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乳业网 > 乳业信息 > 乳牛/羊 > 正文

洋奶粉泛滥损害中国奶业产业链

2012-04-23 18:43:26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进口奶粉大量涌入国内,2010年所占市场份额已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王利博制图

 

奶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基地需长期培育。一旦乳品产业链失衡,将很难在短期恢复。进口奶粉一方面会相对减少国内原料奶的市场供给,造成市场不稳定,另一方面会提高价格,并进而操纵国内原料粉市场供应,给国内经济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生鲜乳收购价格普涨,但产业前景并不光明。

  “蒙牛、光明两家,轮流到合作社来收购,每公斤价格是3.5元,比2009年高出了八九毛钱。”1月13日,河北省柏乡县惠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马建军告诉本报记者。

  在内蒙古、黑龙江、山东等主要奶牛养殖区域,近日生鲜乳收购价均在每公斤3.5元以上,河北唐山达每公斤3.8元。

  在分析了上述数据以后,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并不乐观:“虽然生鲜乳价格目前是回升的,但由于饲料成本上涨较快,奶农养殖效益不高,仍有25%的奶农是处于亏损状态,特别是一些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亏损较多。”

  马莹说,对目前奶业发展不利的三大症结是,乳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奶牛养殖效益不高,进口奶粉增长过快。

  其中,最后一条近期愈演愈烈,并引发整个奶业对产业链的反思。

进口奶粉利润超40%蚕食过半市场份额

“在国产奶粉和进口粉价格倒挂情况下,对于需求型企业可能短期内能在成本上受益,而对于生产和供应型企业而言,出路只有亏本销售或形成库存积压。但是,一旦国内产业链遭到彻底破坏,国内原料粉将完全依存于进口,届时进口粉的高价时代必然到来,最终受害的还是国内企业。”

  一位媒体人士发现:“香港海洋公园扩建后兼卖奶粉,卖化妆品的卓悦在卖奶粉,卖图书的人民公社也在卖奶粉,主要经营如雅培、惠氏、美赞成、明治等海外品牌。”

  更让她感到诧异的是,1月9日,她在香港元朗片区走了不下20家药妆店买美赞臣奶粉,几乎所有药妆店及超市均告知缺货。

  此外,她还被店员告知:奶粉缺货从去年底就已开始,因为内地居民赴港购买奶粉持续“高热”,缺货的状态还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

  来自香港的“洋奶粉”,主要卖给了珠三角地区不信任国产奶粉的妈妈们。而通过天津、宁波等海关入境的“洋奶粉”,则迅速蚕食了更多国内奶粉企业的市场份额。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静介绍,2010年1—11月份,全国奶粉进口总量创历史新高,已达37.06万吨。全年进口总量可能达到40万吨。而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预计,2011年中国进口奶粉规模将达到50万吨。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前,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为60%,进口奶粉仅为40%。2010年,进口奶粉已经同国产奶粉平分秋色,各占50%。展望2011年,进口奶粉有可能超过50%。

  “在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价格倒挂情况下,对于需求型企业可能短期内能在成本上受益,而对于生产和供应型企业而言,出路只有亏本销售或形成库存积压。”李静表示,“但是,一旦国内产业链遭到彻底破坏,国内原料奶粉将完全依存于进口,届时进口奶粉的高价时代必然到来,最终受害的还是国内企业。”

  2010年1—11月,奶粉进口平均价格为3355.50美元/吨,价格同比上涨43.65%。1—11月,全国奶粉进口额达12.44亿美元。

  “消费者为进口奶粉支付了过高的价格。”李静告诉记者,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利润率至少在40%以上,可以说是暴利。而三元乳业内部人士透露,在国内生产与进口奶粉同样质量的奶粉,每桶生产成本仅为40元左右。

  然而,价格不菲的进口奶粉却很有可能已经过了保质期。

  李静提醒说:“从时间上看,进口奶粉从国外成品到国内加工销售,历时将一年左右,此时进口的奶粉已到保质期或超保质期。而国内使用进口奶粉做原料的厂家在产品日期的标注上是以出厂日期为准。”

  洋奶粉和国内奶粉之间的价格传导机制,更被视为是畸形的。

  李静研究发现,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奶粉进口到岸价起着明显的决定作用,即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价格有明显的示范效应。但是,进口奶粉到岸价并未对国际市场价格起到反馈作用。

  “尽管我国是全球较为重要的奶粉进口大国,但是奶粉国际市场价格仍然由国际市场机制决定,并未因为我国的大量进口而产生反馈作用,中国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李静分析说。

国内奶牛及原料奶产量锐减

从短期来看,进口奶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加工、市场的缺口,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过度依赖进口奶粉会使国产企业产生短视行为,忽视奶源基地建设,企业根据进口奶粉价格倒推计算生鲜乳收购价格,打压国内生鲜乳价格,对国内奶业振兴不利。

