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农业网首页

粮油网 | 农资网 | 水产网 | 畜牧网 | 乳业网 | 木材纤维网 | 食品网 | 农业期货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乳业网 > 乳业信息 > 乳牛/羊 > 正文

洋奶粉年均15.5%的提价原因何在?

2012-04-23 18:47:12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洋品牌奶粉或将掀起新一轮涨价潮的消息着实又让奶粉市场紧张了一番。

    记者调查发现,洋品牌声称涨价的原因无外乎原料成本升高、换包装、配方升级等,可是追踪近年来洋奶粉的价格游戏规则不难发现,从2006年到2009年,洋奶粉最高涨价幅度累计62%,年平均涨幅达到15.5%。消费者在质疑高提价率合理性的同时,也在追问,年均15.5%的提价谁在操控?

   个别洋品牌奶粉率先涨价

    记者在广州市各超市调查发现,个别洋品牌奶粉确实已调高价格。如贝因美奶粉从6月1日起对奶粉价格进行调整,涨幅在5%至10%;雅培婴幼儿奶粉也是从6月起平均涨价6%左右。

    广东省物价局价格检查分局在广州华润万家五羊新城店实地调查发现,今年上半年以来,美赞臣的4个调查样品4月提过1次价,提价幅度分别为4.92%、10.2%、10.17%、9.03%;雅培4个调查样品6月初开始提价,提价幅度分别为7.69%、7.39%、5.92%、4.97%;而惠氏、多美滋今年以来没有提价。检查人员在检查中感到,此前没有提价的企业,不等于后期就不提价。

    洋品牌奶粉价格上调的主要原因多是今年以来生产婴幼儿奶粉的基粉、辅料等上游原料以及包装材料价格、运输费用、人工费用等都在上涨。施恩(广州)婴幼儿奶粉营养有限公司向检查人员出示了一份该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料价格变动表。今年4月1日,1段基粉每吨从19500元涨至25500元,涨幅30.77%,2段基粉从23000元涨至39500元,涨幅28.26%,3段基粉从24000元涨至31000元,涨幅25%,4段基粉从26500元涨至31000元,涨幅16.98%,乳铁蛋白(辅料)从2400000元涨至2850000元,涨幅18.75%。由于成本上升,该公司近期主要产品将提价5%左右。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今年3月底发布的监测报告认为,乳制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原料奶供应紧张;二是奶粉消费增长较快;三是成本上涨。3月中旬,玉米、豆粕市场价格同比分别增加21%和2.4%。进入五六月份,随着原料奶产量增加,价格回落,乳制品价格有望企稳,但受奶牛养殖、乳制品包装运输等成本上涨及进口奶粉价格上涨的共同影响,国内乳制品价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小,特别是中高档液态奶、保健酸奶和婴幼儿奶粉价格仍有继续上涨的可能。

    是成本涨价还是价格游戏?

    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价格上调似乎顺理成章,但记者跟踪多年洋品牌奶粉市场发现,涨价已成为洋品牌奶粉商的习惯行为。事实上美赞臣、雅培、惠氏、多美滋等洋品牌婴幼儿奶粉每年都有提价的行为。

    据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2006年提价最高22%,2007年最高10%,2008年最高20%,2009年最高10%。如果按照最高涨价幅度计算,从2006年到2009年,洋奶粉最高涨价幅度累计62%,年平均涨幅达到15.5%。

    洋品牌奶粉每次涨价理由,无非是综合成本上升、换包装、配方升级等,但广大消费者不禁质疑:奶粉生产成本是否年年都上升?配方升级到底能给产品带来多少内在价值的提升?年均15.5%的提价幅度是否合理?

    对于洋品牌奶粉屡传涨价消息,国内乳业专家、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就不认可“成本说”。他指出,国际奶粉原料价格比去年年底下降了数千元,奶粉涨价与成本关系不大,主要是一种市场手段。目前洋奶粉市场平均利润为50%至100%。

    业内人士指出,洋奶粉连续涨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其实反映的是几年来中国奶业市场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在过去10年内中国奶粉品牌占据了七成以上的国内市场,外国奶粉品牌只占三成。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一些消费者改买洋奶粉,国外禁止进口中国奶粉,中国大大小小的乳制品企业也纷纷购买澳洲、新西兰等进口原料奶粉,中国奶业遭受到严重冲击。”王丁棉指出。

    与此同时,外资奶企乘虚而入,从生产到销售大举向中国市场扩张,很多外国知名品牌纷纷在我国建立起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并利用价格操控市场。从此中高端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市场占有份额“彻底颠倒过来了”。据统计,在中国中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上,仅美赞臣、雅培、惠氏、多美滋这四大洋品牌就占有60%的市场份额。目前,洋奶粉基本上掌握了中国中高端婴幼儿奶粉的价格话语权。

    据广州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4月,经广东口岸进口奶粉2.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1%,价值8928万美元,增长81%。进口奶粉量价齐升,反映在终端零售环节就是奶粉尤其是进口奶粉价格的先后提价效应。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研究所所长黎友焕指出,利用价格操控市场是跨国公司的惯用手法,而去年以来,国内奶粉市场价格波动很大,就有外资操控的嫌疑:“特别是去年3月到5月,外资品牌奶粉几乎是‘无厘头’涨价。”黎友焕还指出,在中国处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艰难时期,这种涨价行为或散布涨价行为可能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某种产品涨价-相关产品涨价-产业链涨价,其后果相当严重。  

    价格监管工作面临新课题

    黎友焕、王丁棉等业内专家强烈呼吁,洋品牌奶粉连年涨价行为,凸显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运作缺乏监管。由于许多国外品牌产品已在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某种程度上实质拥有着行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其调价行为波及面广、影响大,极易引起行业跟风涨价、市场异动等不良现象,跨国公司调整价格等行为理应纳入到价格监管的范畴。

    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刘光明认为,洋品牌奶粉涨价的现象给价格监管工作提出了新课题。“鉴于通胀的预期和奶粉市场的现状,作为物价部门已加强对当前奶粉市场价格的监管。”

    据刘光明介绍,针对洋奶粉涨价的苗头,广东省物价局对奶粉涨价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并召开中外品牌奶粉企业的涨价调查会,了解真实情况,号召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目前,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已纳入到当地物价部门的常规价格监测目录,加大价格监测数据报送频率,及时反映价格变动情况。

    正因为一系列及时果断的政府调查行为,才使此番洋奶粉涨价苗头得到合理抑制,没有出现以往跟风涨价或超市抑购断货等情况。(完)

 

责任编辑:艾格农业
本文标签:

客户服务

联系人:姚万军
电 话:8610 64402035
传 真:(8610) 6440 2039
Email:Service.boabc@boa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