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食品网 > 食品信息 > 蔬菜 > 正文

东北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小村庄”成长年夜经济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位于牡丹江市东部,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一品村。近年来,蔬菜村坚持“依托城区、多业并举、以企强村、以菜富民”的工作方针,以创先争优、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题,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和谐幸福之路。

  党组织为农民发展保驾护航

  蔬菜村现有10个村民组,1个自然屯,有农户1655户、6783口人。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有201名党员。多年来,村党委始终把“党性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健全四项机制,打造带头致富、带民致富的农村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致富奔小康进程中的先锋模范用。

  2001年原新合乡福利村、良种村合并到蔬菜村,由于福利村干群关系紧张,村民多次进省进京上访告状。面对这些问题,蔬菜村党委通过学习掌握运用相关的法律政策,对遗留的问题进行逐项解决。不到两年时间,原福利村、良种村的工作走向正轨。村党委根据镇党委“强村带弱村”要求,先后对邻近不稳定的泡子村、江头村进行包扶,村党委书记分别挂职这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经过扎实调研和深入帮扶,使这两个村选出了“领头雁”,配选了合格的村班子,培养出入党积极分子,这两个村结束了多年不发展党员的历史,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果。

  “在工作中自觉与上级党委保持一致。”这是蔬菜村每名党员干部心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工作中,蔬菜村党委时刻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做好“份外”工作。都说征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由于地处城关村,从2002年开始蔬菜村部分耕地被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征用,这一直不被村民所理解。既要维护好全市发展大局,还要兼顾村民个人利益,蔬菜村党员带头向村民宣传国家建设发展的意义,讲解依法征地的意义和村民的责任,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和沟通,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使开发区依法征用4000多亩耕地、涉及500多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动迁涉及村民300多户,创建国家园林城需退耕3000多亩等任务都按时完成,为海林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全村有367名优秀村民向村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蔬菜村呈现出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的良好局面。目前村党委按照村民的要求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已决定融资1亿多元筹建蔬菜村“新型农民住宅社区”项目,现已完成土地报批、规划等阶段的工作。

  要想富口袋 需先富脑袋

  今年年初以来,蔬菜村党委组织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00余名,新发展党员11名,新接受党员平均年龄33岁,全部具备高中以上学历。

  为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蔬菜村党委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党员开展大规模培训活动,督促党员“经常学”、“深入学”和“自觉学”。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村党委充分利用村级远程教育网络,采取课堂讲授、现场观摩、实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加强实用技术、理论知识、致富信息和服务能力的培训。同时,以村级远程教育活动室为阵地,充分发挥好党员电化教育的作用,着力扩大教育培训工作覆盖面,在全村形成了“远程教育网进屯、致富信息入户”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模式。通过各种培训方式,全村78%以上的农民党员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能,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致富能力。2009年村里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100米长的文化长廊,购置20多件高档健身器材,订阅报刊26种61份。新增加科技文化书籍6000册,使图书室藏书总量达到3万多册。整合1946年以来蔬菜村60多年发展史资料和学习资料,建立档案6000多卷。同时配齐了照相、摄像、电脑、监控、投影等教学设备,满足了村党委班子成员和村民的学习需求,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夯实了智力基础。

  在健全机制、强化党员服务意识上,村党委结合实际情况,为不同类型的党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岗位和服务群众的平台。同时,在党员干部中全力开展带头学会一门农业技术,选好一条富民路,培育一个致富典型,帮扶一个贫困户脱贫的“四个一”活动,切实增强了蔬菜村干部党员的服务意识和示范带动作用。借助上级帮扶的东风,组织党员投入到发展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村党委把有活动能力的180多名党员名单全部公布在公路边、产业基地旁的揭示板上,让村民、社会监督党员作用发挥情况。2010年3月海林城区突降特大暴雪,全村4000多栋棚室受到压塌的危险,村党委在第一时间组织起40多名青年党员的抢险队,奋战在重灾的粮库棚室区,同时布置其他110名党员分布在全村各棚室区内,组织菜农开展“保秧苗、护棚室”救灾活动,经过党员干部的彻夜奋战,使菜农损失降到最低点,党员们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抓好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在打基础,关键在抓环节、树特色、求实效。蔬菜村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发展作为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农业产业化,促进了蔬菜等产业发展进程,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蔬菜村现有耕地1.1万亩,其中菜田7500亩,是蔬菜生产专业村,也是典型的人多地少村。过去村民种菜技术水平低,棚室规模小。大多数村民属于“小打小闹”、“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抗风险能力差,村民收入低,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低。对此,村党委结合村情,在大量市场调查和外出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企强村、以菜富民”的工作目标,保障农民增收。

