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乳业网 > 乳业信息 > 乳牛/羊 > 正文

“洋奶粉入侵”能否让管理者醒悟?

2012-04-23 18:43:25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日前透露,2010年前11个月,奶粉进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7.06万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有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60%。2010年,进口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展望2011年,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据1月12日《合肥晚报》)

  “三聚氰胺”事件以来,许多家庭依然谈国产奶粉而色变。在这种背景下,才会有洋奶粉长驱直入的大举侵袭,大多数人正在为少数人的错误埋单。由此,我们该重新反思一条长期被忽视的经济原理,即“监管也是生产力”。

  以往更多时候,提及“监管”,往往会让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这其中主要包括部分地方官员和企业老板。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监管”更像是一个充满消极意味的词汇,不利于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乃至于,一些地方甚至打着“服务”的旗号,要求监管部门放松对企业的监管。企业更是叫得比什么都响。

  然而,置身于“后三聚氰胺时代”,监管不力的恶果终于开始展现,是否会让反感和抵制监管的人幡然醒悟呢?

  回顾“三聚氰胺”事件始末,以免检制度为代表的放松监管举措,无疑是一个最为根本的机制漏洞,纵容了奶粉企业集体舞弊。讽刺的是,那些享受最多放松监管“红利”的企业,也是“三聚氰胺”事件中受伤的企业。其背后的因果循环,饱含了深刻的意味。

  痛定思痛,假如当初监管部门采取最严格的措施,确保奶粉企业不敢有一丝造假,确保每一桶出厂奶粉都毫无瑕疵,确保任何一个再小的质量问题都被妥善解决,那么,具有极大杀伤力的“三聚氰胺”事件,还会发生吗?进而,洋奶粉大举入侵并夺去半壁江山的惨痛结果,还会出现吗?尽管历史不可假设,一旦稍作反思,怎不叫人扼腕叹息?

  且看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的调查: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利润率最低是40%,可见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上的暴利。同时,进口奶粉每增加10万吨,将直接导致减少85万吨的生鲜乳的需求,相当于减少34万头奶牛,直接影响34万人就业。这是一笔多么令人吃惊的经济账!

  面对洋奶粉攫取的暴利,面对洋奶粉夺去的就业机会,我们还能说“监管不是生产力”吗?不。事实已雄辩地证明了,在一个日益开放的全球化市场之中,“监管也是生产力”命题完全成立。全球化市场竞争下,包括了体制机制的竞争,监管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 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