人向到访的记者一一盘点这个为全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文化致富工程的累累硕果。

  这一工程促使很多农民掌握了过硬的实用种养技术,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发展。拉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向规模、科技、效益型产业化发展,使横县成为全国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成为华南地区的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成为广西的蘑菇生产和加工基地,成为广西桑蚕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基地和重要的水产畜牧生产基地。

  这一工程使横县的每个优势产业都有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作为支撑,使横县每个优势产业都有一批能够积极发挥作用的专业技术协会,涌现出了一大批种养致富大户、知识型经济能人、科技致富能手。全县有166个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形成了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及其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为主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模式,从技术、信息、管理和资金上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不断培养、培训出更多的本地技术骨干和乡土人才,为横县特色优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力量。

  这一工程使横县每个优势产业都有一批可以进行吸收和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科技示范基地。全县有茉莉花标准栽培示范基地12个,甜玉米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5个,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5个,优质桑园示范基地7个,养蚕示范基地50个,水产养殖示范基地42个,畜牧养殖示范基地66个,带动70多万农民增加了收入。

  这一工程的不断推进,为横县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上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并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等荣誉称号。

  郁江河畔,文化知识盛开致富花!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文化 基地 茉莉 示范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