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食品网 > 食品信息 > > 正文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崇左市国税局成功破解困扰制糖产业发展三大难题工作纪实

2010-08-05 14:24:57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三大难题:每到榨季,甘蔗大战硝烟四起,甜蜜的事业遭遇发展中的难题 

  “忆当年,苦风凄雨守甘蔗;看今朝,正常作息享天伦。”2006~2007糖料蔗榨季(当年11月中旬~次年4月中旬)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人大常委会一位副主任写了这样一句话。 

  “今日情人节,我夫今安在?君去守甘蔗,妻在守空房。”而在上一个榨季,崇左市龙州县一位县领导在外守甘蔗已多天没有回家,妻子在情人节给他发了这条短信。 

  在2006~2007榨季开始后,崇左市各级党政和各部门领导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日夜出去守甘蔗了。这个变化,正是崇左市国税局自主研发的制糖企业税收监控系统运行后带来的。 

  “这真是奇迹呀!”在制糖行业干了34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制糖协会秘书长张鲁宾感叹道。 

  那么,一个税收管理系统如何破解了地方党委、政府多年没能解决的难题呢?奇迹究竟是怎样创造的? 

   崇左市是广西迄今为止最新成立的地级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崇左市县县有糖厂,乡乡种甘蔗,村村有蔗田。2005~2006榨季,崇左市糖料蔗产量近1500万吨,产糖近185万吨,占全国产糖量的21%、广西产糖量的36%。在糖业界谁都知道,中国产糖看广西,广西产糖看崇左。崇左市的产糖量已经连续5年居全国地级市前茅。崇左,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糖都。 

  崇左的40万户农户、100多万蔗农,正是靠甘蔗发家致富的,崇左的经济也是靠甘蔗支撑的。2006年,制糖行业税收收入超过1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占国税收入总额的近70%。崇左,是名副其实的糖经济、糖财政、糖税收、糖社会,是中国最甜的地方。 

  制糖业被称为甜蜜的事业,当甜蜜的事业在发展中遇到难题时,崇左国税人是如何破解难题的呢? 

  2006年9月下旬,刚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国税局党组任命为崇左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的梁绍英来到崇左时,深深感受到甜蜜事业背后的种种苦涩。 

  上任伊始,梁绍英局长便马不停蹄地到全市15家糖厂调研。经过1个多月的调研,他发现甜蜜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三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部分企业违规跨蔗区抬价抢购糖料蔗,造成糖料蔗收购秩序混乱。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多年的一个重大管理难题。 

  按照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糖料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糖料蔗产区实行划区管理,制糖企业在划定的糖料蔗区内与生产者签订收购合同,糖料蔗收购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蔗糖业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制糖企业是本企业蔗区内唯一合法的糖料蔗收购主体,不得跨蔗区收购糖料蔗;制糖企业按政府定价收购糖料蔗,不得任意抬价。 

  然而,由于蔗源不足,多年来在崇左乃至整个广西,每到榨季便爆发甘蔗“抢夺战”和“保卫战”。部分企业由于本企业蔗区糖料蔗不足,便违规抬价跨蔗区收购糖料蔗。一些蔗贩子以略高于政府定价的价格跨区收购糖料蔗进行贩卖,从中渔利。没有糖料蔗,企业就会“断槽”(生产线停工),“断槽”一次就会损失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自己的糖料蔗被抢了,就要想方设法去抢别人的糖料蔗。糖料蔗外流就意味着企业效益降低、财政收入减少。为了防止本地糖料蔗外流,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动各部门干部守糖料蔗,一些县(市、区)政府“一把手”亲自带队围、追、堵、截蔗贩子。 

  跨区抬价抢购糖料蔗造成了税收严重流失。2005~2006榨季,15家制糖企业甘蔗实际压榨量1495万吨。糖料蔗收购价格政府定价为每吨 280元,而实际平均收购价格为每吨294.5元。抬价收购所增加的企业进项税抵扣导致减少增值税2821.96万元,抬价收购增加的成本导致减少企业所得税5665.63万元。此外,运费的提高也增加了运费进项抵扣。 

  第二个难题是部分企业低价销售产品给关联企业,导致税收外流严重。2005~2006榨季,有1/3的制糖企业向关联企业低价销售成品糖。若按全市平均销售价格计算,仅这1/3的企业增值税外流就达1538万元,所得税减少1357万元。 