  在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 “洋奶粉”中,来自新西兰的奶粉占八成以上。

  2008年4月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对于从新西兰进口乳品,从2008年10月1日开始逐年降税,到2019年新西兰出口中国的奶粉将实现零关税。

  据李静测算,通过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新西兰对中国的奶粉出口每年可以增长3%,2010—2019年间可以累计增长30%;与此同时,我国原料奶产量将因此每年下降0.5%。

  按照2009年的产量计算,这将使得我国奶粉企业每年少生产16万吨,约冲击1.3万奶牛养殖农户,未来10年将累计有13万养殖户退出。

  而李静援引完达山乳业的估算结果称,进口奶粉每增加10万吨,将直接导致减少 85万吨的生鲜奶需求,相当于减少养殖34万头奶牛,直接影响到3.4万人就业。

  更令李静担心的是,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的竞争正在向中低端延伸。以前,进口奶粉主攻高端市场,现在各种中小品牌和杂牌洋奶粉也纷纷进来,向中低端市场挺进,直接蚕食传统的国产奶粉市场。

  在“洋奶粉”的大力冲击下,国内乳业产业链已经开始变得脆弱。

  马莹认为:“从短期来看进口奶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加工、市场的缺口,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过度依赖进口奶粉会使国产企业产生短视行为,忽视奶源基地建设,企业根据进口奶粉价格倒推计算生鲜乳收购价格,打压国内生鲜乳价格,对国内奶业振兴不利。”

  2010年初全国大范围低温冻害和口蹄疫防疫措施,直接造成奶牛非正常淘汰和单产的降低。据专家估计,全国奶牛减少200万头以上,占总存栏16%左右,全国原料奶减产幅度达20%左右。

  同时根据农业部奶办2010年上半年牛奶检测产量为1443万吨,因此 2010年全年原料奶产量预测为3100万吨,较2009年下降400万吨。

  马莹介绍,目前全国奶站13503个,比三鹿奶粉事件之前减少6890个。

  知名饲料企业荷兰泰高集团中国区刘经理告诉记者,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70%左右,而近期饲料价格一直处在上涨通道中。饲料成本不断上涨且牛价较高的情况下,奶农发展生产比较谨慎,小规模养殖场买牛需求性不高,部分散养户逐渐退出。

  到2010年11月份,全国玉米均价是每公斤2.1元,同比上涨15.4%,加上水电等其他成本,养一头奶牛每天的平均成本是34.7元,同比上涨了23.6%。从奶牛价格来看,2010年单产5吨奶牛的均价是1.5万元,比2000年上涨了20%,散户进入养牛行业门槛抬高。

企业自有奶源将占四到五成

要想重塑消费信心,惟一的办法就是要以全产业链的模式生产乳制品,从奶牛养殖开始严把关,把产业链监管前移,而企业发展自有奶源是全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李静认为,奶粉大量进口已经对我国的乳品产业形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奶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基地需长期培育。一旦乳品产业链失衡,将很难在短期恢复。”李静说,“进口奶粉一方面会相对减少国内原料奶的市场供给,造成市场的不稳定,另一方面进口奶粉会提高价格,并进而操纵国内原料奶粉市场供应,给国内经济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国家有必要尽快出台一些相关政策。”

  “应该加强和完善乳制品进出口贸易管理,加强信息沟通与平台共享。”李静建议,针对奶粉进口应建立由农业、商务、计划、财政、海关、质检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协调工作机制,形成统一、稳定、规范、高效的农产品外贸管理和调控体制,确保农业贸易政策与国内农业发展政策的统一和协调。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进口乳品存在安全问题,已经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进口乳品收货人应当主动召回。

  根据征求意见稿,国家质检总局和直属检验检疫局应根据进出口乳品安全风险信息的级别发布风险预警通报或者通告,还可有条件地限制进出口,如严密监控、加严检验、责令召回等。

  在堵住洋奶粉黑洞的同时,李静认为,国内奶业振兴的突破口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也认为,要想重塑消费信心,惟一的办法就是要以全产业链的模式生产乳制品,从奶牛养殖开始严把关,把产业链监管前移,而企业发展自有奶源是全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我们就是要从养牛开始抓起。”他提出:“今年我们提出了一个行业改造升级计划,其中关键一条就是发展自有奶源,争取在3到5年内,我们企业的自有奶源所占比例要达到40%到50%。”

  宋昆冈表示,国家现已出台了保障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奶粉生产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我国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部分标准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于2010年11月又公布了 《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 (2010版)》,并要求企业于2010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提出生产许可申请,至2011年3月1日起,凡未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的,将依法停止生产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产品。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 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