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食品网 > 食品信息 > > 正文

陈章良:甘蔗单产偏低 国内糖价远高于国际价格

2010-08-05 09:36:51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4月11日讯   黄褐色的粗糖如何变成色泽晶莹的精制糖?怎样将原料糖制成五颜六色的糖果?全自动收割机何时能代替农民弯腰砍甘蔗?这些看似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在我国产糖量最高的广西,仍旧是待解的技术难题。在昨天举行的2010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化暨农业投资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不禁为我国的“甜蜜产业”担忧。
  
   广西的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合甘蔗的生长,中国每10颗糖中有6颗产自广西。只是,琳琅满目的糖果包装上大都印着广东、上海等产地名。陈章良坦言,广西有相当部分糖厂不具备精制糖的加工能力,原料糖大都要千里迢迢运出广西,“变身”糖果后再辗转回桂销售。他表示,糖厂技改需要大量投资,有实力的企业家很少关注到“土里土气”的糖产业。
  
   在产业链中,效率最低的当属收割环节。每到丰收季节,望不到边的甘蔗田里,满眼都是农民弯腰砍甘蔗的身影,这种一天一亩的纯手工收割方式与高效、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形成鲜明对比。
  
   较低的深加工能力,并非陈章良最忧虑的问题。受品种和种植技术制约,我国的甘蔗田单产偏低,与巴西等甘蔗大国的差距较大。陈章良透露,眼下,国内糖价已突破5000元/吨,而国际糖价仅2000元-3000元/吨,相比之下几无竞争力可言,“这是我国糖产业释放出的危险信号。”
  
   不过,以“甜蜜产业”作为支柱的广西,正着手改变以面积换产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近年来,从台湾引进的优良甘蔗品种“台糖21”和“台糖22”在广西迅速推广,目前已占全自治区甘蔗种植面积的80%,甘蔗单产也由过去的3吨-4吨/亩提高到5吨/亩。
  
   此外,陈章良也颇为看好“甜蜜产业”的升级转型,因为甘蔗还是制备生物乙醇的非粮原料。此前,以木薯为原料,中粮集团已投资7.5亿元在广西合浦建成20万吨/年的燃料乙醇生产线,广西由此成为国内的非粮能源基地,生物乙醇占当地汽车用油的10%。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