  第三个难题是部分制糖企业出糖率低,存在账外经营现象,严重影响税收收入。2005~2006榨季,全市成品糖出糖率为12.37%,比上榨季减少0.34个百分点。全市15家制糖企业中有7家低于全市成品糖平均出糖率。出糖率低有各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企业存在少报销售量、多报收购量,搞账外经营的现象。 

  梁绍英局长认为,这三大难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崇左市制糖行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糖料蔗关系到百万蔗农的富裕,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广西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糖料蔗还关系到崇左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收购秩序混乱引发的种种矛盾,也影响了社会稳定。他深感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认为如何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些突出矛盾迫在眉睫。 

  梁绍英局长感到十分焦虑,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地方党委、政府排忧解难。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根治这些顽症?能不能通过创新税收管理解决这些问题?梁绍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对症下药:开发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通过管好“两张票”监控制糖企业从原料收购到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 

  由于思考如何破解难题,梁绍英常常夜不能寐。通过调研和思考,他逐渐形成了一个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的新思路:发挥税法威力,借助科技手段,实施网络监控和驻厂管理,通过加强农产品收购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监管制糖企业从糖料蔗收购到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链条。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梁绍英还在不断地思考着,他觉得新的管理办法完全可以根治跨区抢购糖料蔗这个多年来的痼疾。他非常兴奋,认为必须在新的榨季采取这个办法。此时已是2006年11月初,新的榨季马上就要开始了。时间紧迫,虽然是凌晨4时,但是他雷厉风行,立即通知各县(市、区)局领导和各部门相关人员早上8时准时开会进行讨论研究。 

  梁绍英一提出新的管理思路,立即得到了市局党组一班人的赞同。他们集思广益,反复推敲,仅用3天时间就制定出了《崇左市国税局制糖企业税收管理办法》。梁绍英立即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得到了市委书记罗殿龙、市长肖化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崇左市人民政府很快发文批转执行该管理办法。 

  这个思路的核心理念是:发挥税法威力,借助科技手段,建立一个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加强收购发票和专用发票的管理;破解制糖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跨区抬价收购糖料蔗造成蔗区收购秩序混乱,低价销售产品给关联企业造成税收外流,出糖率低、账外经营导致税收流失等三大难题;达到党委政府满意、制糖企业及其主管部门满意、国税机关及其上级满意和百万蔗农满意的四大满意。具体内容归纳起来是:统一指挥,驻厂管理,远程监控,数据集中,网络比对,全程监督。并成立制糖企业税收监管指挥中心,负责领导组织全市制糖企业税收监管工作;向全市15家糖厂派驻厂组,对制糖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发票开具以及纳税申报情况实施动态监控;通过软件系统采集企业原料蔗进厂、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相关信息,远程传输到国税局数据库,由计算机进行比对,对企业实行全过程监管。 

  制糖企业税收监管指挥中心成立后,崇左市国税局加快步伐研制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为了研制这个系统,梁绍英局长和崇左国税干部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和汗水。 

  崇左市是将原南宁地区撤地设地级市,并在原南宁地区的基础上组建的。原南宁地区国税局在南宁市办公,崇左市国税局组建后,部分干部迁到崇左办公。原崇左县国税局的办公楼不够用,就在其顶层搭建了一层简易房。由于这部分国税干部的家都在南宁,往返有3个多小时的路程,只能周末回家,平时办公的地方也是睡觉的地方。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有两三张办公桌和两三张沙发床,沙发床白天当沙发,晚上就当床。 

  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没有难倒崇左国税人,他们觉得最难的是没有计算机、数据库环境。崇左市经济不发达,市局办公经费有限,原有的计算机设备老化,很难承担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这种大型软件的开发。 

  “我们最初开发软件时,几台计算机和服务器都是从自治区国税局借来的。当时,在一间办公室里既有床,又有办公桌,还有计算机和服务器。床旁边就是服务器,睡觉时服务器的嗡嗡声就伴着大家入眠。”崇左市国税局信息中心主任卢汉国说。 

  在系统程序开发期间,梁绍英局长投入了大量精力,缺计算机、缺经费、缺办公条件,他亲自出面解决。系统开发的思路和大框架虽然有了,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在开发中不断完善。一有好的想法,梁绍英马上召集相关人员讨论。梁绍英有个习惯,遇到什么问题解不开的时候就喜欢邀科长们去散步,在散步中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原征管科科长李贵文说,他最高兴的是梁局长找他们这些科长去散步。说来也怪,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在散步中想出来的。然而,他最害怕的也是梁局长找他们去散步,如果在??一个不眠之夜。“梁局长就像一个工作狂。”他说。 

