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添加剂泛滥:无德的“罪”与“罚”

2011-04-21 11:22:17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

   
“染色馒头”余温仍在,“毒豆芽”又粉墨登场……细数近年来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添加剂有关。添加剂的滥用,已成为当下食品安全的“原罪”,演变为食品领域的一场“人造灾难”。
 
    食品安全的“天”屡屡被“捅破”,在拷问企业经营者道德良心同时,也暴露出制度的漏洞和社会道德与诚信的“失守”。
 
    为“得”无德:造假“72变” “创新”令人咋舌
 
    新近曝出的“毒豆芽”事件再次刺痛了人们的“神经”。沈阳查获的25吨“毒豆芽”中,掺入了致癌物质、兽药。
 
    食品安全事件的添加剂,屡屡突破大家的想象力,让人们“叹为观止”。色素加酒精就能变成“干红葡萄酒”,树胶里加入黄酮类物质能成“蜂胶”……
 
    有关部门对违法添加剂的问题不可谓不重视。2010年我国共查办添加剂违法案件5305起,罚没款1980余万元,依法逮捕23人。但是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现象仍然不断出现。一些人的“创新”“智慧”集中体现在了食品造假手段的翻新上,造假花样令人匪夷所思。
 
    天津一家养殖场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速生”肉鸡由于生长期短、抗病能力差,他们往往从小鸡苗开始就频繁、大剂量使用多种药,直到出栏,药物残留问题严重。“对于鸡肉药物残留,没人检测,这在养殖业内并不少见。”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总工程师马志英说,都知道“瘦肉精”危害大,以前用的盐酸克伦特罗被曝光后,监管者制定出了这种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方法,但不法分子很快又研制“第二代瘦肉精”莱克多巴胺,而新型“瘦肉精”很难用传统试纸检出。
 
    而一些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的漠视,更让人胆战心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授郭红卫说,无良商家用人工色素给鱼“美容”,给面条“染色”。殊不知,这些人工色素的用量是有严格限制的,摄入量超标会严重损害人体肝脏。
 
    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一些经营者明知生产的食品有毒有害仍大肆生产销售。前不久被曝光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染色馒头”事件中,现场生产工人那句“打死、饿死也不吃这样的馒头”令人震惊,可见食品质量已经到了何种可怕的地步。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添加剂 泛滥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