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口夺粮 一年挽回稻谷超百万吨
来源: 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ase) 点击: 加入艾格农业|获取免费农业数据在江苏省农科院,有一群“虫口夺粮”的专家,他们破解了稻飞虱测不准、控不及的技术难题,一年可以挽回稻谷损失超百万吨,3年净增社会经济效益近90亿元。近日,这支团队的“长江中下游稻飞虱暴发机制及可持续防控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方继朝告诉记者,稻飞虱是世界上危害最烈的水稻害虫,多以吸食水稻汁水为生,被它祸害过的水稻,会慢慢枯死倒伏。在稻飞虱高发时期,提前一两个月前下地观察,虫害根本不明显,但暴发时却突然“从天而降”,防不胜防。
方继朝和团队持续20多年研究稻飞虱监测难题。结果发现,江苏地区的稻飞虱大多是“外来客”,每年冬天飞到越南北部过冬,待到江苏地区稻谷成熟季节,便成群结队飞来猎食。别看这些稻飞虱只有针眼大小,却能够随气流之势飞到距地面50公里的平流层,借力进行长距离飞行,最远能飞1500公里至2000公里,常年南北往返,难以防范。
要对付令人头疼的稻飞虱,就需要熟悉和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出没规律。方继朝说,他和团队几乎长年累月都在采集昆虫标本,甚至趴在稻叶上数虫子,就是为了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单位面积内虫子的数量。
经过多年研究,专家摸清了稻飞虱的“出没规律”:一般来说,他们在江苏地区大面积暴发时间为每年9月。专家还发现,近年来,江苏地区多种植口感较好的粳稻,这也是稻飞虱最喜欢的食物,这使江苏地区虫害盛发时间延长20多天。
对此,方继朝团队建立了手机网上虫害的预警系统,在迁入期、迁入量、气象等预测因子基础上,新增籼粳稻繁殖率、天敌效应差异等关键因子,更新预警分析和数据模块,将稻飞虱暴发预测的准确率提高到93%,并开发了田间天敌增强利用技术,选择利用低抗性杀虫剂等灭杀稻飞虱的配套技术。据了解,该技术经过近3年推广2.02亿亩,每年可挽回超百万吨稻谷,3年净增社会经济效益86.6亿元。
方继朝提醒说,今年的厄尔尼诺气候可能对部分本地越冬的稻飞虱有利,因此,今年,它的暴发程度也可能高于常年。
中国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chanpin.html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http://product.cnagri.com/baogao.html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http://shop.cnagri.com/