  梁绍英局长的拼命精神也感动和鼓舞着崇左国税干部。 

  卢汉国的妻子生病住院了,他很想回去一趟。但由于正忙着采集制糖企业相关数据,他心想家里有人照顾,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等忙完这阵子再说。没想到,一忙起来就没完没了。有一天,当一张妻子病危的通知书送到他手上时,他一下子就傻眼了。 

  “那一段日子,我好像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白天黑夜一样,一天到晚没完没了地做,也不知什么叫累,每天就睡三四个小时。”作为开发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的骨干人员之一,信息中心的刘幽宏说。 

  到11月20日,仅仅10天时间,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的主体程序,收购发票机控开票系统、中国糖都网站、税眼视频监控系统3个子系统开发完成。经过后期不断开发完善,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目前增加到10个子系统,即收购发票机控开票子系统、电子税眼视频监控子系统、糖料蔗进厂量和糖产量自动实时采集子系统、运输发票审核比对子系统、电子税秤子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监开子系统、库存产品(副产品)监控子系统、购销合同备案子系统、中国糖都网站涉糖信息收集与发布子系统、综合分析评估子系统。 

  依托系统:抓住制糖企业税收管理的“牛鼻子” 

  2006年12月1日,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正式运行。系统运行当天,就收到奇效。当天,一家制糖企业已安排在本企业蔗区外的乡镇砍运289车糖料蔗。由于该企业已知道如果违规收购不是本企业蔗区的糖料蔗将开不出农副产品收购发票,意味着有巨额进项税无法抵扣,这是企业不能承受的。该企业在多方请人说情未果后,不得不放弃收购这289车糖料蔗。 

  2007年1月7日,某制糖企业违规跨区收购糖料蔗,因开不出收购发票,上千万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吃亏”以后,该公司张贴布告,告知蔗农,从1月9日零时起,该公司停止收购非本蔗区的糖料蔗。 

  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犹如一剂灵丹妙药,药到病除,使多年的顽症得到根治。 

  “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主要是管住两张票,对制糖企业实行了全过程监管。”崇左市国税局信息中心主任卢汉国说。 

  卢汉国所说的两张票即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全过程监管即对制糖企业供、产、销各环节监管。 

  在糖料蔗进厂环节,系统设置了包含65个项目的基础信息,包括蔗农姓名、身份证号码、种植面积、糖料蔗价格、糖料蔗估产量、运输距离、运输费用等。开具收购发票前,必须经过收购发票机控开票子系统比对认证无误后,企业端的系统才能开出发票。收购发票机控开票子系统是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通过该子系统比对税务端和企业端的信息,凡收购不是本企业蔗区原料蔗的或价格高于政府定价的,均不能开具收购发票。通过信息比对,能够实时监控企业原料蔗进厂重量、收购价格、应付甘蔗款、应开票份数、已开票份数及未开票份数。 

  在生产环节,15个制糖企业的100多个出糖口都安装了电子控税仪。糖的包装是50公斤一包,企业每生产一包,电子控税仪都能实时采集信息并将信息传到国税局。通过分析产量和进料量,就能掌握企业的出糖率。掌握了这些信息,企业进行账外经营就没有什么空间了。 

  在销售环节,企业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前,须将开票信息用电子文本的方式报送并进行审核和比对。凡制糖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销售价格比中国糖网公布的同类产品可比成交价格明显偏低的,必须说明原因。无正当理由的,国税局进行核定或调整销售价格,从而有效杜绝企业低价销售产品行为,防止税收外流。 

  “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管住了‘进’和‘出’两个口。”梁绍英局长说,“在‘进’口,管住了农产品收购发票。怎样管住收购发票?主要是进行三个比对,一是比对砍运证信息,二是比对过磅信息,三是比对开票信息。开榨前,企业要根据日榨量确定砍蔗量,然后确定由哪个蔗农砍蔗,并发给蔗农惟一的砍运证,砍运证上有蔗农姓名、砍蔗数量、收购价格等信息。在税务端系统基础数据库中,许多相关信息已事先采集。同时,企业每运进一辆甘蔗都要过磅,我们在其过磅处安装了电子税眼视频监控子系统,24小时全天候视频监控。每过一辆车,车牌号、糖料蔗的重量等信息实时传回国税局。对糖料蔗价格,系统设定的是政府定价。通过把企业申报的信息和国税局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糖料蔗数量不符的,企业开不出收购发票;超过政府定价的,开不出发票;收购发票上所填价格、数量、金额等不符的,开不出发票;企业收购不是自己蔗区的糖料蔗,也开不出发票。不能开收购发票,意味着不能抵扣进项税,不能计入生产成本,税负是相当高的,企业承受不起,收购非本蔗区的糖料蔗得不偿失。这样,通过管好收购发票,跨区抬价抢购糖料蔗行为得到了根本遏制。 