  村党委投资200多万元建设1400平方米的科技楼,内设科技培训室、科技档案室,配备40多台电脑、3万多册藏书,为村民提供一流的科普服务。通过支持帮助,蔬菜种植大户魏金友、兰文忠等菜农组建了“海林市蔬菜协会”、“绿缘蔬菜专业合作社”,使全村蔬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统一品种、品牌,合理种植打好上市时间差,带动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

  在蔬菜种植上,村党委坚持引导菜农向科技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近年来,村集体每年都出资聘请以色列、荷兰、瑞士等外国农业专家和国内知名农业专家教授到村讲课培训,年均培训2000多人次。同时组织示范户多次到山东寿光、河北永年及俄罗斯等地考察学习,使全村1000多蔬菜产业户每家都有一名土专家、科技明白人。为引导农民种植好反季节蔬菜,村党委坚持由党员干部们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张建华、张祖虎等100多名党员在自家大棚内率先示范,在冰天雪地的3月初开始扣棚暖地,3月中旬在棚内采取2-3层膜防寒技术,3月下旬陆续往棚内移植秧苗,夜间生火炉加温等措施,使冷棚一年两茬生产提前30-40天左右,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给蔬菜村的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抓好基地建设 壮大产业规模

  蔬菜村党委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为核心工作来抓,充分利用位于城边优势,采取合资、入股、联建、自投等方式,先后在市内建设了占地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海林市蔬菜交易市场、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新兴农贸市场,木业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多家企业,集体资产积累近2亿元,年利税500多万元。目前蔬菜村与哈尔滨斯泰德公司联建投资5000多万元的饮品项目已经投产。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也加快了对村民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对在统一规划内建棚室的菜农,从企业收入中,每栋标准棚室给予10000元到7.5000元不等的补贴,集体出资解决水、电、路、桥等设施。全村已为菜农基地建设附属工程等投融资1000多万元,其中架电2万多延长米,架桥铺水泥路面9公里,打机井铺输水管道4000多延长米,新建了粮库、小河南、海浪河等4个标准化蔬菜小区。今年村党委在第六村民组新规划建设100栋高标准化冬季蔬菜生产示范区,目前正在实施中。

  为把基地做大做强,保障村民增收,村党委通过建龙头、带基地、建合作社联市场方式,把村民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在国家工商局为菜农生产的西红柿等10个特产特色蔬菜注册“威虎山”、“海浪河”品牌商标,提高品牌品质,提升竞争实力。目前全村7500亩菜地中,蔬菜棚室面积发展到237.9万平方米(3553亩),其中温室1378栋、68.9万平方米,大棚2534栋、169万平方米。年产各类无公害绿色蔬菜1.1亿斤,其中出口韩国、俄罗斯、外销深圳、广州等地7000多万斤。蔬菜产业收入突破亿元,占全村总收入60%,菜农人均收入2万多元。蔬菜基地被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认定为“黑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000多亩棚室基地在2010年10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棚室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功夫不负有心人,蔬菜村的付出得到了上级、村民和社会的认可,蔬菜村党委在书记窦乃兴的带领下,没有为现在所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他们正豪情满怀,乘风破浪,瞄准“丹江第一村”的目标进行全面冲锋!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东北 海林市 海林镇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
 
农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