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食品网 > 食品信息 > > 正文

糖市三大利多因素消退

2011-11-24 16:32:55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综观过去三年,国内食糖价格步步走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产需矛盾突出,二是精炼能力不足,三是糖源集中导致糖价定价权集中。而目前,这三大利多因素褪色,从而将导致白糖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也对国内糖价产生深远影响。

  最近几年,国内白糖产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是国内生产供应遇到瓶颈,主要表现一是耕地资源的瓶颈限制,以广西主产区为例,在目前的基数上,如果进一步大面积扩充甘蔗种植面积几无可能,有限的扩种只能向水肥条件差的边缘地区延伸;二是劳动力成本占甘蔗总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总体提高,制约甘蔗生产的投入和产能的扩张。另一方面,消费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城镇化进程、收入提高及饮食习惯改变,使得中国白糖产量增加的速度低于需求增加的速度,我国2008/2009年度以来,连续三年自产食糖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依靠进口来进行补充。

  目前,这一供需矛盾首先在供应一端得到缓解。在经历了连续三个榨季的供求紧缺之后,2011/2012榨季由于食糖主产国进入甘蔗增产周期,食糖产量的增长使得该制糖年度全球糖市转为供应过剩。国际糖业组织(ISO)日前发布预测报告称,预期 2011/2012年度的全球糖产量将达到1.722亿吨,高于上年度的1.652亿吨,虽然本榨季主产国巴西出现减产,但基本被澳大利亚、欧盟、印度和泰国的增产所抵消,预计消费量为1.677亿吨,增长率略高于近10年来2.16%的平均水平,达到2.27%,因此预计2011/2012榨季全球糖市将出现450万吨的过剩。

    国际市场的供应过剩为中国食糖进口创造了便利条件,2010/2011年度食糖进口量207万吨,是加入WTO以来首次用完194.5万吨配额(15%关税)。由于目前国内现货价格仍维持对进口糖价的较高的升水,因此可以预见,在2011/2012年度,食糖进口仍会保持增长态势。

  而国内供需矛盾也在需求一端找到突破口,其中除了高价抑制需求的效应突显之外,替代品的大规模使用是明显的标志。目前以果糖为代表的淀粉糖替代产品盛行,预计截至2011年年底,果糖产能将超过300万吨,上年度淀粉糖抢占的市场份额预期有230万吨。随着玉米价格的回落,淀粉糖的利润预计在新榨季将维持较高水平,因此估计这种替代量会继续增加到300万吨以上的水平,这样的话,国内对白糖的真正消费仅为1200万吨左右。换句话说,供需缺口已经被抹平,国内供应不足的局面被改变。

  国内因精炼能力不足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也有所改变。原糖加工能力今年急速扩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国内的原糖加工能力在销区将达到月产约40万吨白砂糖的水平,每年可加工转化原糖400万—500万吨,这对南方榨糖集团的垄断定价产生冲击。

  欧债危机以来,商品市场持续走弱,基金持仓也逐步下降。CFTC报告显示,截至11月15日当周,11号原糖基金总持仓下降至48.8万手,基金多单持仓下降至13.04万手,而净多持仓则下降至7.57万手,ICE原糖净多头寸为至少两年内最低水平。国际糖价高烧消退将通过国内外市场日益增加的联动性最终传递到国内,使得新榨季糖价继续承压。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三大 利多 因素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