  在‘出’口,管住增值税专用发票。我们通过食糖主要网站采集当天南宁站台交货价格,发布在中国糖都网站上,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和有关税务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糖价。同时,通过掌握企业购销合同、库存情况,及时跟踪监控企业成品糖销售时间、数量、价格,防止企业滞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滞后纳税申报。由于生产的出糖量也能监管,就监管了制糖企业从糖料蔗收购到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链条。销售量和价格监控住了,就解决了部分企业低价销售产品给关联企业造成税收外流这个难题。销售信息和糖料蔗进厂信息都掌握了,企业账外经营偷逃税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至此,制糖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三大管理难题完全得到破解。” 

  药到病除:蔗控制住了,价格控制住了,税控制住了,多年来的难题破解了 

  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经过2006~2007榨季的运行和检验,显示出了强大威力。2006~2007榨季,在崇左市的各个乡镇路口,已经延续了多年的甘蔗大战硝烟平息了,蔗贩子的影子没有了,糖料蔗收购秩序井然。那些年年被抽调去守甘蔗的干部感慨地说:“现在,我们可以正常地过双休日了,再也不用三更半夜出去忙活了!” 

  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创新了税源监控方式,解决了长期以来对农副产品收购凭证无法比对和运输发票中重量、运距等内容难以核实和比对的问题,同时成功地运用银行、互联网等第三方信息对抵扣凭证和销项税额进行比对、分析、评估,有效解决了进项税和销项税长期存在的“一高一低”即农产品收购价格高、产成品销售价格低的问题。农副产品收购凭证管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崇左市国税局在农产品收购凭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通过信息比对,有效遏制了虚开农副产品收购发票行为。这样,蔗控制住了,价格控制住了,税也就控制住了。 

  “新的制糖企业税收管理办法,不仅管住了税收,对崇左市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总的来说,达到了四个满意。”梁绍英局长说。 

  “一是成功遏制了长期困扰党委、政府的跨区抬价抢购糖料蔗的行为,实现了稳定蔗区、稳定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和谐崇左、平安崇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崇左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政府不必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上路围追堵截,达到了党委、政府满意。 

  二是大大降低了企业收购糖料蔗的成本,明显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满意。2006~2007榨季,全市制糖企业收购糖料蔗共支付了40亿元,比上个榨季减少4亿元。过去,由于担心投入后的糖料蔗保不住,一些制糖企业不舍得对蔗区建设进行投入,蔗区道路往往是修修补补,水利建设、机械化耕种等也未得到很好解决。现在,政府和企业有足够的信心对蔗区建设进行大量的投入,水利化等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只要有水,单产就会大幅度提高。单产提高了,就会增加农民收入、企业效益。 

  三是加强了制糖企业税源的精细化管理,大大增加了税收收入,国税机关及其上级满意。2006~2007榨季,全市糖料蔗平均收购价格每吨 274.96元,完全在政府收购价每吨275元内,而上榨季的平均收购价格为294.52元,大大超过了每吨280元的政府收购价。2006~2007榨季,全市平均收购价比上榨季每吨减少19.54元,由此增加增值税3719.67万元、企业所得税5473.12万元;糖料蔗运输单价每吨下降2.2元,由此增加增值税227.75万元、企业所得税659.99万元;平均出糖率为12.55%,比上榨季提高0.18个百分点,据测算,出糖率增加的这一部分增加增值税1500.07万元、企业所得税1936.95万元。2007年1月~6月,全市制糖企业增加的销售收入达8823.96万元,企业减少成本 31866.37万元,增加税收收入13953.35万元。同时,企业增值税税负明显上升,税负率由去年的3.93%提高到5.11%。 

