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食品网 > 食品信息 > 蔬菜 > 正文

云南省呵护野生菌资本鼎力成长食用菌财富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每当雨季来临,在云南大山里就会冒出一种难得的美味——食用野生菌。对于云南人来说,食用菌早已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味山珍,更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动力。而近日出炉《云南省“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对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情况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按照规划,到2015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力争达到36万吨,年产值接近100亿元,将食用菌的产、供、销与旅游大省的特色相结合,建立起包括栽培、生产、加工、餐饮、旅游在内的较完整产业链,体现产业的鲜明特色。

  规划解读 云南食用菌产业2015年要达到产值100亿

  可以食用的野生菌除了其独特的口感外,珍贵的药理保健功效更是受到市场的欢迎。每当七八月份野生菌的收获季节,市场需求大增,在云南省尤为明显。云南省拥有的食用菌品种占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云南的食用菌92.8%为食用野生菌,食用菌销售一直处于我国领先地位。

  为促进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云南省“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出炉。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力争达到36万吨,年产值接近100亿元,将食用菌产、供、销与旅游大省的特色相结合,形成包括栽培、生产、加工、餐饮、旅游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加强基地建设,除自然生长的野生菌以外,云南省将着力推进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基地建设,着力建设野生食用菌基地县40个,面积增加到1500万亩。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云菌”品牌

  为提高加工率,云南省将在建立和完善食用菌生产关键技术标准、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使综合加工率从目前的平均30%上升到60%,其中生鲜原料产值10亿元、粗加工产值30亿元、精加工产值20亿元,餐饮文化产值25亿元,功能性产品产值15亿元。同时,建立和完善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密切跟踪、全面收集、及时发布国际贸易信息,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为出口企业提供国外贸易壁垒新动向。此外,还需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在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扩繁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食品高新技术加强保鲜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取得一批成果、技术和专利;形成一批规模化加工企业,食用菌加工率提高30%以上。拥有了香格里拉松茸、丽江羊肚菌、楚雄牛肝菌、大理鸡(土从)、滇中干巴菌等一批地理标志,“云菌”品牌效应基本形成,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翻番。

  存在问题 采集范围扩大致野生菌产量增长

  截至目前,全省129个县市中已有40个被列为云南省食用菌基地县。根据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提供的数据,据昆明海关统计:2011年1月至12月全省出口食用菌7918吨,创汇金额12272万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出口创汇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

  虽然从数据上显示一片繁荣发展的局面,但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会长刘培贵却一语道破其中玄机:“虽然每年野生菌的产量看似增长,但却是一种假象,因为目前一年比一年的产量上升是因为投入了更多人力参与采集,而且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采集野生菌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产量才会呈上升趋势。”

  过度采摘现象严重,还缺乏深加工能力

  除此之外刘培贵会长提出了云南省的食用菌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野生食用菌主要产于我省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区、半山区,由于缺乏规范的政策保护措施,名贵野生食用菌过度采集的现象十分普遍,使部分品种临近濒危。其次,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主要以初级原料为主,出口原料型产品价格只是加工成商品价格的5%-10%。此外,云南省还长期沿用传统的采购和销售方式,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等混乱现象,严重影响了产业规模的壮大和市场体系的建立。不仅如此,云南省食用菌产业还缺乏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缺乏大宗产品出口质量标准,及与标准对应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和质量控制可追溯体系,使监管能力与产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制约了产品出口和消费。

  发展前景 食用菌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刘培贵会长表示,发展野生菌产业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相当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野生菌产业不同于一般农业,而且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很多野生菌类都是与树共生,与林共存,一旦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那么野生菌资源也会匮乏。云南省作为94%以上均为山区的林业大省,除了资源丰富,还有人多势众的特点,因此要发挥人口优势,靠科技示范和政策导向,向大山进军,植树造林,精细管理,精心经营,向传统农业、林业挑战。特别有必要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大农业,即林业和谋划林业长远发展,与此同时也可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及林下经济——野生食用菌经济。

  目前,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排名出现了新的变化。据昆明海关统计:2011年食用菌出口7918吨,创汇12272万美元,已经排到了第四位。全省食用菌出口创汇企业68家,其中创汇超过300万美元的有13家,超过100万美元的有28家。而这些数据也体现了食用菌产业不可低估的经济价值。

  此外,还有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野生食用菌大多产自于云南经济不发达地区,每年6至10月间,农民上山采摘野生菌能赚取额外收入,有的还能脱贫致富。近三年,云南野生菌解决了老、少、边、穷、旱地区近2千万人的就业。不仅解决了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让这些山区的农民每年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小觑的社会效益。

  如何发展 建立完善的野生食用菌出口体制

  自2011年全省食用菌,创汇金额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虽然全省由于连续大旱出口数量较上年同期8098吨减少171吨,减幅2.1%,但因单价上升,创汇金额较上年同期9696万美元增加2576万美元,增幅达26.6%。其中松茸出口764吨,创汇5752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口数量由1206吨减少了442吨,减幅36.7%,创汇金额同比上升1018万美元,增幅达21.5%。

  食用菌出口到四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创汇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日本5787万美元、意大利2699万美元、美国1332万美元、德国956万美元、马来西亚342万美元、法国339万美元;增幅较大的是:新加坡、韩国、美国。新增加的国家有:越南、缅甸、立陶宛、斯洛文尼亚、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野生食用菌出口体制仍需完善:一、在松茸的出口数量上有所控制,以1000吨左右为宜,重在质量、品质,把握好上市时间,严禁童茸上市,鼓励出口企业与产地农民建立共建基地,保证出口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建立可追溯制;二、修订野生菌重金属含量等出口标准,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三、积极推广成熟的野生菌根食用菌仿生栽培技术、人工保育促繁技术增加自然产量;研究引种驯化品种,推广人工栽培菌的实用技术,提高出口食用菌加工的档次,可使我省食用菌出口创汇不断的向更高水平进军。

  在保护野生菌资源前提下,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了保护并发展云南野生菌资源,早在6月8日,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发表了一封致——云南全省野生菌采集者、企业家及所有野生菌爱好者的一封公开倡议书,倡议书中提到为了让云南的野生菌物种基因库永续生存和繁衍与利用,让云南人的子子孙孙都能采到、吃到既美味又有利于健康的野生食用菌,希望广大野生菌采集者和爱好者们的响应:

  一、野生菌采集者绝不采摘三公分以下的童茸和其它野生菌的童菇;经营者不收购童茸、童菇;餐饮业不用童茸、童菇,消费者不食用童茸、童菇;倡导自然生长的每丛野生菌要留有1-2个成熟的蘑菇体以保证繁殖体孢子的传播和繁育后代。

  二、采集野生伞菌类、干巴菌、珊瑚菌、虎掌菌等时只采集地上可食部分,改变连泥带土的采集方式,避免累伤及地下菌丝,这样有利于野生菌地下部分的再次分化发育产生蘑菇,提高自然产量。

  三、彻底改变7-8月份即已开始采集块菌的做法。块菌在云南在11月下旬才开始逐步成熟,在11月20日前绝不采挖不成熟的块菌。

  四、大力倡导与推广利用成熟母猪或经过特殊训练的块菌狗帮助块菌采集者寻找块菌,提高块菌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避免盲目地乱采乱挖现象的发生,彻底改变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采集方法。

  五、积极推广成熟实用的野生食用菌保护、促繁和生态栽培技术,对山地森林植被采取精细管理,疏通郁闭林便于通风透光,清理繁杂地被有利于野生菌的繁育发生;运用创新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消费者素质来保证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可持续利用。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云南省 呵护 野生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