  四是增加农民收入,百万蔗农满意。过去,蔗农把糖料蔗卖给蔗贩子时,虽然价格比政府定价高了10元、20元,但按照有关规定,跨区销售糖料蔗不能享受政府的价格补贴,同时不能享受制糖企业贴息的贷款和化肥、糖料蔗品种的扶持。而且政府和企业不愿投资修蔗区道路的话,过不了几年路就坏了,糖料蔗也运不出来了,蔗农最终并没有得利。现在,蔗农把糖料蔗全部卖给了蔗区内的制糖企业,得到政府的价格补??卖给蔗区内的制糖企业,又大大调动了制糖企业发展本蔗区糖料蔗的积极性,投入本蔗区的资金越来越多,扶持农民的力度越来越大,蔗农的收入也将随之增加。” 

   管理创新:上级国税机关肯定,地方党委、政府高度赞扬 

  制糖企业税收监管系统收到的奇效,在崇左市引起了轰动,得到了上级国税机关的肯定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赞誉。 

  崇左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殿龙,市长肖化,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卢阳春,市委常委、副市长蒋连生,副市长雷庆多、黄统高纷纷带领有关人员前来考察。系统刚刚运行7天,罗殿龙书记就到市局考察,认为这个系统解决了他的“心头之患”。他说:“国税局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了这么好的工作,取得这么好的成效,党委、政府非常满意。对开创国税工作新局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和谐、富裕、文明的新广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梁局长到任时间不长,工作却很有成效。这项成绩是在梁局长的领导下,在局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达到了市委、市政府多年希望的目标。” 对于系统运行一个榨季后取得的效果,罗殿龙说:“甘蔗管理到位了,税收管理到位了,生产秩序好了,和谐蔗区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他们真正落实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的要求。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出了一流的成绩。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一个部门的创新关键在‘一把手’。全市各个部门应该以国税局为榜样,认真研究工作,做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 

  国家税务总局流转税司的有关领导也来了:“崇左市利用信息化手段,按照‘以票管税’的思路,联系实际研究重点税源管理的工作,落实总局强化税源管理的要求、落实‘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十六字方针的态度是坚决的。” 

  自治区国税局局长王柳德以及丁明强、唐开义、葛元力、欧发明、王波等局领导都来了。他们对崇左市国税局制定的制糖企业管理办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王柳德说:“你们的制糖企业监管系统不亚于当年的‘以票管税’!” 

  自治区国税局副局长丁明强说:“到目前为止,全国在农产品税收管理上采取这个办法的独此一家,效果有目共睹。这个办法在税收管理方面是一种创新,对管住税收确实有好处,完全符合总局提出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他说,下一步,自治区国税局将请示自治区政府,自治区政府发文后,就推广崇左市的做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制糖协会秘书长张鲁宾被人称为广西的“糖头”,听说崇左市国税局搞了一个监管系统,对整个制糖行业从头到尾都可以监管,他谁也没通知就来到崇左市国税局“暗访”。调查一番后,他找到梁绍英局长说:“30多年来,我都一直想解决企业违规跨区抢购糖料蔗问题,可是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你真行,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问题给解决了,真是奇迹呀!”他接着说:“首先这个管理办法,不仅解决了税收监管问题,而且解决了整个制糖行业发展中碰到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一个行业的发展,最基本的是要稳定。我们的制糖行业为什么不稳定?就是因为抢甘蔗的行为很严重。这些年政府一直在抓,但是根治有难度。上了这个系统后可以很好地把这个问题解决,为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打下一个基础。其次,系统不仅对原料流动控制,对整个生产、销售过程都有监管,不仅管住了税收,也会使整个行业的管理提高一个档次。” 

  “这个系统,比我们发多少个文件都管用!”龙州县县长黄武海高兴地说,“以前每到榨季就发文件,但效果不大。龙州每年有十几万吨糖料蔗外流,而 2006~2007榨季,糖料蔗比上个榨季增加了20多万吨!今后,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发动老百姓种糖料蔗,研究提高糖料蔗单产。过去我们动员企业增加投资,企业说你们把收购秩序搞好了再说。现在蔗区规范了,企业更有发展信心了,我们对龙州的经济发展也更有信心了。” 

  大新县桂丰制糖有限公司2006~2007年榨季比上个榨季减少了1900多万元的收购成本,总经理徐智为此写了两封感谢信。他说: “2005~2006榨季,我们有近16万吨糖料蔗比政府定价高100多块钱。现在,我们不能到别的蔗区采购,别的企业也不能到我们的蔗区收购,大家都自律。过去,我们扶持的糖料蔗很多被别人买走了,对蔗区的扶持不敢投入太多。今后,我们将加大对蔗区的扶持力度,不怕我们的糖料蔗跑到外地了。”(中国税务报)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 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